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技術沉澱下的盧卡斯(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帶領馬老闆在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兜兜轉轉,其實就是在亮肌肉。

是一種實力的展現。

年齡歧視在商界中普遍存在,這是一種思維定式。

年齡大了,被認為是跟不上時代,落後保守不懂新鮮潮流;年紀小了,被認為是經驗太少,浮躁衝動不懂社會現實。

其實周不器都知道, 國內有不少人都在等著看自己的笑話。

認為他的成功運氣成分太多。

像是時代之下的倖進之輩。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似乎都在等著他垮掉。

圈外的人和不熟悉的人也就罷了,他們愛怎麼想就怎麼想,周不器不在乎。可馬老闆不一樣,這畢竟是圈子裡的老熟人,有必要適當地彰顯一下力量,糾正一下他的認知偏差。

認知準確了, 才能加強信心,業務合作才能更容易地展開。

就比如雲端計算。

阿里的體量展到現在的規模, 已經跟前幾年的亞馬遜差不多了,到了一個不得不做決定的階段了,到底要不要做雲端計算平臺?

不做,就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去購買高階高價伺服器,所有的利潤砸進去都不夠買ioe基礎裝置的投入。

做了,就可以利用雲端計算的相關技術拋棄價格昂貴的ioe裝置了,轉而去採購低成本模組化的裝置。

可是這條路風險太大,短期內需要投入遠遠比高階ioe裝置更多的資金。

所以現在馬老闆就是二選一。

可紫微星的出現,給了他第三種選擇,就是去購買紫微雲的服務。這就需要信心了。如果紫微星的實力太弱、水平太差,阿里方面肯定會心有懷疑。也許經過一番評估,現跟紫微雲合作的風險比自己開阿里雲更大。

周不器在馬老闆的美國之行中展現出的主人翁精神,就是給對方培養信心的一個過程。甚至他還建議去一趟倫敦,那邊展得更好,政策更給力!

可惜馬老闆沒有檔期, 他明天早上的飛機就要回國了。

這一天, 周不器也沒閒著,上午去領英轉了一圈,下午則是去了一家神奇的公司——盧卡斯影業。

盧卡斯影業的總部位於矽谷和好萊塢之間。

這既是一家矽谷的高科技公司,也是一家好萊塢的電影公司。

按照喬治·盧卡斯的話說,他最反感的就是好萊塢大製片廠制對創意和靈感的束縛,他拍了一輩子電影,卻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是在好萊塢拍攝的。

很不巧,喬治·盧卡斯本人去芬蘭避暑度假去了。

好在周不器的知名度太高,盧卡斯影業的工作人員幾乎把整個公司的業務都停掉了,專門來接待他們這一行人。

這家公司的內部就是一個特效博物館,走廊裡有很多過往電影專案的海報和道具,會讓人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歷史感。

這個過程中,最著重展現的就是憑什麼以三十年前的科技水平能拍出《星球大戰》這樣震驚世界的電影出來。

很多拍攝技巧、模型設計和光學原理,都歎為觀止,馬老闆很感興趣。

周不器不一樣,他雖然不懂技術,但他很有上進心,他在努力地追求一點一滴地對技術上理解的進步。

然後,就聽到了一個令他感慨“成功絕非偶然”的故事。

盧卡斯影業為了做聲音特效, 成立了天行者聲效工作室;為了做視覺特效, 成立了工業光魔工作室。

還要做一些圖片修改的工作,一個工作人員就利用業餘時間做了一個軟體完成了這個任務。後來這人單獨出去創業,就做起來了軟體巨頭adobe,這個軟體就是photoshop。

屬於盧卡斯影業的科技傳奇還不僅如此。

當年還沒有數字電影,拍電影只能用膠片拍。

可很多特效畫面都是用計算機做出來的,怎麼才能把計算機上的特效畫面轉到膠片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盧卡斯又成立一個電腦開工作室,想要專門生產出一款能夠把計算機畫面轉制到膠片上的電腦。

然後,這臺電腦就做出來了,名叫皮克斯。

為了驗證皮克斯電腦的有效性,又專門製作了一則動畫短片,效果非常好。然後,這個工作室就改叫皮克斯工作室了。

隨著皮克斯電腦的開成功,對盧卡斯影業的幫助也就沒了,就想賣掉。接手的就是喬布斯,他以1ooo萬美元收購了這家當時核心業務還是皮克斯電腦的科技公司。

拿下皮克斯之後,喬布斯開始了對皮克斯長達十年的戰略調整和業務設計,主要分成四大業務:皮克斯電腦,皮克斯特效渲染軟體,皮克斯長篇動畫和皮克斯動畫廣告。

再後來喬布斯去了蘋果,皮克斯的硬體、軟體的思想都傾注在了蘋果身上,皮克斯開始專注於做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