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勤能補拙(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知道歐美和韓日的旅遊市場規模很大,但這件事做起來不容易,得搭建一個系統性的金融平臺。

對紫微星國際來說,現在不是開拓新產業的時機,把社交業務在國際上站穩腳跟才是關鍵。

李彥紅也看出來了他興趣不大,就笑著問:“對了,微博和he1o在歐洲的業務展怎麼樣?”

“唉,別提了!”

“怎麼了?”

“網際網路荒漠啊,硬體條件比國內差遠了!”

“不會吧?”李彥紅很驚訝,“那些達國家不是都試點4g了麼,光纖網路也早就……”

周不器打斷了他,“我說的不是網路基礎設施,是配套的網路服務。紫微星的業務想要在歐洲推進,得親自下場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推進才行。”

“net服務很差?”

“對,形同虛設,要麼歐洲沒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呢。”

周不器忍不住抱怨。

運營網站、遊戲或者手機,其實就是一個資料的存取、計算、傳輸的過程,存取靠資料庫,計算靠伺服器,傳輸靠光纖。

光纖的傳輸度很快,可再快也有延遲。

解決方法就是就近部署能夠滿足算力的伺服器。

縮短資料訊號的傳輸距離,使用者在使用的時候體驗就好了。

可問題來了,很多公司的實力很弱,做不到每一個地區都能就近部署伺服器,怎麼辦?這就需要net服務商會專門在很多重點的地區和城市部署伺服器,成為一個節點。網際網路公司去跟net服務商合作,去租用他們的節點,利用他們的伺服器完成資料的分。

就比如早期的校內網。

當時的校內網實力很弱,只能在都部署伺服器。可是國家很大,都附近的高校可以很流暢地訪問校內網,可是南方高校怎麼辦?距離太遠了。

小來小去的校內論壇訪問,這還可以忍受。

可校內團購就不行了,當貨物少的時候,南方高校的大學生因為網路延遲的原因就什麼都搶不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紫微星當時就找到了網宿科技幫忙,依靠著網宿部署在全國的2oo多個節點,幫助校內網解決了流量大、訪問延遲的問題。

直至今日,紫微星和網宿依舊有業務上的合作。

對網際網路公司來說,網宿科技這樣的公司就是必需品,尤其是展初期,想要有良好的產品體驗,就離不開這樣的服務商。

可問題來了,歐洲不行!

net服務是重資產業務,需要採購大量的伺服器佈局在不同的地區,還要有龐大的團隊分散在各地進行運營、管理。

以國內的網際網路市場規模,網宿作為國內最大的net服務商,現在的市值也就是3o億元。

這是個高投資、重資產,低迴報的業務。

網宿能做起來,是因為只做國內業務。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東部還是西部,使用的都是中文,可以由一個統一的團隊來運營。

南方做不好了,就調派北方的團隊去管;西部做不好了,就從東部派團隊去接手。

這是統一的國家,沒有文化差異,沒有語言差異,政策、法律也很統一。

可歐洲就不行了。

有一堆小國家,而且每個國家的語言都不同,文化環境、政策法律也都不同。這就很崩潰了。net業務本來就是高投資重資產回本慢的業務,還有這麼多複雜的外在條件限制,又要在不同的國家組建不同的團隊……這就失去了盈利可能。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因為這個業務不賺錢,就導致歐洲並沒有一家像國內網宿那樣的能夠遍佈全歐洲的net分服務商。

這就導致網際網路公司想在歐洲做業務,就不能想著靠第三方公司的幫忙了,只能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親自下場。

投資代價極大,管理難度極高。

只有資金實力雄厚的巨頭能玩得起。

一個歐洲小國的創業公司,受制於這樣的外部條件限制,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就算專案真的很好,很有市場前景,矽谷巨頭後知後覺地進場,也可以依靠著強大的資金實力,同時在幾十個國家展起來,迅地就能把小公司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