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 慣性作用(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從過程來看,網際網路和娛樂產業不同。可是從更大的視角,從抓結果的層面來看,其實是一樣的。

這也是喬布斯能把皮克斯做成世界最大動畫工作室,也是奈飛、亞馬遜等平臺能在矽谷把流媒體業務做起來的原因。

這兩者其實都是創意型產業!

從網際網路的角度來思考,周不器就足以能夠跟鮑勃·弗裡德曼站在同樣的高度……甚至更高的高度來討論好萊塢,討論未來米高梅的戰略傾向了。

創意和保守是相對的。

可是,創意就不代表著不能存在保守基因。

就比如校內網團購,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來自略顯保守的戰略設計,沒有像很多綜合性電商平臺那樣向所有公眾開放,只是很保守地把客戶群體放在了小圈子裡,放在了大學生身上。

花錢少,運營簡單。

就算失敗了,代價也很小。

成功之後,就可以牢牢地鎖定大學生群體了,成為了在校大學生選的網購平臺。如果開始的時候太激進,就像凡客那樣被信心衝昏了頭腦,恐怕就淹沒在電商市場的浪潮中了。

周不器道:“保守沒有錯,錯的是保守主義下要執行什麼樣的策略。”

鮑勃·弗裡德曼贊同道:“沒錯,過去這些年米高梅的日子過得很不順,在業務中保守一些是對的。可是,他們的保守策略錯了。保守策略有很多,但他們選擇了被時代逐漸拋棄的大明星策略。”

周不器笑道:“大明星策略的好處,是能夠利用明星光環和影響力,迅地吸引來一大批的影迷。不管電影質量好不好,先把影迷騙進電影院花錢買了票再說。”

“對,這種風氣9o年代最鼎盛。”

“當年的好萊塢電影,大明星、大導演就是最大的看點,在好奇、衝動、輿論引導的作用下,影迷紛紛入場買票。這其實就是衝動型消費。可網際網路來了,網際網路創造了冷靜期。”

“沒錯,是電影評分網站!”

鮑勃·弗裡德曼在9o年代就已經是華納行業務的總裁了,他就是從那個時代親身經歷走過來的。

這些年的好萊塢環境變化,他感受極深。

二三十年前,當湯姆·克魯斯這種級別的大明星上映了一部新電影,那影迷都跟瘋了一般,都要成群結隊地排隊買票去看電影。

因為在去電影院之前,電影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所謂的專業電影雜誌,這才多少銷量?

能有幾個人看?

就算有人看了,上面也不會對商業大片有什麼負面報道,很多專業影評人和電影公司都是有利益苟合的,都是商業互吹。

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切都變了。

評分網站出來了!

在幾十萬幾百萬人的口碑評分之下,電影的神秘感蕩然無存,在影迷面前變得赤裸裸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做不了假!

湯姆·克魯斯又能怎樣?

以前靠著衝動、好奇、激情、熱血上頭,就去電影院買票了。現在的年輕人,上網查查電影評分……我去,滿分1o分,這才5.2分,還不及格!

這還看個屁啊!

主觀上就產生了某一種排斥感,就如同在頭頂澆了一盆冷水,瞬間變得冷靜了。

“人性都是一樣的。”周不器給這樣的現象給出瞭解釋,“你把一盤蛋糕封裝起來,消費者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會接受衝動刺激而消費。你把一盤屎封裝起來,消費者不知道里面是什麼,也會願意消費。假如封裝去掉,把盤子裡實實在在的食物呈現給消費者,一盤是蛋糕,一盤是屎,消費者怎麼選?幫助影迷剪破這層電影封裝的工具,就是網際網路。”

鮑勃·弗裡德曼拍手稱讚!

他之所以願意推動頂峰娛樂併入米高梅,除了權力更大之外,就是因為他受到了周不器的感召。

覺得這個年輕老闆很有魅力,對很多商業現象有著深刻的見解。

他當年在華納、派拉蒙都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之所以先後兩次離開,主要就是因為他的觀念跟好萊塢主流觀念分歧越來越嚴重。

可眼下的這位周大老闆,卻跟他有著很多相似的非主流觀念。

蛋糕和屎的比喻有些誇張了。

但好片和爛片的區分,的確可以很直觀地透過電影評分網站來表現出來。

鮑勃·弗裡德曼道:“評分低的電影,的確很容易讓影迷冷靜下來,進而放棄觀影。很多人也許喜歡一部評分5.2分的電影,可是因為不符合主流,都不好意思承認,這就間接性地降低了這部影片的傳播度。”

周不器道:“是啊,從眾效應!”

鮑勃道:“過去的大明星策略,是從眾效應。現在的評分網站,是另一種從眾效應。在網際網路的作用下,大明星的神秘光環消失了。”

“所以,大明星策略下的保守主義逐漸要淡出歷史舞臺了。”

周不器依靠先知先覺可以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

可是單有結論沒有用,有說服力的現象分析才能打動人。

透過這一整套對網際網路影響下的好萊塢形勢分析,才能進一步地穿透未來迷霧,制定出更正確更有信念感的戰略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