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少女時代是網際網路產品(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果然很跳躍,講著講著就跑題了,圍繞著微軟的“331o”長篇大論講了一通。

“331o”是谷歌嘲諷微軟的說法,可週大老闆一點不含糊,把谷歌的模式也批評了一通。谷歌的確有著網際網路屬性,是面向使用者的,可這還遠遠不夠。

看看國內市場就知道, 谷歌搜尋唯一的亮點,就是技術好。在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的創新方面,都遠遠被百度和微點甩在身後了。

比如,谷歌是個內容整合商,可以把滿世界的優質內容整合起來,然後根據搜尋結果, 把最好的一部分呈現給使用者。

這技術難度比較高,是谷歌在矽谷打敗了一眾科技巨頭成功的原因。

這是科學家屬性。

可百度和微點的模式不同,自知技術不如谷歌,就要透過產品和模式上的創新來開展競爭,比如自制內容。

網頁內容是很多,卻雜而無章。

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是進行簡單搜尋,詢問一些“番茄炒到怎麼做”、“少女時代都有誰”、“賓士是哪國車”這種簡單問題,就沒必要給出長篇大論的文章了。

給出最簡潔最直觀的答案就行。

比如百度知道,比如微點問答。

谷歌對這樣的“小心思”卻沒什麼興趣,他們追求的是更硬核、更高大上的技術性創新……結果就很明顯了。

facebook、推特像是谷歌打敗微軟那樣打敗了谷歌的諸多社交產品。

微軟是過於注重產品經理的意見了,所以他們更擅長做b端的產品,c端的產品幾乎都失敗了;

谷歌是過於注重科學家的意見了,所以他們更擅長推動行業科技的進步, 開出來的產品都是技術感十足,使用效果往往要大打折扣,這也是谷歌作為雲端計算工程的提出者,谷歌雲卻遲遲得不到市場認可的原因之一,太高階了, 太特麼複雜了,專業人士都用不明白。

網際網路一定是點對點的, 這是網際網路產品的最大優勢。

不管是什麼樣的產品,做出來後總歸是給使用者來使用的,使用者才是上帝。網際網路思維之下的產品設計,一定是社群和產品交相呼應。

周不器道:“社群和產品的呼應,最典型的例子是校內團購。這個專案為什麼成功?不是我們的電商業務做得多麼好,恰恰相反,我們的電商運營做得很差,現在還需要京東幫忙呢。可為什麼校內團購能夠成為全國大學生最喜歡網購平臺?因為校內網!這是最大的大學生社群。先透過校內網,把全國的大學生聚集起來,形成了使用者效應、粉絲效應,再去推校內團購,粉絲就會一擁而上。”

按照ppt大綱,這時候就該進行下一個話題了——消費者經濟和粉絲經濟。

不過周大老闆見很多人出現了困惑,就暫時跳出大綱,臨場揮起來,“校內網是網際網路產品,用這個例子來說明網際網路的扁平化結構思維, 似乎說服力不夠強。那我就再說一件事, 大家知道少女時代嗎?”

知道者寥寥無幾。

周不器笑著說:“少女時代的知名度, 在年輕群眾中很高呢,不比劉德華差。可是所有人都知道劉德華,對少女時代卻缺乏瞭解。不僅國內,韓國也一樣。少女時代在韓國的年輕人中很有名氣,很受歡迎。可上了些年紀的群體中,很多人壓根就沒聽說過。這樣的現象,很多人會說是跟不上時代了,其實不準確。時代變了,時代正朝著大眾傳播向小眾傳播的時代展。”

“大眾傳播,指你要先有演藝產品,一歌或者一部電影。這時候,你背後的經紀公司、營銷公司、銷售公司、品牌公司就會來推廣,經過大規模的公眾傳播,上報紙上電視上網站上雜誌,把你變成一個大眾偶像。就像劉德華那樣,海報貼遍全國所有的美容店和卡拉ok。只有新聞廣告還不行,還得有話題營銷,要開全國演唱會,要有全亞洲的巡演,甚至還要故意製造緋聞去吸引關注。大眾傳播的過程,明星就是個玩偶,背後需要一個大工業的生產機構,經紀機構、營銷機構、唱片機構來一起協作,像推廣電視機像推廣汽車一樣的大規模營銷。世界5oo強的營銷高管可以隨便跳槽,因為所有公司的營銷模式都是一樣的,都是大眾傳播模式。”

“網際網路的扁平化特點,將會改變過去的傳播模式,變成小眾傳播。”

“比如曼聯的球員盲盒營銷,沒必要花大價錢找那麼多的中間機構去做大眾營銷了,那樣太浪費了。我們可以先有定性的判斷,曼聯盲盒的購買者,都是曼聯球迷。那就簡單了,我們只針對曼聯球迷這個小眾群體進行小眾營銷就夠了。這是精準化營銷,是粉絲營銷。”

“回過頭來說少女時代。”

“現在的少女時代營銷方式還比較大眾,只不過經紀公司把宣傳重點放在了年輕人身上。如果把‘少女時代’看作一款網際網路產品,用網際網路思維來經營這款產品,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