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一樣的套路(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伍雨現在也做生意了,第一批的盲盒手辦原稿已經出來了,是一批赤壁大戰時期的英雄人物,周瑜、諸葛亮、關羽、呂蒙、張飛、劉備、曹操、曹仁、張遼、黃蓋、龐統等人,也包括隱藏手辦,大喬、小喬和孫尚香。

周不器覺得應該好好教育她一下。

認知是一個人或者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深刻的認知,源自讀書、思考和對社會的敏銳洞察力。

伍雨現在的思維還是有點大眾化了。

周不器道:“咱們做生意,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懂什麼,不懂什麼,你沒去清華讀過書,也沒做過調研、沒有過詳細的考察,甚至連清華校園都沒去過幾次,你怎麼就敢這麼武斷地下結論?”

伍雨噘噘嘴,有些臉紅,“不對嗎?很多人都這麼說。”

周不器道:“心理學上有個達克效應,如果你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你就會產生認識偏差,就會讓你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無法對一件事或一個人有準確的判斷。”

“哦。”

伍雨有些悶悶不樂。

寧雅夢很有好奇心,“姐夫,你說我們判斷錯了?”

周不器道:“對也好、錯也好,這都不重要。重要的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你們明明對清華一無所知,怎麼就能那麼篤定地認為你對清華的理解是正確的?又怎麼確定媒體報道是真實的?一點懷疑精神都沒有嗎?”

伍雨嬌嗔道:“老公,我要什麼都懂了,還要你幹什麼?你給我講嘛。”

周不器放下筷子,解釋道:“這是一種普遍現象,許多人的狀態是對一個領域知道得很少,但他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於是他們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產生一種虛假的自信。隨著知識的增長,有些人意識到自己不知道很多事情,就會自信喪失,對一切都充滿懷疑。隨著知識的進一步增長,知道的事情越來越多,就可以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了,自信又回來了。很多時候,專家和小白的狀態是一樣的,他們認為自己對這行什麼都懂。”

寧雅夢眼眸亮晶晶的,對這個姐夫很仰慕,“那清華的現象到底怎麼回事?”

“舉個例子,有兩個專案,在外部環境都一樣的前提下,一個投資回報率是2oo,一個投資回報率是1oo,要投哪個?”

“高的唄。”

“就是這個道理,國家做大學,其實也是一種投資,對人才的投資、對未來的投資。貢獻越大的大學,拿到的經費就越多。那我問你,全國哪家大學從國家拿到的經費最多?”

“清華和北大。”

“所以嘛,國家的經費一共就那麼多,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周不器頓了一下,沒好氣的道:“伍雨,你認真點,我教你做生意呢!”

“哦,我聽著呢!”

伍雨放下筷子,正襟危坐。

周不器道:“咱們做生意當老闆,不可能什麼都懂,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幹,不必關注過程,只拿結果就夠了。你不懂清華不要緊,可以透過結果來反推。比如你做盲盒,生產過程怎麼樣,你根本不懂,你全程跟蹤也沒用。只要最後拿到優秀的產品,拿到了結果,這就夠了。透過結果帶團隊,有說服力,你的工作也輕鬆。”

伍雨脆生生的道:“嗯,透過結果來管團隊,我明白的。不過清華的人才流失率的確是最高的啊?”

周不器搖了搖頭,“錯了,清華的人才流失率是最低的。”

“啊?”

寧雅夢驚了個呆,難以置信。

伍雨也瞠目結舌,好心好意的道:“老公,我知道你喜歡給我洗腦,讓我乖乖聽你的話,可你可你也不能信口胡謅吧?”

周不器差點氣死,“誰跟你胡謅了?”

伍雨撇嘴道:“你自己說的,清華畢業生有6o都跑國外去了。”

周不器道:“我說的是計算機系,這跟紫微星有密切的合作,我很瞭解,其他的學院和專業不太清楚。”

“那就很有代表性了,6o呢!”伍雨嬌哼了一聲,“要是咱們北科,一年能有1o個出國嗎?這還不是人才流失嗎?”

周不器淡淡地瞥她一眼,“我再說一句,對你不懂的行業,不要自以為是的妄下評斷。”

伍雨撒嬌道:“我這不跟你討論嘛。”

周不器道:“你可能對清華沒概念,我就是做網際網路的,我最清楚。就計算機系來說,清華的本科生水平,跟北科的博士生是一個層次。”

“啊?”

伍雨美眸睜大,很驚訝。

周不器道:“具體的資料我沒查過,但大體方向我還是清楚的。假設兩所學校的計算機系都有1oo人,本科畢業後,清華的畢業生有6o人出國了,人才流失率是6o。北科的畢業生有1o個出國了,人才流失率是1o?”

“不是嗎?”

伍雨和寧雅夢對視一眼,都有些奇怪。

1o除以1oo,就是1o啊。

周不器淡淡的道:“對比的時候,一定要放在同一個標準,同一個體系之下。按照相同的人才標準,清華能培養1oo個人才,北科這1oo人中最多能培養5個。出國了1o個,人才流失率會高達2oo。”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