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盲盒不輕鬆(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日本的影視娛樂圈很傳統,很守舊。

這其中,最典型的是動畫產業。

日本的動漫太厲害了,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經濟產值,也就僅次於美漫。去年,日本動畫的國內產值是8o億美元,海外產值是4o億美元,總價值過了12o億美元。

這其中,包括了票房、影碟、電視臺播放,也包括了漫畫書、遊戲改編、手辦等衍生價值。網路版權微乎其微。

這也是漫畫和動漫都不喜歡去網際網路上投放的原因,價值太低了。

傳統模式多賺錢啊?

正因為如此,就讓傳統勢力很強大。傳統勢力很強大,又會推動著傳統模式進一步地固化。

這個局面想打破,非常難。

可是,難不代表著不能。

隨著時代的展,傳統模式必然是落後的,要被新的模式取代。

一開始進場的,是國人。

在娛樂資本化之後,熱錢瘋狂地湧入娛樂圈,可是娛樂圈創意跟不上,拿不出那麼多受人歡迎的作品,怎麼辦?

買版權,改編!

那個時候,除了搶購各種小說版權之外,全亞洲的影視版權也被國內的公司給買完了。哪怕是日本演藝環境很守舊,不願意讓人“糟蹋”自己的作品任意改編。可是當一筆大錢砸在頭上,根本就沒法拒絕。

影視圈嘛,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賺錢。

只要砸錢,沒有什麼辦不到的。

這只是開了一個口子。

真正揮舞著鈔票進場開啟日本國門的,是矽谷的影視巨頭奈飛,而且一入場就是直奔日本影視的核心產業動漫。

奈飛一出手,上來就搞定了日本的五大動畫製作公司,不僅打破了他們的商業模式,連動漫的製作模式都給打破了。

頗有一種打破本土的舊秩序,按照自己的規矩建立新秩序的氣派。

日本的動畫片普遍都很好,因為他們的動畫片普遍採用“製作委員會”來製作。就是找一群人成立一個委員會,共同參與決策,一起參與制作,集思廣益、查漏補缺,來確保動畫片質量。

這就導致對動畫片的要求很高,製作週期很長,動畫片的質量普遍較高。

這也和他們的商業模式有關。

日本的動畫行業,是按照每部動畫片的市場評價來決定收益的。即銷售後,觀眾給出的反應。評價高了,動畫師的收入就高評價低了,收入就很低。

這就要求他們必須精益求精,製作出受歡迎的優秀動畫。

這種方式顯然跟不上資訊爆炸的時代了。

以前的電視臺模式,觀眾看一部動畫片需要3個月。以後的網路流媒體模式,觀眾可以自我選擇播放時間了,可以連續追看,一部動畫片3天就看完了。

數量少了根本不夠看。

而且傳統模式下對動畫師的要求太苛刻了,他們的收入太低了,平均每年也就4oo萬日元的收入,相當於3o萬華夏幣。

這種情況對動畫師的壓迫感很強,哪還能有什麼創造性的靈感?已經不是藝術家了,而是成了流水線上的工人。

動畫製作公司其實都明白這種現狀很糟糕,跟不上時代就會讓整個行業都無法維持。時間長了,就有可能出現人才不足,沒人願意來製作動畫了。

只是當地的本土勢力太大,商業模式太傳統,沒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巨頭公司站出來,帶領大家掀翻舊秩序、打造新局面。

奈飛一出現,就有很多動畫公司跟著造反了。

總而言之,網際網路在改變世界。

哪怕是日本,也抵抗不了這種時代的大勢。

周不器對掀翻日本的娛樂圈傳統模式缺乏信心,紫微星現在也沒有這樣的實力,還做不到。不過,透過一些手段,適當地做一些改變和引導,讓他們幫忙推動和京淘的展,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跟徐百卉聊了一次。

大概就是三個方向:第一,收購動畫片版權第二,跟當地的偶像經紀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第三,嘗試著把好聲音推進日本市場。

這三件事一個比一個難,都需要做一番全面又細緻地調查才行。

總歸讓徐百卉去運作,比唐斌辰去做要容易一些。

婕妤傳媒也是娛樂公司,是同行。這幾年中日韓三國在娛樂產業上經常會有一些合作,一起唱歌、一起拍戲,很有機會建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