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整合產業鏈(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這時,周不器已經明白史餘柱的意思了。

他希望自己能給他當年的那些小老弟一些戰略指點,避免他們走彎路。

做科技研,做技術升級,這沒問題,人家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帶領科技團隊有過幾個億的研大投入了。

關鍵是,研方向是什麼?

如果走錯了路,那就太可惜了。

對一家企業來說,活下去是最重要的,而活下去的依靠就是企業戰略的選擇。

到底是研究電阻屏還是電容屏?是研究指紋解鎖還是聲紋解鎖?是研究3晶片還是4晶片?

這種戰略選擇關乎生死,是最難的。

很多科研機構備受詬病,花了國家的大筆經費,結果就是研而不,研究出的成果一大堆,真正有用的沒幾個。

因為科研課題的選擇往往是由科學家來主導,他們看得更多的是技術趨勢。對市場的判斷,對使用者行為的理解分析,還是得靠有眼光的企業家來引領。

對一些中低端的手機元器件來說,那些公司的技術水平是夠用的。就比如指紋解鎖,這都流行二十年了,無非就是把技術精簡化改良,放在手機終端使用。

難的是誰來告訴他們指紋解鎖未來會有市場,誰來引導他們去做這個方向的研究。

如果是矽谷,那好說。

科技公司遍地都是,天使投資人隨處都有,有一個好專案,很容易就可以拿到錢開工了。方向選錯了,創業失敗。可幾十幾百個同型別的專案同時砸下去,總能投對一個,然後就一躍而起,成為巨頭公司了。

十年以後,國內也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和人才儲備了,也可以這麼幹。可以很快地打造出一整套中低端的產業鏈體系,手機、平板電腦、光伏、物聯網、機器人、智慧汽車等等。

可現在還不行。

尤其在經濟危機之下,每一家公司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錯就死掉了。

由此可見,史老闆身上有著一股江湖義氣,曾經的老部下有困難了,他都能拉下臉來求情,求著周不器幫忙。

史餘柱開玩笑地說:“你不會這麼小氣吧?明明商業嗅覺那麼敏感,就是想藏著掖著,不願意給他們分享?”

“這叫什麼話?”周不器搖了搖頭,“你覺得我是那種人嗎?幫人就是幫己,整個產業鏈的共同進步,才能讓國內的手機制造產業蓬勃展。”

史餘柱誇讚道:“我就知道,這是我最佩服你的一點,格局大!”

周不器好笑道:“不過,你就這麼相信我?我是做網際網路的,你要問我網際網路的未來前景,咱們還能談談。你讓我在手機的上游供應鏈那裡指點江山,萬一我領錯了路,怎麼辦?”

史餘柱道:“這種事,哪有百分之百的?無外乎就是根據你們手機的設計需求,給他們佈置任務而已。他們研成功,完成任務,就可以拿到訂單,把企業做大。你們也不用去國外採購了,直接用國產的相關元器件,也能節約成本。算是合則兩利的好事。”

周不器點了點頭,問道:“你那邊有多少家公司?”

史餘柱道:“十多家吧。”

“我靠!”周不器驚了個呆,“多少?十多家?都是為手機提供器材零配件的?”

史餘柱瞥他一眼,言語間頗為傲氣,“很多嗎?現在全世界的手機都在國內生產。除了一些高階機,中低端手機的零配件,不都是國內提供?不都是在咱們長三角地區採購?我當年的巨人科技,做過漢卡、打字機,生產過電腦、收款機、傳真機,這都在一個大產業鏈裡。”

周不器連連搖頭,“這樣不行。國內需要儘快地興起一批有實力的手機元器件供應商,多而散可以均攤風險,可硬實力就弱了。得集中力量辦大事。”

史餘柱眉梢一挑,“要整合?”

周不器沉聲道:“必須要整合!把同型別企業的技術、人才整合起來,打造出o家在國際上都有競爭力的元器件供應商!”

十年之後,國內一大批的功能機、山寨機時代的零碎的供應商,都經過市場化的整合,優勝劣汰了,剩下了一批在世界上都很先進的提供中低端元器件的供應商,比如匯頂科技、立訊精密、歐菲光、同興達等等。

有了最強大且豐富的供應鏈體系的保證,也就促使著國產手機在全世界擁有了極大的市場地位。全球的手機公司中,除了蘋果和三星,就只有國內的手機公司有資格在這片紅海中存活下來。華為落幕了,還有小米,還有上陣出征海外市場。

包括光伏、電動車等領域,跟手機差不多,有了一個強大、配套且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就可以擁有足夠的市場主導權。

可是,那都是十年以後了。

現在國內的手機供應鏈體系還亂而冗雜,反正是給低端的功能機和山寨機供貨,技術難度很低,能賺一筆是一筆。

從這個層面來說,經濟危機來了也算好事。

要是沒有經濟危機,他們還會躺在功能機、山寨機的訂單裡悠然自得,絲毫感受不到危機。有了金融危機,手裡的訂單銳減,有了生存壓力,就會尋找變通的道路了。

史餘柱聽出了周不器話語中的意思,有些驚訝,“打造出o家?你要在全國佈局?”

周不器瞟他一眼,沒好氣的道:“既然幫了,當然是幫到底,總不能只幫你的朋友,別人都不管不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