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章 付費模式(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庫裡安要開展網盤的業務,這不在周不器的計劃之內,卻也不怎麼奇怪。

雲端計算的大盤都做起來了,做一個小小的網路雲盤,也算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可以增加一個創收業務。

可是賬本的計劃,這就比較有創新點了。

所謂的賬本,其實也是來自國內的創意,周不器為了培養大學生們記賬、算賬、管賬的能力,兩年前就收購了兩家網路賬本公司,整合出了一款名為“微點賬本”的產品。

這款產品早期比較冷,使用者不多。

可是季子安出任校內事業群的總裁之後,因為微點賬本這款產品很符合他自身的價值理念,就對產品進行了升級改版,採用了新的推廣模式,然後就漸漸地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目前,微點賬本的網頁端和客戶端總使用者已經突破了15oo萬。

庫裡安去國內考察的時候,就現了這款產品,覺得思路非常好,回到矽谷,就開始著手要製作一款類似的產品!

不過,兩國國情不同,產品肯定不盡相同。

先第一件事,就是定位不同。

國內玩的是免費產品,庫裡安要做的是付費產品。

雲屬性的產品一般都比較高階,即便是十多年後,佔據社會人口中大部分的中低層使用者可能都不知道“雲”是什麼東西。

這就意味著雲產品的量一定不會太大,就意味著靠著免費走量然後賺廣告費的模式恐怕很難走通。

恰好中高階的使用者付費能力都很強,也就說明這類產品以付費模式開展會更具合理性。

其次是名字不同。

“微點”這個名字在中文裡挺好聽的,可是英文怎麼翻譯?直接翻成“eidian”,或者“apot”,這些都是有趣的英文命名。

就跟前世微信的英文名叫“echat”似的,用中式思維來看,這名字真好啊,微信和ap>

可echat根本就不是一個符合潮流的英文命名。

就像國內給新生兒取名字,已經不會取“建國”、“鐵柱”、“援朝”這種過氣的名字了,這不符合時代潮流。

庫裡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一個新的產品線的名字。

微點不行。

uc其實挺好的,這是英語中的常用語,是“yousee”的意思。可uc系的產品都是免費的,這跟庫裡安的付費理念有衝突。

所以需要一個新的品牌。

恰好,紫微星國際旗下就有這樣一個很漂亮的品牌名。兩年前,周不器曾主導紫微星國際曾投資過一個專案evernote,拿到了8o%的份額,中文名叫印象筆記。

庫裡安覺得這個“ever”這個品牌很有力度,在英文裡,“ever”經常用來表達加重的語氣。

中文“印象賬本”這個翻譯其實很漂亮,但很多時候語言的翻譯就是這樣,經常會出現詞義的缺失,原版的韻味就消失了。

“ever”有“曾經”的意思,可以翻譯成“印象”。可“ever”還有“永遠”的意思,還有語氣加重的表達。

evernote,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語氣加重的態度,表達的是“永遠記錄在冊”的意思,有宣誓性的意味。這是一個能夠讓人在短時間內就產生記憶的產品命名。

庫裡安很喜歡這個名字,就選定了。

然後,他就開始玩他最擅長的兼併購操作,說服了印象筆記的創始團隊,斥資65o萬美元完成了對剩餘2o%的股權的收購。

此後,紫微雲就擁有了一個新的基於雲的付費產品線品牌“ever”。除了印象筆記evernote之外,還有印象雲盤everdrive,還有印象賬本eve

ook。

除了付費和名字的不同外,印象賬本和微點賬本的產品設計也不同。

國內的記賬需求不那麼強烈。

因為國內幾千年的傳統已經形成了賺多少花多少的文化,記來記去的其實意義不大。可是美國就不同了,這邊流行的是提前消費。

這就要求美國的家庭需要把每一筆賬單都計算清楚,每一筆錢花在什麼地方,做好預算、控制好開銷。一旦沒計算好,可能房貸車貸就還不上了,就被銀行收走了。這就需要一個功能強大的賬本。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報稅。

美國的老百姓需要自己去計算每個月的收入,然後扣除掉抵稅額度和減稅額度,還要按照複雜的稅率計算公式,把稅計算清楚,上交給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