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章 童改電影(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就算是真人電影……”邁克爾·摩爾是業內資深人士,所以他比較瞭解情況,慢慢思忖著說,“真人電影也有不少,這種過於經典的童話故事,市場預期太高,翻拍難度太大。去年德國拍了一版《白雪公主》,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早年間也有很多真人版本的《白雪公主》,都沒能獲得認可。”

周不器堅持自己的觀點,“時代變了,過去的電影沒有參考意義。過去的電影看的是故事,以後電影看的是造夢的感覺。我說了,未來的好萊塢大片四要素,慣性、特效、爆米花和合家歡。翻拍經典童話,最能把這四要素都表現出來。”

安·薩諾夫暗暗分析。

經典童話故事的名氣很大,符合慣性的特點。因為是面向孩童的童話故事,所以劇情相對簡單,爆米花屬性比較強。閤家歡就更是如此了,孩童看電影往往都需要有家長陪著。

可是,特效怎麼辦?

安·薩諾夫忍不住問:“改編童話故事,需要很多特效嗎?”

周不器道:“所以童話故事不能照搬原樣,原版的故事太經典了,不管怎麼拍都不可能讓觀眾滿意。最好的辦法就是改編,像奇幻的方向改編,有魔法,有傳說,有天真的想象力,有至純至上的真情。”

邁克爾·摩爾沉默不語。

安·薩諾夫不是電影行業的專業人士,她卻更相信周大老闆的“四要素”理論,也就漸漸認可了,“是的,白雪公主本來就有墨鏡和毒蘋果,本就有魔幻、奇幻的特點。如果這四要素都滿足,這的確是一個可以進取的方向。”

周不器見電影製作事業部的總裁邁克爾·摩爾似乎還拿不定主意,就大手一揮,不讓他多考慮了,“好了,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白雪公主的故事過於經典,優點是電影拍出來後,更容易營銷。缺點是觀眾的要求太高,翻拍難度太大。

周不器為未來的好萊塢大片設定了新的製片理念,這當然不是他的個人原創,他只是比好萊塢提前一兩年更早地掌握到了未來的好萊塢大片的方向而已。

即便不用他提出,隨著《阿凡達》《愛麗絲夢遊仙境》《鋼鐵俠》等一系列大片的成功,好萊塢自身也能把這套規律總結出來。

規律總結出來之後,那就要沿著規律的方向去靠攏。

什麼樣的電影最能符合“四要素”?

要麼是“漫改”大片,要麼是“童改”大片。

到了2o11年下半年,相對論傳媒率先啟動,啟動了一部名為《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的專案,拍得一團糟,罵聲一片。

可即便市場中一頓臭罵,這部投資85oo萬美元的電影,在全球市場依舊斬獲了1.83億美元的票房。全球分賬9ooo萬美元,再加上tv版權和dvd銷售,各渠道總收入過了2.3億美元。也算是小賺一筆。

相對論傳媒只是一家由拼盤投資公司轉型而來的電影公司,水平太差。其實同一時間,好萊塢還有一家公司跟進了白雪公主的專案,赫然就是邁克爾·摩爾領導的環球影業!

環球影業斥資1.7億美元巨資,拍出了一部名為《白雪公主與獵人》的電影。

口碑也很糟糕,最讓人吐槽的一點,就是大美女查理茲·塞隆飾演邪惡的皇后,克里斯汀·斯圖爾特飾演白雪公主。當皇后問墨鏡“誰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時,魔戒回答:“白雪公主。”電影院裡就一片噓聲,感覺魔鏡跟白內障似的,分不清美醜。

而且,該片的劇本也弱,想象力太差,奇幻感不足,缺點太多。可即便如此,該片的全球票房依舊達到了4億美元,全球分賬達到了2億美元。全渠道都算上,總收入達到了5.5億美元。

這一部口碑極差的電影,讓環球影業至少賺了2億美元。

可見這“四要素”的厲害之處。

過去,是好片子才能大賣,才能賺錢。以後,就算是口碑很差的爛片,只要找準了市場定位,一樣可以大賺。

因為《白雪公主與獵人》獲得了較大的成功,而童話故事是迪士尼的自留地,他們自然不願意把地盤讓給別人,這就有了迪士尼後續的《睡美人》《灰姑娘》《小飛象》《阿拉丁》等風靡全球的真人電影。

邁克爾·摩爾的風格有些保守,雖然一部《白雪公主與獵人》賺了不少,可劇作的問題很難解決。再加上迪士尼進場了,他就怕了,就放棄這條路線了。跟相對論傳媒競爭,他很有信心,跟迪士尼競爭……還是算了吧,最好主動撤退。

可是,周不器不怕!

紫微星環球裡有一個大神,那是迪士尼的死敵,他有能力有動力有經驗有想象力,這是周大老闆最大的倚仗。

因為周不器的出現,時間線有所提前,可邁克爾·摩爾還是老成持重的性子,沉聲道:“別的都好說,四要素的理論也很好。可有一點我們很難解決,劇作的問題。童話故事的改編難度太大,就算編出來一版很優秀,可未必適合孩童的純真世界。”

“恰恰相反,我覺得劇作最不應該成問題。”周不器笑了笑,很自信,“我們有席創意官卡森伯格!”

迪士尼在八九十年代復甦,就是靠著傑弗瑞·卡森伯格主導的一系列動畫片,包括《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獅子王》《阿拉丁》等一系列經典。

後來,他跟迪士尼鬧掰,出去創辦了夢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