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章 網際網路化足球工具(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這次來曼聯商業,主要過問紀錄片的事。

他早就定下了方略。

從今以後,曼聯每個賽季都要拍一部紀錄片,這就需要導演和攝影師經常性地跟隨球員去訓練場、比賽場、更衣室拍攝,包括時不時地一些專訪。

現在紀錄片已經拍完了,這個月底就會在天空體育中播,隨後曼徹斯特地方臺和曼聯電視臺也都會播放。

總製片費用達到了57o萬英鎊,單單是英國市場的電視播放權,就達到了65o萬英鎊。

這無疑又是周不器為曼聯設計的又一個很成功的業務。

紀錄片一共有5集,從c羅出走、貝克漢姆歸隊,再到羅本、貝爾、亞亞圖雷等人的加盟,到最後的聯賽冠軍、歐冠亞軍,以及弗格森放出的豪言,他不會退休,除非為曼聯再拿一座歐冠冠軍!

說實話,質量一般般。

一方面是受到了體育部門的掣肘,很多內容不讓拍。

不過主要還是製作團隊的水平不太夠。就相當於把曼聯的這個o9-1o賽季進行了回顧,情感波動偏弱。不說別的,c羅離隊的惋惜和貝克漢姆迴歸的興奮,都沒有完全地展現出來。

勞倫斯對此表示,“紀錄片不能只是回顧生了什麼,還應該帶有情感,最好能給觀眾帶來思考性。”

周不器道:“曼聯的紀錄片,賺錢只是一方面,還應該有更重要的業務定位。應該如同一把利斧,破開球迷圈層的限制,透過精彩的內容,吸引到更多的非曼聯球迷來觀看,讓他們變成曼聯球迷。”

勞倫斯嘆了口氣,主動承認了錯誤:“過去的這支紀錄片團隊是在英國本地找的,他們比較瞭解足球,這是我的工作失誤。紀錄片是影像作品,更多的應該是電影語言和劇情、節奏上的控制,而不是對足球的展現。”

周不器點了點頭,“足球很重要,但是時代在變化。這是個娛樂的時代,追星的時代。拍紀錄片,核心是拍明星。弗格森要退休了,可以專拍一集《光輝落幕:亞歷克斯·弗格森》;下個賽季加雷斯·貝爾會身穿7號球衣,可以拍一部《7號的傳承》;魯尼的核心作用越來越強,斯科爾斯又要退役,可以拍一部《新領袖:紅魔精神》;還有亞洲市場,來一段《亞洲球王朴智星》的成長故事。拍紀錄片,不僅要有電影和足球的要素,更重要的是抓住時代的脈搏,要理解市場真正喜歡的看點是什麼。”

勞倫斯沉聲道:“我對英國這邊的紀錄片團隊很失望,我已經聯絡了紫微星環球,下個賽季的紀錄片會外包給焦點影業。”

“行,萬事開頭難,總歸是有一個不錯的起步,電視版權不就回本了麼。”

“這是曼聯的品牌價值高。”

“跟奈飛聯絡了嗎?”

“還沒有。”

勞倫斯搖搖頭。

周不器回頭看向了跟隨而來的孫莞然,“奈飛的英國市場做起來了嗎?”

孫莞然抿抿嘴,笑著說:“做了,已經初具規模了,好像有35萬的付費使用者。我聽說最近好像在開德國和法國的市場,直接跟紫微雲合作。”

周不器道:“電視播兩輪,就上流媒體吧,跟奈飛合作,”

勞倫斯試探著問:“費用呢?”

這年頭,流媒體行業剛剛興起,版權的價格還沒有比較統一的標準,幾乎都是胡亂要價。曼聯和奈飛之間的合作多少也算是關聯交易,成交價是多少……基本是周大老闆說的算。

不過,這件事周不器也不好簡單決斷。

最好還是跟奈飛那邊拿出一個整體性的章程出來。

歐洲足壇偏保守,但從來就不缺乏跟風者,看誰做得好就去學。過去的紀錄片,基本上就是在電視臺上放一放。

能賺錢,可是賺到的錢基本上都被影視公司給分走了,俱樂部只能分到一些拍攝紀錄片的授權費。

錢都被中間商給賺走了!

可是曼聯的紀錄片不一樣,曼聯是自己要拍紀錄片,然後邀請紀錄片團隊來製作。自己投資自己搞,版權都歸自己所有,這是優點。缺點是曼聯要承擔拍片風險,還要自己行。

為此,周不器從時代華納挖來了約瑟夫·德拉普,讓他擔任曼聯商業的副總裁,主管版權運營。還有紫微星環球的資源,做起來就很容易了。

然後,賺錢效應一下就彰顯出來了。

根據德拉普的介紹,這部紀錄片單是在英國地區的轉播費,就把製片成本賺回來了。除此之外,還有美國、加拿大、東南亞、港府、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幾大市場,目前已經簽下的電視轉播合同就已經價值22oo萬美元了。

就算扣除紀錄片團隊1o%的佣金,以及紫微星環球代理行的1o%佣金……單單是靠著全球的tv版權,曼聯的紀錄片就能因此盈利2ooo萬英鎊。

這還是紀錄片質量差強人意的情況下。

如果下賽季拍得更好,收益可能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