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章 教育市場(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正打算去德國找霍普先生再聊聊搞足球集團的事呢,沒想到倫敦來了一個意外之人——唐斌辰。

就特別高興,也不必去外面見面了,直接把他邀請到了自己家裡,甚至秘書孫莞然和寧露,以及穿著家居服的甄妤都沒有避諱。

周不器會留他在家裡吃晚餐,然後詢問他這次來歐洲的用意。

唐斌辰笑著說:“兩件事,ucgram的歐洲團隊要獨立運作了,我過來看一下,任命了藤井當業務副總。”

周不器不太瞭解細節,“獨立運作怎麼回事”

唐斌辰解釋道:“此前歐洲區的ucgram是由yikyak的團隊運營的,現在這不是把規模做起來了嘛,英語版有3oo萬使用者,德語、西班牙語、法語也都有1oo多萬使用者,歐洲區總共有7oo多萬了。就單獨把ucgram獨立出來運作了。”

“藤井是哪個藤井樹”

“對,就是他。”

周不器有些驚訝,“派他來歐洲了他不是你最倚仗的助手嗎”

“日本市場已經拿下了,不需要他協助了。”唐斌辰很自信,很認真地說:“我分析過,我認為ucgram的成敗,主要還是看歐洲市場。美國市場的變化太快了,創業公司太多,同類的競品太多,忠誠度太低。”

然後,他就描述了一下自己的產品思路。

眾所周知,面向c端的產品一般都是免費的,而且沒有忠誠度可言,出現了一款更有趣更好玩的類似的產品,使用者可能就跑了。

所以,怎麼培養使用者的忠誠度,就成了所有c端產品經理的最大挑戰。

這一點,可以從b端的產品中借鑑。

b端的產品忠誠度很高,很多時候即便出現了更優秀的競品,客戶也不會更換產品,依舊會持續地付費,直到忍無可忍了才會選擇更換。

這背後的一個很重要的邏輯,就是遷移成本太大。

就跟雲端計算行業差不多,一旦成為紫微雲的使用者了,未來就很難跳轉到其他的雲端計算平臺上了。

不僅是資料遷移成本太大,也是使用效率的問題。

過去的產品,員工們已經用習慣了,得心用手,工作效率就很高;如果換了新產品,介面、設計、用法和功能全都變了,使用起來就會很不適應,這個適應時間的陣痛期,很多公司都無法承受,也沒必要去承受。

b端產品的忠誠度,很多時候不是取決於自內心的忠誠,而是被動的忠誠。是想換也沒法換,就只能忠誠了。

對ucgram來說,最大的遷移成本其實是兩種。

一種是使用者儲存在這裡的內容,即上傳上去的許許多多的圖片;一種則是使用者在這裡經營多年所建立的社群關係。

這兩大遷移成本,讓使用者不得不忠誠。

之所以要特別重視歐洲市場,因為亞洲市場本來就忠誠度很高,這是唐斌辰的大本營,他近乎壟斷。美國市場則完全相反,這邊毫無忠誠度可言,很多年輕人都很叛逆,動不動就徹底跟過去的自己“劃清界限”。

相比之下,歐洲不如美國那麼跳脫,可以作為忠誠的亞洲市場的跳板,作為另一個重點維護的市場。

周不器道:“歐洲市場可比北美市場難做多了。”

唐斌辰笑著說:“正因為難度大,反而忠誠度更高。”

“怎麼解釋”

“美國市場的難度小,競品出現之後,就可能趁著我們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把市場做起來了,就形成規模表現出很強的競爭性了。歐洲市場則不一樣,那麼多的語言,那麼多的版本,運營難度很大。就算有新的競品出現了,他們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歐洲市場裡做成規模,這對我們來說,就相當於有了足夠長的緩衝帶和應變時間。”

“思路有可行性。”周不器點了點頭,“第二件事呢”

唐斌辰笑著說:“做一點實驗性質的教育市場類的營銷策略。”

“哦”

周不器很感興趣。

唐斌辰道:“先在倫敦這邊應用,找運營商合作。”

周不器問:“合作什麼”

唐斌辰就從頭開始解釋,說道:“智慧手機還是比較新鮮的玩意,想要取代傳統的多媒體手機,在達國家的門檻不是價格,而是市場教育。很多人對智慧手機的使用不夠了解。我在日本就做過調研,現很多使用者在購買了智慧手機後,並沒有成為he1o的使用者。這讓我很奇怪,he1o堪稱是智慧手機的必備,怎麼會不安裝”

周不器道:“不會。”

唐斌辰頷道:“對,有一批人不會下載新的,認知跟不上;有一批人不敢下載新的,擔心亂下載會弄壞了手機;還有一些則是資訊匱乏,不知道he1o的存在。種種原因,就讓他們只會使用手機上預安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