第1933章 網際網路手機的形態(第1/3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智慧手機的浪潮已經起來了,國內則會是智慧手機競爭領域裡最殘酷、最激烈的地方。過去幾年,愛斯達在國內做得風生水起,是安卓系的第一大手機品牌,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可能會過1oo億美元!

可是,那只是海外市場。

愛斯達在國內能展成什麼樣,就算是周不器也沒有那麼大的信心。

國內的手機制造行業競爭太激烈了。

原因很多。

就技術的角度來說,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手機制造的技術含量不高,進場的門檻很低。對手機廠商來說,什麼晶片、感測器、面板、攝像頭都不需要研究,直接從供應鏈那裡買過來,然後加工組裝就行了。

第二,是作業系統領域。

國外的安卓手機作業系統,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買三星還是買1g,買摩托羅拉還是買索尼,其實沒有那麼大的區別。

尤其在硬體產品高度同質化以後,不同品牌手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國內則不太一樣,自從去年穀歌退出了大6市場,意味著國內安卓手機使用者無法像國外一樣享受谷歌的系列服務。

所以,對安卓系統的介面效能最佳化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作業系統之上的應用市場可以百花齊放;將系統最佳化和應用服務結合,也可以成為一門生意……也就是說,國內的手機可以有著比國外的手機更多的盈利渠道,可以更多地從軟體層面賺錢。

可以從軟體服務上賺錢,硬體就成了工具……就可以不斷的透過自我壓價來跟別人競爭了,整個行業都在集體的壓價,競爭就會空前激烈。

很顯然,雷俊就是這個領域的領頭人。

他的這一創新性的手機策略,才是小米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身份,打敗了“中華酷聯”等一大批大廠迅崛起的根本原因。

雷俊就是從網際網路行業、軟體行業出來的人,他做的是網際網路手機,而不是硬體手機,他對小米的定位是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是手機公司。

小米想要賺錢,不是要透過小米手機本身的產品來賺錢,而是把小米手機以低價“傾銷”般地賣到市場裡,獲得大量的使用者。

然後透過為這些使用者提供後續的軟體服務來產生持續性的盈利。

這才是小米成功的核心要素,而不是什麼飢餓營銷。

在這一點上,樂視做得要更加地極端。

樂視電視、樂視手機的配置都很高,但價格都很低,不是為了在硬體產品上從消費者身上賺錢,而是消費者買到產品之後,在後續的使用之中為樂視創造收益。

比如網際網路電視,單是開機廣告一條,每年給廠商帶來的收益,就可以遠遠過產品銷售時給使用者帶來的讓價空間。

這可太有想象力了!

要知道,電視機這種商品,並不是快消品,消費者只有在很少很特定的情況下才會去購買新的電視機。

如果購買頻率太低,就意味著電視機的出貨量太少。

就意味著電視廠商的收益很少。

畢竟賣硬體產品,只是一次性的服務,賣了產品之後,就失去了後續的可持續性的賺錢能力。

提供“軟體服務”就不一樣了,消費者把電視機買回家以後,這就成了一個長期有效的向消費者推送廣告的平臺渠道!

這是可持續性的賺錢能力,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收益。

網際網路手機打敗了傳統手機廠商,網際網路電視打敗了傳統的電視廠商,基本都是類似的策略。可以把電視機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廠商這邊先小虧一點,無所謂!

先靠著極低的價格,把消費者吸引過來再說!

等消費者把電視機買回家了,廠商再想辦法在後續的為消費者提供軟體服務的過程中把硬體產品的讓利給賺回來。

這套“先予後取”的網際網路策略,直接把傳統行業打得滿地找牙。

樂視沒做起來。

因為賈布斯的野心太大了,手裡一共就那麼點錢,佈局的業務實在太多了,從手機、電視到汽車,需要前期先“予”的補貼實在太多了。後期的“取”還沒取回來呢,公司現金流斷裂,撐不下去就死了。

如果樂視賬上有幾百億的現金流,說不定真能把這一整套模式給跑起來。

賈布斯畢竟是個倖進之輩,做生意的水平還是欠缺了一點。

雷俊就不一樣了,他是真正腳踏實地靠著自己的實力幹出來的,是真正的企業家,水平高多了,他做小米就很成熟。

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