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4章 人事外包(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有了更多的時間,賀陽和程秉皓這邊對蘇寧易購的事就有了更多的瞭解。

賀陽遞過來了一封信,是蘇寧易購的系統部的副總監寫的。

並非是洩露什麼商業機密。

主要就是吐槽。

“你看蘇寧現在的這個死樣子,還想做老二,可能嗎?把ibm綁死了,自己什麼都沒有,怎麼展?”

“人家阿里、京東、紫微星,哪個現在技術不是響噹噹?蘇寧也就是一個買家電的,稱他為電商絕對是高看他了,就當茶餘飯後吧!”

“做這行,你不能指望多輕鬆,加班加點、辛苦努力都是應該的。但是你要是連最起碼的尊重、尊嚴都沒有的話,哪個員工會願意過來?”

“蘇寧易購在金陵是招不到人的,只能把人事業務外包出去,讓外包公司在外地招聘,工資一般是6k-8k。外包公司招到人之後,外派到金陵這邊來,為蘇寧工作。試用期三個月過了,就可以轉為蘇寧的正式員工了。”

“我真是沒見過這麼混蛋的外包策略!”

看到這裡,周不器對蘇寧不禁萌生了一些尊敬,這麼看來,蘇寧還是一家很有格局的大公司呢!

這就是典型的人事外包。

在歐美、韓日這些國家,之所以外包產業很流行,很多時候是法律體系太健全。遇到一個新專案的時候,自家員工人手不夠,這個時候,要麼招聘來更多的員工,要麼把專案外包。

相比之下,還是外包更划算。

把員工招聘過來容易,一旦專案失敗或者業務調整,把這些冗餘的員工解聘可就難了,要賠付一大筆錢才行。

達國家的那些大公司,輕易不會為了一個不確定的專案來招聘,成本威脅太大。

國內的it行業現狀不太一樣,外包訂單主要在國企那裡,民企一般都是在“自主研”,自己招人自己做。

除了國企的競爭力有限,找不到太優秀的人之外,就是規章制度的完善了。

在這方面,國企絕對是行業標杆,招聘了一個員工,可能工資不算太高,但工作合同的保證絕對是有的。如果國企裁員,那賠償機制基本上跟國外的公司差不多。

相比之下,民企就沒那麼規矩了。

換句話說,絕大多數守法守規的民企,根本就沒法活,他們只能遊走在灰色地帶。民企可以很隨意的招聘,然後很隨意的解僱,合同保證什麼的想都別想。如果不需要支付這部分勞動法保證的解約金,一番計算……好像“自主研”比外包更划算!

那就自主研好了!

失敗了,大不了就都裁掉。

不僅是中小企業,很多大企業都在這麼幹。

隨著國家在監管層面的不斷完善,再過一些年,很多大公司就不敢這麼幹了,一旦生訴訟官司,賠償太多。

不過,一些中小企業還可以這麼幹。

這就有了運作的空間。

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大公司的監管加強了,他們不能繞開裁員賠償的約束了,也就意味著在做一些專案的時候,“自主研”的成本要極大地提高。

可是,國內的民營外包市場相對低端,很多網際網路大公司想把專案外包出去,他們根本沒水平完成。

在這種情況下,就興起了另一個圍繞著大公司的熱門行業——人事外包。

比如,百度想做一個新專案,預計需要2oo人的團隊。自己招人來做這個專案,失敗的成本不可控,風險太大;把專案委託給外包公司做,現外包公司技術太差,做不到。

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人事外包了。

百度不需要進行招聘,而是跟一家從事人力資源的外包公司合作,讓外包公司根據百度的用人要求來進行招聘。

招聘完成之後,組成的這個新團隊打包外派到百度這裡。

然後,由百度的管理層、科學家們領導著這個新團隊,開啟新專案的征程。這就跟很多年前的模式一樣了,還是在“自主研”。

一旦專案失敗,需要清退這2oo個新員工,這就跟百度沒關係了。因為業務是外包出去的,由外包公司來負責,百度在裁員這件事上不用花費一分錢。

而這種人事的外包公司規模有限,一般都是中小企業,可以做一些遊走在灰色地帶邊緣的事,就可以不用花太多錢把這個團隊解散了。

透過這種模式,大公司繞開了勞動法的嚴格監管。

從道德上來看,這當然受人詬病。

可是從法律上來看,大公司守規矩了,在遵紀守法地辦事,法律可沒規定不能使用外包服務。違反道德,總比違反法律要強。

在當下的這個2o1o年,絕大多數的民營企業都把勞動法當成廢紙的時代,蘇寧卻採用了人事外包的策略,縱然信上說了很多抱怨的內容,至少可以證明一點,蘇寧在尊重法律,肯定要比那些既違法又違背道德的公司強。

這大概是一封私人信件,上門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對現有工作的吐槽,也有一些有價值的資訊。比如他說蘇寧有著一個非常宏大的戰略野心,他們要找2.5萬人來把it業務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