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9章 專利的市場運營(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自有授權?”周不器加以詢問,“怎麼說?”

“就是一種專利公司的運作模式。”

然後,周紹寧就對美國的專利運作的模式進行了簡單的說明。

主要就是兩種。

一種,是自有授權模式。

就是以Rpx公司為代表,這家公司從外面採購來了大量的專利,卻不對外進行授權。誰想使用他們的專利,需要申請成為Rpx公司的會員。

其實就是會員制。

付費成為了Rpx公司的會員之後,就可以使用Rpx公司的所有專利了。他們的專利,只向自家的會員授權,非會員使用者就算給錢也不行。

這家公司最強大的部門就是法務團隊,就是滿世界地找茬,天天不停地起訴訟官司。

另一種則是全授權模式。

比如Interdigita1這種公司,也是不斷地在市場裡高價購買各種各樣的專利。把專利買到手之後,就開始對外銷售。

所有的專利都明碼標價。

其實就是訂閱制。

沒有會員限制,只要給錢了、訂閱了,所有的商家都可以使用。

同樣,也要有一個級強大的法務部門才行。一旦現誰沒有訂閱,就在背後偷偷地使用了自家專利,那就等著吃官司吧!

隨著國內這些年科技行業的快展,吃到的這類專利官司就越來越多了。這些公司可不像微軟、蘋果、谷歌那樣。

你要是侵犯了微軟的專利,那種級巨頭很多時候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打官司的時間,早就把錢給賺回來了。

就算打官司贏了,那點專利費可能都支付不起律師費。

而且,這些外國公司為了能在國內把市場做起來,就要廣結善緣,不敢在專利版權上過分地較真,採用的是一種委曲求全的態度。

可是,這些專利公司就不一樣了。

這種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專利生意!

他們不搞研,從市場中買來許許多多的專利,然後就開始對外銷售。對這種公司來說,智慧財產權就是他們最重要的核心資產。

在專利侵權的事情上,就不可能退讓了,要一路追殺、喋喋不休,不惜打到To。一個廠商侵權成功了,後續的廠商就會跟著一系列的侵權,必須要殺一儆百。

這一類的公司,在國內有一個統稱詞語概括——專利流氓。

周不器半開玩笑地說:“老美的商業市場還真是達,連專利都能玩出這麼多的模式出來。收購專利,然後對外銷售,會員制和訂閱制……我看可以搞一個線上的專利網站,就像奈飛似的,運營專利的流媒體平臺!可以買會員,也可以可以單個訂閱,線上支付,網際網路的toB業務。”

周紹寧還當真了,嚇了一跳,“B端的業務搞不了流媒體吧?”

“隨口這麼一說。”周不器擺了擺手,“歐美這種市場環境,真是這種專利流氓最佳的生存土壤。”

周紹寧道:“把他們稱做專利流氓,其實有點不負責任。這些專利公司的存在,才會讓科技行業取得更快的展。”

“是嗎?”

“對,很多公司研出了一些專利,卻拒絕對外授權。一旦這是某一個行業繞不開的專利,就有可能導致這個行業技術展的止步不前。這些專利公司的關係網都很強,可以跟一些部門協商,官商一起對專利持有方施加壓力,高價把專利買過來,然後廣泛地對外授權。價格可能高一點,但至少有供給了。”

周不器道:“由專業的公司來運作,效率也會更高。”

“對。”周紹寧點了點頭,“把專利統一起來運作,也會有更大的渠道優勢。技術研的風險太大了,很多小公司辛辛苦苦研出來了一款專利,想授權給有需要的廠商,可是缺乏行業渠道,就只能爛在手裡。這時候,這種專利運營公司就可以出面了。”

經他這麼一說,周不器感覺對這個行業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還真是這麼回事。

技術和市場之間,有著一道跨越不了的門檻。

傳統的思路,是由企業家居中協調,左手技術、右手市場,綜合性地評估,從而把技術成果轉化為市場中的商品。

最典型的就是iphone了。

初代iphone一亮相,簡直是亮瞎了全世界,好似技術爆炸,太震撼了。實際上,這手機根本就沒啥技術創新,都是老技術了。

只不過是以前沒有喬布斯,再好的技術也要放在研究所裡蒙塵。

不過,這一類的人並不多。

只要出現了,大機率都是世界上有名有號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