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 閤家歡(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從洛杉磯到倫敦,航程十幾個小時。

幾個小秘書都去臥室裡休息了。

周不器和鮑勃·弗裡德曼卻越聊越投機,頗有一種合夥人創業初期的激情和豪邁,會徹夜難眠地聊創意、聊想法。

這次,兩人看來是不會睡了。

周不器要在紫微星環球施行自己的製片方略,可他是外行,很多事情由他來推動是沒有公信力和說服力的。

鮑勃·弗裡德曼是好萊塢業內的資深前輩,借他來推行,就可以事半功倍。恰好,這人年紀雖大,卻並不保守,有著跟好萊塢主流思路不太一樣的理念。

談過了“慣性”,“特效”,“爆米花”這三個大概念之後,周不器又提出了第四個概念:閤家歡。

投資電影的風險很大。

尤其是大製作的電影,一旦虧損,可能連公司都破產了。

夢工廠當年為什麼被出售?因為《逃出克隆島》失敗了;米高梅當年為什麼破產被賣?因為吳雨森的大片《風語者》失敗了。

想要從更高的層面對投資專案進行風控管理,就要有一套標準化的大機率可以獲得成功的流程。

過去的好萊塢有很多理論,比如創意上的高概念,比如節奏上的起承轉合,比如上映期周的票房理論。

可那些都有些過時了。

電影評分網站把電影的外衣給扒開了,過去所有的神秘感和好奇心驅動、衝動型消費,在未來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得有一套即便電影被扒光了衣服袒露在影迷面前,影迷也願意買票進場的理論!

如果是優秀電影,比如《阿凡達》《黑暗騎士》這種,自不必說,高的質量可以擊穿一切阻礙。

難的就是被評分網站打出了低評分的電影。

怎麼才能讓一部好萊塢大片,在評分網站給出了低評分後,依然能夠市場大賣,依然能夠賺大錢?

這才是最關鍵的!

好電影賺錢,這是天經地義的,操作起來非常簡單,不需要周不器出謀劃策。他要提出一套理論,讓好萊塢商業大片能夠擊穿電影評分網站的障礙,就算是低分,一樣大賣!

這才是中流砥柱。

製作出好電影是小機率事件,製作出爛電影,才是大機率事件。

小機率事件賺大錢,大機率事件賺小錢,那麼紫微星環球在電影製片的戰略上就算大獲成功了。

就像前世的迪士尼那樣,最多的時候年度十大電影票房裡,有八部電影都來自迪士尼。

為什麼?

因為迪士尼跟矽谷的關係很近,有著對科技時代的新理解。

迪士尼是好萊塢最具科技屬性,距離網際網路距離最近的公司。別的公司都投資一堆製片費用幾百萬美元、幾千萬美元的中低成本電影,迪士尼不一樣,迪士尼的所有電影都是投資過1億美元的大片!

為啥?

因為時代變了,特效大片才是影迷們去電影院裡買票看電影的剛需。

中低成本的普通電影,在電影院裡看和在家裡看,能有多大區別?在科技進步的時代下,去電影院觀影的必要性邏輯已經不存在了。

“慣性作用,在翻拍、續作、重拍的品牌作用下,可以擊穿評分網站的低分困擾;特效作用,可以在電影院獨有的觀影體驗下形成一種剛需,震撼的特效可以對抗低分;爆米花的內容,讓電影變成了一場娛樂活動,活動意義大於電影意義,評分低了也無所謂;閤家歡則是美國的文化。”

周不器給出了自己的總結性答案。

慣性,特效,爆米花,閤家歡。

鮑勃·弗裡德曼笑了笑,“沒錯,父母陪孩子去電影院,是家庭娛樂的必要開支。這是一種文化。孩子的電影理解未必那麼深,主要是享受這個過程,即便評分低了一些……只要適合兒童和青少年觀看,家長們也會遷就孩子們。”

周不器道:“電影評分網站的出現,的確給好萊塢電影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現在其實還好,評分網站的普及度還不夠。再過幾年,進入到下一個網際網路時代,電影評分就會徹底地融入好萊塢。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實。”

鮑勃·弗裡德曼很安心地說:“我現在很平靜,你給出的策略讓我找到了答案和理論依據。《暮光之城》評分很低,票房很高。背後的原因是慣性、特效和爆米花。雖然沒有閤家歡的因素,但這是愛情電影,情侶間會一起去,邏輯上是相通的。”

周不器道:“最重要的還是慣性選材。把遊戲改編成電影,漫畫改編成電影,小說改編成電影,經典老牌翻拍,外國優秀作品翻拍。還有真實事件的改編,把動畫電影改編成真人電影,甚至包括傳記電影。”

“傳記電影?”

“著名人物也是品牌,也有慣性作用。”

“拍劇情片嗎?”

“啊?”周不器微微一愣,隨即失笑,“你誤會了,不是拍胡佛、林肯這種嚴肅人物。未來是娛樂時代,娛樂化的品牌人物是最好的選擇。比如卓別林、夢露,比如邁克爾·傑克遜、列儂,比如奧黛麗·赫本和費雯麗。這本身就是好萊塢傳統的大明星策略的一種變相延伸。”

鮑勃·弗裡德曼沉吟道:“可以根據製片費用來分檔。”

周不器一揮手,“具體的規劃,等這次咱們聊過了,你再做一個完整的提案出來。總之,商業大片必須同時滿足這四點要求。中低成本的專案,可以適當地放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