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章 跟風者(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在周不器的計劃中,要儘可能多地去曼聯主場看球,這不僅可以滿足他的個人愛好,也可以提振球迷和球員計程車氣,也是間接性地為紫微星國際的一些業務做宣傳。

不過,他沒什麼時間。

處理了一些矽谷的事情,他又去了洛杉磯。

隨著過去半年的推進、重組,紫微星環球的組織架構完成了很大程度的最佳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中臺化的調整。

財務、人事、行政、電視製作、版權庫等部門有了統一的組織,更重要的還是數字、家庭娛樂和行三大業務。

數字業務,主要就是把影視內容的數字化處理,也包含了對流媒體版權的採購和管理,目前由傑森·基拉爾負責;

家庭娛樂業務,主要負責的是電視轉播、dvd銷售和dvd租賃市場。在流媒體的衝擊下,這是個夕陽產業,不過當下仍舊是好萊塢版權運營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部電影在家庭娛樂領域創造的收益,基本可以達到票房市場的1.5-2倍。

這是紫微星環球當下最賺錢的一個業務,由資深高管凱文·辻原負責。

行業務,有沒有全球化的行體系,是衡量一家電影公司是小公司還是巨頭公司的核心要素。

米高梅、夢工廠動畫、頂峰娛樂、漫威其實也有一定的行體系,不過覆蓋面太小了,連北美市場都覆蓋不到。

環球影業就很厲害了,有著覆蓋全球的行體系。

中臺化的管理,就是把環球影業的行體系分拆出來,跟米高梅、夢工廠動畫、漫威的那些行資源整合起來,組成一個環球行事業部。

從今以後,紫微星環球的所有電影都由這個行事業部來負責,從而大大地減少許多小部門各自為戰的高運營成本,事業部的負責人是喬舒亞·凱瑞。

不過,這種中臺化的組織架構,也有缺點,除了業績指標不容易計算之外,還可能會造成資源的分配不均。

比如,環球影業和米高梅都要行一部電影,可是行資源是有限的,要把更多的資源分配給誰?

正常來講,當然是投資越大,拿到的行資源越多;市場反饋越好,拿到的行資源就越多。可人不是機器,這種大公司裡都有著很複雜的人際關係,經常就是誰的人際關係好,誰能拿到更多資源。

這種事別說紫微星環球這種相對傳統的行業了,紫微星在國內已經搞了兩年的中臺化運作了,類似的事情生了很多。

誰資歷高、誰級別高、誰關係好,誰就能拿到更多的中臺資源,而一些沒門沒戶的小專案,要千辛萬苦地不停打報告,才能申請相關資源。

這種事情不可能避免,絕對的公平就不可能存在。

不過,還是應該儘量地避免。

至少要限制這種官僚化的傾向,督促高管們把公司賦予的權力用在公司的業務展上,而不是相互之間的拉幫結派、爭權奪利。

所以,周不器這次來到好萊塢,在紫微星環球的高管會議上,做出了一項比較重要的任命。

任命董事長助理、副總裁安·薩諾夫為席運營官,主要就是運營這幾大中臺化的大事業部,協調關係、處理矛盾。

過去這幾個月,就是她在按照周大老闆的要求一手主導著紫微星環球的諸多業務的中臺化調整,讓她上位也算是實至名歸。

至此,紫微星環球的管理層結構就有了進一步的完善——

董事長、ceo,周不器。

席運營官,安·薩諾夫,向周不器彙報;

高階副總裁兼數字業務事業部總裁,傑森·基拉爾,向周不器彙報;

席創意官兼夢工廠動畫總裁,傑弗瑞·卡森伯格,向周不器彙報;

席財務官,邁爾斯·李,向周不器彙報;

席技術官,埃裡克·馮,向傑森·基拉爾彙報;

高階副總裁兼電影製作事業部總裁,邁克爾·摩爾,向安·薩諾夫彙報;

高階副總裁兼家庭娛樂事業部總裁,凱文·辻原,向安·薩諾夫彙報;

副總裁兼電視製作事業部總裁布萊特·海靈頓,向安·薩諾夫彙報;

副總裁兼全球行事業部總裁,喬舒亞·凱瑞,向安·薩諾夫彙報;

副總裁兼米高梅總裁鮑勃·弗裡德曼,向邁克爾·摩爾彙報;

副總裁兼人力資源部總裁,瑞德·金,向安·薩諾夫彙報……

同時,還成立了由沈向陽領導的技術委員會。

一番操作下來,紫微星環球新的組織架構,基本就算是搞定了。

基本就分成了兩大部分,影視部分和技術部分。

影視部分是主體,進行了一系列的中臺化改革的結構最佳化;技術部分是未來,要引領未來的影視行業展潮流,從3d成像到流媒體,從增強現實到虛擬現實。

周不器不太擅長這種設計組織框架的事,好在有紫微星打底,經驗比較豐富了。紫微星環球看起來規模很大,實際上就是“拍片,賣片”,業務沒什麼複雜性。

晚上剛到家,剛在客廳的沙上坐下,薛寶珊就拿著一兜子的東西過來了。

“你不是說去購物嗎?”周不器笑笑,張開胳膊去摟她,“就買了這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