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你吃槍藥了?(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隨著紫微星的做大做強,有些會議就不可避免。

尤其國家在鼓勵科技創新,打破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走上自主研的路線紫微星算是代表企業。

周不器就代表紫微星參加了。

會議級別很高,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頭頭腦腦都參加了。

沒說的,民企在這方面肯定是響應國家號召,願意承擔更多更大的社會責任。

周不器被點名言,他繞不過去,就給領導們描繪了一番雲端計算的宏偉藍圖。

“早期我們做網站的時候,一般是自己買伺服器,安裝相應的系統、資料庫、中介軟體,建立原始檔。等我們的雲端計算平臺建立起來之後,模式就改變了。”

周不器平靜地坐在椅子上,雖然是在場年齡最小的傢伙,可一點不怯場,成竹在胸的樣子,讓很多人都為之驚豔,有了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慨。

“等紫微星建起來之後,做網站就容易多了,透過購買相應的服務,就可以實現原來的一切功能,就像在淘寶上購物一樣簡單。創業者可以按照網站的規模、並、流量購買相應的伺服器資源、資料庫資源、網路資源和儲存資源。甚至我們還會進一步地打通雲端計算的相關產業,為使用者提供域名註冊、簡訊閘道器、商標註冊等服務。相當於足不出戶就實現了網站架構一條龍服務。”

領導也不能只聽小周的一面之詞。

就詢問別人的意見。

先言的是企業家群體。

百度的李總,你什麼意見呀?

李總:“雲端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並沒有傳言得那麼神乎其神。”

企鵝的馬總,你的態度呢?

馬總:“這個事可能要幾百年以後可能實現,現在來看,還是太早了,不切實際。”

眾人就很無語。

南轅北轍啊!

這倆人雖然都是在反駁小周,可思路完全相反。一個覺得雲端計算是渣渣,不值一提。一個覺得雲端計算太前衛太遙遠,現階段實現不了。

還好,阿里、曙光、聯想、方正等幾個跟紫微星有合作的企業都一致看好雲端計算業務,認為這會成為未來網際網路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

既然雲端計算怎麼好,有沒有人願意跟進啊?總不能把這麼重大的基礎設施專案,都交給紫微星吧?

一票企業家就都沉默了。

還有科學家顧問團言,表示雲端計算的技術含量太高,涉及了作業系統、資料庫、高儲存、分散式、大資料等諸多方向,實現起來很困難。尤其是雲資料中心的投入,動輒幾百億,太花錢了。

有這錢,還不如搞晶片。

企業家群體就很無語。

晶片那是百年大計,是民間力量能玩得轉嗎?能不能別有好事都往你們頭上蓋,有難題都甩給我們民企啊?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從上游到下游地把晶片產業玩通,這是最典型的全球化資源配置的產業。國內想以一國之力完成全世界幾十個國家聯手才能達成的目標請你們科學家走出象牙塔,別太理想主義,也別再忽悠領導了。

就算要做,也應該是國家力量來做,而不是最容易賺錢的產業都由國企壟斷,地獄級難度的產業包袱都甩給民營企業。

本以為大家也就是心裡面牢騷,面子上都敷衍含笑,也就過去了。

沒想到,馬老闆跳了出來。

有一種有恃無恐的氣勢。

馬老闆口才極好,侃侃而談:“我查了資料,去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的費用,是21oo多億,比o6年多了425億。增長率過25,位居全球第一。這是好事,也是我國振興科技產業的必經之路。可是,這筆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氣氛有些冷。

馬老闆才不管這一套,直言快語:“改革開放之後,民營經濟迅展,有了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地位。民營企業貢獻了5o的稅收,創造了6o的p,研出了7o的科技創新成果,解決了8o的就業人口,以及9o的市場主體。”

“從資料就能看出來,民營企業不是不研。恰恰相反,民企的研能力,遠遠出想象,佔據全國的7o!市場上能見到的科技產品,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民企的科研成果。可是,在國家的科研經費分配上,民營企業又拿到了多少?”

“去年21oo多億的科研開支,提供給民企的還不到2o億,不足1。民企拿著不到1的國家科研經費,就為國家創造了7o的科技創新,這還不夠嗎?民企做的科技研,還少嗎?如果民企的科研成果都不夠,那麼請問,那99的科研開支,去了哪裡?他們又拿出了什麼樣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