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 成長歲月的特殊性(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漸漸地也看出來了,選女人就跟找創業的合作伙伴是一樣的,一定得找一些背景特殊或者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很多特殊事件的才行。

過去這幾年,周不器的秘書換了好幾茬,現在連馮慕兒也要離開了。根本原因,就是此前的那幾個女秘書都是在正常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下長大的擁有正常思維的普通人。

越正常,越守舊。

就意味著創新能力不強。

像孟厚坤這種拒絕家裡的安排,放棄步步高昇的權力之路來加入紫微星;又比如陳東這種,高考復讀的時候,連女兒都生下來了,然後他還考上了北大;又比如徐百卉這種,初中時候就跟男同學去他家了,是個妥妥的渣女。

足夠的叛逆,加上足夠的聰明有能力,就是創業夥伴的最佳人選。女人也一樣,不管是溫知夏、石婧琳,還是伍雨、薛寶珊、寧雅嫻、寧雅夢,每個人都經歷著非常特殊的成長環境。

如果不夠特殊,過去一直生活在正常的普通家庭的環境裡,那麼就算幸運地成為了周不器的女秘書,也很難適應他的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和家庭環境,就會像過去幾年的駱芊麗、王瑤瑾、馮慕兒等人一樣紛紛離開。

秘書這個崗位很特殊,會了解到周不器許許多多的個人隱私,經手的人越多,洩密的風險就越大。

以後儘量還是要保持秘書團隊的穩定性。

春節到了,周不器這邊也啟程回國了,先去都的紫微星總部,然後返回東北過年。

工作上的事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國內這邊,周不器基本就是聽取彙報,主要就是即將推出來的新專案“微信”。具體的方案,他都不怎麼參與。不過,會後他還是把張一明叫到了辦公室,跟他分享了一些個人在合作伙伴選擇上的一些心得。

周不器道:“重用高管的時候,除了情商、智商、業務能力、溝通能力等傳統的衡量標準之外,還應該考察一下他的成長履歷。”

“成長履歷?”

張一明眉頭稍微一挑。

周不器道:“我越來越有一種感受,就是人們在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的經歷,能夠影響他們一生。這往往可以脫能力和學歷。”

張一明點了點頭,“社會學和心理學上有很多類似的觀點。”

周不器道:“就比如我,我的控制慾特別強,我一直在克服,可很困難。我常常就自我反思,覺得跟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關。在我家裡,爺爺說一不二,很有權威。我爸爸對我的管教也很嚴格,總是打我,還禁止我在18歲之前談戀愛。真的,別看我是個富二代,我在大學之前,都沒怎麼跟女生接觸過。”

張一明笑了笑,“我看過不少名人傳記,現只要是名人,不管是政治家、商人、作家還是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他們在年輕的時候,都有過一些不凡的人生經歷。”

周不器道:“只有特殊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循規蹈矩不行,哪怕是讀了清華唸了北大,一旦不夠特殊,也要去給特殊的小學生去打工。”

“嗯。”

這一點,張一明的感受很深。

紫微星核心創業團隊裡,沒有一個是來自清華北大,都是來自國內的一些“二線”高校。可是,清北的畢業生們,構成了紫微星最強大的基礎力量。

周不器舉了一個例子,說道:“就比如郭鵬飛,他是我學長,當初是我們學校的風雲人物,大一時候就能跟著博導做什麼專案了。當時在北科,他什麼都比我強。可後來他放下了尊嚴,帶著他所有的學校資源跟著我一起創業了。因為他讀小學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在路邊擺攤,他拿得起放得下,他更能理解社會現實。”

張一明深以為然,“對,前幾天我還跟京東的劉總說過呢。他們劉家當年也是大戶人家,後來家產被沒收了,就變得比貧農還貧農了,父母只能在碼頭做苦力,他只能跟著外婆一起長大,這也讓他從小就有帶領全家翻身的信念。”

周不器道:“對,有些人也許很窮,但一些家傳的思想可以延續。只要有機會,很快就能展起來。改革開放吃到第一波紅利的人,沒有一個是普通人,要麼有背景有關係,要麼就是曾經被剝奪家產的豪門大戶,抓住機會就迅翻身。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沒怎麼上過學,就靠著家庭薰陶就做起來了。我爺爺小時候跟著他的爺爺奶奶闖關東來到東北,據說我家祖上在關裡也有好幾家紡織鋪子呢。”

張一明略作恭維,“家族信念的延續性。”

周不器擺擺手,正色道:“我重點跟你說的不是這個,是說一個人在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對他一生的影響。在重用高管的時候,要著重考慮這一點。如果是一個全新業務,在選擇專案主管的時候,就有必要選擇一些在成長時期做過一些特殊的事、出格的事、叛逆的事的這些人。如果一個業務已經進入了穩定展期,開始求穩了,就可以選那些在穩定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會更穩重。”

“有道理。”

張一明反應很快,當即反應過來周大老闆這番話的含義了,這是對剛才會議上對微信這個專案的權力職責的分配不太滿意。

接下來,紫微星在國內最重要的一個專案就是微信。

這是個新專案。

可因為微信未來的產品設計中,會把he1o和朋友網的業務都包含進去,既有聊天功能,也要有朋友圈的功能。

這就出現權力分歧了。

這到底是聽誰的?

是郭鵬飛還是梁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