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5章 定製(下)(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校內網是基石。

就像一家藥廠生產出了一款新藥,按照科學的審批流程來走,要有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的臨床驗證。

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志願者試藥。

試藥的風險很大,可能會遭遇很嚴重的副作用。國外的很多製藥大廠,研一款新藥可能要花費幾十億美元,其中一半可能就花在了藥物研成功後的上市審批過程中,主要就是試藥環節。

這是拿生命在試。

所以國外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拮据了,或者缺錢了,就會冒險去試藥,然後就可以賺到一大筆錢,改善生活。

對新藥來說,“試藥”的過程很關鍵。

可是,對絕大部分的網際網路產品來說,都缺乏這樣一個“試藥”的過程。開出一款產品之後,也不知道好不好,冒冒失失就直接推向市場了,就導致很多產品都是“毒藥”,一敗塗地。

紫微星則不同,開出的很多新產品,推出市場之後很大一部分都獲得了成功,根據內部統計,成功率高達72.4%!

這個資料,大概是BaT這種同類的網際網路巨頭的1o倍之多。

背後的原因,就是校內網。

大學生就是紫微星開出“新藥”的免費的志願者,他們可以為紫微星的新產品“試藥”。

覃荷雖然加入校內網時間不長,但她已經深刻地理解了校內網這款產品的價值意義,透過定製服裝這門生意,則可以最大化地把這樣的試藥價值揮出來!

服裝定製的難點有很多,供應鏈管理、過長的交割週期、缺少的信用體系,以及消費者長時間拿不到貨的耐心消耗。

覃荷對這些問題都做了簡短又全面的解釋。

接下來,就剩下最後一點了。

“款式呢?定製服裝的款式,要怎麼選?”

周不器提出了這個在他看來最複雜的問題。

不過,覃荷不這麼認為,笑著說:“這是最容易的。”

“嗯?”

周不器只能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生意,他沒有過實地調研,對一些細節上的業務並不瞭解。

覃荷則不一樣,她在拍拍網工作的時候,曾走遍了粵東省的服裝貿易產業,笑著說:“羊城有全國最大的服裝批市場,每天上新的服裝種類,可能有五六千種。”

“多少?”

周不器愣了一下。

張緒豪也以為自己聽錯了,“每天?每年吧?”

覃荷哭笑不得,“是每天,羊城這邊就一個服裝貿易產區,就有過幾千家的供應商,都是小型的家庭作坊。每家做得都不太一樣。”

周不器不解,“款式呢?他們自己設計?那能設計出什麼來?”

覃荷深深地看他一眼,“大老闆,全球每天更新的新款服裝,大約是1萬種。製衣作坊們不需要為款式絞盡腦汁,從國外的新款衣服裡去借鑑就好了。”

“呃……”

周不器這才記起來,以前石婧琳隱約好像提起過,說是服裝設計的版權要求並不那麼嚴格。

別說國內的那些家庭作坊了,就算是現在全球第一大服裝快消品牌西班牙服裝巨頭ZaRa,每年推出的新款服裝將近2萬種。

他們的設計師哪有這麼多的精力?

利用的也是抄襲、模仿的模式。

去全球各大服裝品牌中找靈感,稍作修改就成為ZaRa自家推出的新款衣服了,“設計”一款新服裝時間……可能也就半個小時。

覃荷道:“服裝設計的版型缺乏專利保護,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更在意的是對商標品牌的保護,而不是對創意的保護。全世界的服裝設計,都是相互借鑑、相互模仿。偶爾出現了一些設計爭議,也可以比較容易地花錢解決。”

周不器道:“所以說,我國南方的那些製衣作坊,幾乎每天都在更新著全球的服裝新款。”

覃荷笑笑,“差不多。”

“他們的運營模式是什麼?採購方直接去製衣廠下單嗎?”

“去服貿批市場。”

“看樣品?”

“對,就是樣品。”覃荷抿嘴一笑,“那些製衣作坊會照著一些看好的國外新款,做出一兩件樣品,去批市場中展覽。如果有采購方看上了某一個款型,就會直接下單,製衣作坊就會按照要求批次生產。”

張緒豪這下算是聽懂了,“其實也是定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