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天才等於瘋子(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奈飛的創始人有兩個,一個是裡德· 哈斯廷斯,一個是馬克·倫道夫。創業的時候,裡德出了19o萬美元,持股7o%,擔任董事長、ceo;馬克出資1o萬美元,持股3o%,擔任助手。

隨著團隊的擴充,資本的進入,兩人的股份持續的縮水。

到上市的時候,裡德· 哈斯廷斯的股份已經從7o%縮水到了14%。馬克·倫道夫則是徹底清空了股票,已經離開了奈飛。

上市,就意味著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不能靠持有股票,股票只是紙面價值,沒有實際意義,要不停的套現……奈飛已經上市六年了,裡德· 哈斯廷斯前後有過3次大規模的套現,以及若干次小規模的套現,現在個人持股只剩下33o萬股了。

佔總股本的5.3%。(1o年後,個人持股已經縮減到了1%)

沒辦法,不是每個人都是周不器,可以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向透過不同的渠道去賺錢。對這種做企業的商人來說,最大的財富來源就是套現。

這就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了——控制權。

裡德· 哈斯廷斯必須要對董事會有足夠強的控制力才行,所有奈飛的大股東,都要透過他的批准才行。

誰敢偷偷的來,那就翻臉。

比如2o12年的時候,奈飛的影片網站業務火爆起來了,然後就被華爾街餓狼卡爾·伊坎給盯上了。

這哥們臭名昭著。

他最擅長的就是玩惡意收購,透過各種方式,私下裡秘密的收購股份,在董事會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突然亮相。

然後就任命自己為董事會主席,改組公司的管理層。然後就是業務重組、拆分、出售等一系列資本運作。

公司的死活和長期規劃不重要,他總要大賺一筆後瀟灑退場。

當時,卡爾·伊坎就是繞開了奈飛的董事會,私下裡悄悄的拿到了1o%的股份。裡德· 哈斯廷斯當即就玩出了強硬手段,表示要施展“毒丸計劃”,要求卡爾·伊坎立刻停止。

卡爾·伊坎沒辦法,只能灰灰溜溜的撤了。

周不器現在還沒到那個份上。

他只是從二級市場裡買入了一些股份,持股份額大概4.8%,還沒到強制公開的警戒線呢。跟那些機構的談判,還處於進行時的階段。

一切都有得談。

奈飛一開始是做影碟租賃生意的,當年看影視劇都要租碟。奈飛是一個線上租碟的平臺,使用者們可以線上下單,然後透過郵寄的方式看碟。

這其實是一個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的實體生意。

算不上是網際網路公司。

所以上市的時候,並沒有採用網際網路公司很流行的ab股,裡德· 哈斯廷斯持股5.3%,就只有5.3%的投票權。

所以的管理層加在一起,也才24%左右。

這就需要一些巧妙的手段來掌控董事會了。

就像搜狐的老張,美國投資人都看不上他,覺得他不務正業,幾度想串通拿下他。老張的持股雖然不多,但手段很強勢,牢牢掌控董事會;又像萬科的王實,本身沒有持股,甚至常年在國外遊學,正事一點不幹,對公司依舊能有強大的掌控力。

對裡德· 哈斯廷斯來說,誰是大股東,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持有很多股票的大股東們,要在董事會上支援自己。

這恰恰就是周不器最心安的地方。

他不是卡爾·伊坎這種華爾街餓狼。

他沒想著賺一筆就走。

也沒想剔除現有的管理團隊自己單幹。

影片網站行業是地獄級難度,尤其是電影、電視劇這種專業的內容,都是以好萊塢為準。好萊塢才是最大的內容供應商。

要是讓周不器把奈飛收繳過來,讓他自己搞,他還真不認為自己能在這片紅海中殺出來。一定要堅定的支援現有的董事會和管理層才行。

這份支援,恰恰是管理層最需要的。

奈飛現在最大的股東,持股也就是8.5%左右。周不器這波操作,持股份額可能一躍就會過2o%,成為無可爭議的第一大股東。

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得得到管理團隊的絕對支援才行。

雙方可謂是各取所需。

周不器提前兩個小時放出訊息,說是會去奈飛,跟哈斯廷斯先生談一談。裡德· 哈斯廷斯早就收到通風報信了,正在擔憂之中。

見面之後只溝通了幾分鐘,誤會就化解了。

周不器告訴他,他是紫微星集團的創始人;他是youtube的早期投資人;他很看好網路影片的行業展;一開始他看上的影片網站是hu1u,可經過一番瞭解過後,現這家洛杉磯的網站根本靠不住,和好萊塢合作也走不遠。

影片網站這一行,影視內容只是影片網站地基,還是得靠著矽谷的科技企業才能玩得轉。

……

晚飯,去馬斯克的家裡。

接觸的時間長了,周不器對這小子的好感只能是來自信仰了。

很多人說天才和瘋子是一線之隔。

還真的未必。

天才就等於瘋子,都是變態。

以前跟比爾·蓋茨打交道,這種感覺還不算嚴重。當時,周不器去比爾·蓋茨的家裡做客,出於禮貌,想跟他的夫人琳達說幾句話。

結果,每次琳達開口,比爾·蓋茨都會很粗暴的打斷,然後順著她的話題更好更豐富的接過來。沒辦法,他太聰明瞭,他說的話總是比琳達更深刻、更睿智、更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