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 新的體系(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在度蜜月呢,這個階段把足球生態的事確定下來就不錯了,可不想再決策更大更復雜的事了。

但是庫裡安不一樣。

他要是個唯唯諾諾只會聽話的庸人也就罷了,關鍵這人志向很大、主見很強,哪管大老闆忙不忙?

就纏著周大老闆去推進自己的“運營商”新業務。

雲端計算的業務往往都需要很大量的資料傳輸,傳輸度就是產品體驗的重要因素。這跟奈飛這種流媒體平臺一樣,藍光高畫質格式的影片訊號傳輸,會佔用大量的光纖賽道。

既不方便,也影響了運營商的利潤。

歐美這邊別看越來越左,更多的是面向選票層面,把錢都用在高福利上了。國內的運營商雖然詬病很多,但有一點非常強勢的優點,就是不以盈利為目的地照顧窮人。

歐美這邊的運營商都是私企,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經濟。比如一個偏遠的小鎮,想給這地方搭建光纖網路的基礎設施,那投入可就大了,猴年馬月都收不回成本。很多運營商就不會做,這裡的居民生活就很不便利。即便做了,也只會提供價格低廉的比較窄的通道傳輸裝置,對雲端計算、流媒體這種大資料傳輸限制很大。

美國還好點,福利不那麼高,連全民免費看病都沒有,所以聯邦政府有錢制定許多方案,由國家出錢支援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歐洲大6就很差多了,福利太高,基礎設施建設很難跟上。

其實周不器此前也聽人說起過,說是亞馬遜為了在歐洲推廣雲端計算業務,要跟寬頻運營商合作才行。

就是亞馬遜和運營商一起出錢,一起去建光纖打通市場,真是既當爹又當媽。

網際網路公司普遍都是isp,是網際網路服務的提供商。沒有運營商,提供商提供再多再好的服務,也沒有應用的環境啊。

這是硬條件。

如果紫微雲能夠把這層最底層的關係打通,那麼將來在和其他雲端計算公司競爭的時候,就有了最核心的競爭力。

周不器見他不好打,眉頭緊鎖地問:“供應商和運營商這是相互制約的行業啊,統一起來,不是涉及壟斷?這種法律風險不值當。”

庫裡安道:“傳統的運營商市場已經很成熟了,我們沒必要跟他們搶市場,也搶不過。我們只需要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為他們的業務做一定的補充就行。”

“怎麼補充?”

“我們可以推出一種專有的大資料傳輸光纖,在光纖兩頭加入密集型光波複用裝置,可以使用光放大器進行放大,就可以適用於大容量資料的傳輸和連線。紫微雲就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穩定、更快的服務。”

“呃……”

周不器一腦門黑線。

這個庫裡安,他要搞事情啊!

庫裡安還以為大老闆沒聽明白呢,就接著說道:“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展,資料體量會越來越大,對個人裝置來說,不僅儲存困難,還會面臨傳輸困難,企業展也是如此。雲端計算平臺應該可以把這些問題都解決。目前紫微雲的戰略設計裡,只是解決儲存和服務的需求,對傳輸的需求並沒有佈局。”

周不器表示反對,“行業跨度太大,先緩緩。”

“可是……”

庫裡安就不太高興,覺得大老闆在戰略格局上有點小了。

如果能解決大資料傳輸的問題,就可以在雲端計算行業中牢牢地佔據領先地位。近期,美國聯邦已經有議員提出新的有關雲端計算的法案了,就是讓聯邦給錢,推進政企自身業務都上雲。

把所有網站的運營都放在雲端,這就是集中化管理,可以大幅度地減少資料安全的隱患。就算生了資料洩露,也能很容易地歸根溯源,找到出問題的環境予以修改、彌補甚至查處。

只要法案透過,至少也是幾百億美元的經費。到時候,全美的政企就會搶著上雲,而云計算產業才算真正地在歐美找到了一個確定的方向,就是亞馬遜雲和紫微雲主導的基礎設施服務的方向,微軟雲正式轉型、進場。

到時候,這個行業的競爭會非常激烈。

如果紫微雲早早地佈局大資料傳輸這個領域,就會形成很大的優勢。

周不器不為所動,“這種基礎設施的投入成本太大,單單是遍佈全球的雲資料中心,那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投資經費,我們就已經吃不消了。這件事先擱置,我回頭再考慮考慮。”

庫裡安道:“這是個機會。”

“就這樣,我要趕飛機,先走了。”

周不器不給他說話的機會了,直接離開酒店,去了機場,打算飛回曼徹斯特。

他當然知道這是個機會,可這件事太難做,投入太大。

紫微星國際的海外業務能否如預期地展起來,現在還是個未知數呢,雲端計算就是個無底洞,資金壓力太大。這時候再去鋪設什麼配套性的大資料傳播光纖,那開銷就更沒邊了。

理論上來看,庫裡安的說法當然是對的。

雲端計算行業的起勢比較慢,市場教育的時間比較長。可是流媒體的起勢很快,也就是幾年的事。

流媒體同樣是大資料的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