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 高階外包很高階(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最大的訂單”

“對,有這種可能。京東是水平低,可京東是有技術基礎的,只要把技術團隊升級就好了。蘇寧是從傳統行業向網際網路轉型,根本就沒有技術。在真正有才能的人面前,錢是沒用的,哪個it巨頭沒有錢”

“對,夢想。”

周不器點了點頭,招普通的員工,靠著砸錢是可行的,可如果想把一家複雜的流量極高的網站運營起來,普通的碼農根本不夠,必須得有一批高階工程師才行。這種人可不好挖,都在大廠裡呢,都被股票、城市和夢想捆綁著呢。

做任何事情,歸根結底還是得靠人。

沒人,砸多少錢都沒用。

程秉皓道:“這就意味著,對京東的外包專案,咱們只需要把產品開出來,然後賣給他們就行了,他們有能力運營起來。蘇寧就不行了,類似的產品賣給他們,他們根本沒有自己運營的能力,後續的運營、維護、升級、改造,各方面還是得工程院的團隊來做。”

“給人啊!”

“對,一定得派人,而且是長期地派人過去幫忙才行。”

周不器心中對蘇寧抱有了一絲同情。

傳統行業向線上轉型可真困難啊!

什麼戰略轉變、業務調整,這些都容易,決策層認識清晰,找到足夠優秀的諮詢團隊和顧問分析師就足以統籌好。

可是,做任何事情,單靠頂層設計是沒用的,那是空話套話喊口號。想要真正地落實下去,還是得靠人。

如果沒有一支優秀的專業的團隊,事情就永遠辦不成。

在有競爭的市場裡,越是人才越有選擇餘地,尤其是it行業,網際網路大廠才是臥虎藏龍的地方。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蘇寧明顯是行業“低處”,就算是想挖人,也挖不到真正優秀的人。別說了蘇寧了,就算是國企、中科院、各大研究所都搶不過。

除非是蘇寧真的魄力十足,願意花更大的價錢,除了買技術系統之外,還願意把外包團隊的技術團隊一起買過來!

這花費可就大了。

就像當初華為、中興、海爾等一批國內的大公司想要衝擊國際市場,開始在內部進行組織變革一樣,光是從ibm、甲骨文、思愛普這些公司裡買相關的服務是沒用的,還得把人才也承包過來,讓外國人來華手把手地教。

這種外包專案一旦做起來,那幾億幾十億都能輕輕鬆鬆地砸進去。

紫微星工程院不提供那種b端的組織體系的調整業務服務,主要做的是it專案的技術服務,在這個領域,至少在周不器個人看來,比什麼ibm、甲骨文之類的強多了。

周不器問道:“成交價大約是多少”

程秉皓道:“跟市場價對比嘛,京東如果是從甲骨文買,價格是15oo萬美元!咱們便宜點,1ooo萬美元總是可以的。如果是蘇寧,價格也許會更高。”

周不器點了點頭,“嗯,蘇寧如果是找ibm,那就得請美國人來華了,那費用就太大了。”

“對,蘇寧要是真找ibm……如果只買系統,售價估計跟甲骨文差不多,也就是2ooo萬美元左右。可後續的團隊駐場,這花銷才大呢,我估計……至少得砸進去幾億美元。”

程秉皓有點眼紅,這種級有錢的傳統巨頭向網際網路轉型,就是一塊大肥肉啊!

周不器能夠理解,感慨道:“這籌碼可比創業大多了!”

很多時候,轉型比創業還難。

尤其是大公司轉型,就如同航母掉頭。

創業公司因為沒有過去的影子,可以迅地喊出口號,建立起企業定位,再加上大手筆饋贈的期權股票,就把人才吸引來了。

像蘇寧這種巨頭公司不行。

先,就是股票送得少。

蘇寧本身就是幾百億市值的巨頭了,為電商業務送出的股票,要由全國上萬家連鎖店來承擔……這太不公平了。

其實就是信任度。

所有人都知道蘇寧是做線下電器零售的,過去的固有印象太深了,優秀的it人才都沒興趣加入一家線下連鎖店去工作。

這就必然導致優秀的人才不願意去。

不僅是技術人才,也包括網際網路行業裡的管理、市場、營銷等人才,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落後。除非蘇寧能像京東當年那樣,直接壯士斷腕地放棄所有線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