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踏春(第1/3頁)

作品:《揣著霸總孩子去種田

一過完年似乎春天就來到了。

新房子四面八方的山都被趙單識他們包下, 從毛坯房子的窗框往外看, 一層層綠色像剛被刷上的新漆,襯得一座座山柔美動人,原本平平無奇的山愣是添了三分秀色。

山上樹木掩映, 樹梢上新長出來的嫩芽肥厚多汁, 讓人恨不得一口咬上去, 嚐嚐這春天的味道。

趙單識和黎憑帶著兜兜摘野菜、撿蘑菇、挖春筍。

兜兜的小胳膊腿極為有力,也用不著人抱, 自己背個趙文德特地給他編的小揹筐, 左手牽他爸, 右手牽他爹, 滿眼好奇,噔噔噔地就沿著山路慢慢上了山。

他們去年冬天做的工作卓有成效,漫山遍野的竹林已經成活了,一片片竹林豎在那裡,好像一個個路標。

“爸爸,看。”兜兜指著某根剛鑽出來的幼苗示意趙單識, “這是?”

“這是車前草。”趙單識蹲下來為他解釋, “這個也可以用來吃, 不過不太好吃。”

他轉身拔起另一棵植物的幼苗, 笑眯眯地示意給兜兜看, “這是婆婆丁, 也是蒲公英的幼苗, 可以吃的。等它花了一吹, 它的種子就會滿天飛,等到秋天我們再來找蒲公英吹著玩。”

兜兜眼睛發亮,笨拙地蹲下來用小手抓起這棵植物,慢慢地放到趙單識籃子裡。

黎憑跟他們一起揪了幾把婆婆丁,然後繼續往山上走。

在溪邊,他們看到一片三葉草,三葉草也剛長出來,綠綠的,嫩嫩的,微風一吹,齊刷刷地搖晃著。

趙單識揪了一柄,遞到兜兜嘴邊,“嚐嚐?”

兜兜小心含著這片葉子,輕輕嚼了嚼,整張臉都皺起來,看向他爸爸,呸了出來,“酸!”

黎憑也來了興致,揪起一根自己放到嘴裡,然後又看趙單識把這些三葉草往自己揹筐裡揪,奇道:“這也是一味野菜?”

“是啊,還是特別棒的野菜。生吃的時候酸,炒三葉草的時候要放點白酒,那味道別有一番滋味,嚐了就知道了。”

兜兜跟著兩位父親一起上山,他們在竹林裡挖了新長出來的春筍,春筍殼薄,一棵棵探出個尖兒,羞答答的。

挖完筍,再上山,他們種的紫雲英又有新芽長出來了,一連片像是吸足了春露,又肥又厚。

兜兜上到山上時累得緊,臉紅撲撲的,從山上往下看,忍不住為一重重山而感到新奇,“嘿呀!”

“那是我們的家。”趙單識指給他看,再換了個方向,“我們養的羊在那頭,雞在那裡。”

“豬豬。”

“豬豬在那裡。”趙單識溫和一指。

黎憑帶著他們找到石塊坐下,一家人就邊吹風邊聊天。

夫夫倆細細跟兜兜介紹這山這景,並不在意兜兜是否能完全聽明白。

他們揹著幾筐野菜下去,趙單識帶著徒弟們細細把野菜收拾出來,用各種方法做好,這些野菜又鮮又香,倒有種別樣的味道,連最愛吃肉的趙明臺對這桌全素宴也吃得十分開心。

一邊津津有味地享用著美食,趙明臺一邊建議道:“師父,我們這幾天多去弄點野菜回來吃吧?嘿嘿,沒想到也菜那麼好吃。”

趙單識駁回他的建議,“偶爾吃一餐兩菜,還能吃個春天的味道,要是每天都是這個就有得你受了。”

老爺子笑呵呵,“這野菜好吃,是因為蘊蘊他做得好吃,要是擱以前,野菜清湯寡水的,拿來一燙一拌就吃,別說多吃幾餐,就吃一頓你都吃不下去。”

趙明臺只好遺憾地做罷。

新的一年,趙單識和黎憑改了模式,勺子他們都是在自己家吃飯,反正離得也不遠,回家吃飯也是捎帶腳的事情,不過趙單識給他們提了工資,平均每人提了五百塊,由以前每月三千變成每月三千五,每月兩千變成兩千五。

在村裡還能找到那麼高工資的工作,大家都挺滿意,幹起活來越發賣力。

春天各種蔬菜瓜果都要播種了,他們水稻倒是沒那麼快種,水稻打算種晚稻,得四五月才播種插秧,到時候再弄點蟹苗,魚苗,繼續生態種植。

水稻那邊的魚苗還不急,魚塘那邊就得開始做打算了。

村裡好幾戶人家打算結伴去買魚苗,他們這裡附近有個大水庫,有人承包了水庫養魚,不僅養魚,春天的時候也會出售魚苗。

以前,買魚苗的人還會用摩托車馱著魚苗,十里八村地來賣,現在在家裡務農的人少了,馱著魚苗來賣,魚苗容易死,而且也賣不出多少,他乾脆就在家裡等那魚苗的人自己上門,不過魚苗倒是便宜了一點。

以前三塊五,三塊二的魚苗,現在三塊一,兩塊八就能拿到手。

大家一合計,覺得還是上他那去買魚苗划算,乾脆結伴開三輪車去買。

趙單識家有三輪車,又有一口魚塘,大家買的時候就順便叫上了他。

趙華勇過來,“明天早上八點,我們從村裡開車去水庫那邊買魚苗,要去嗎?”

“去啊,我們開三輪車一起去。”趙單識順手將手中的橙子分一半給趙華勇,笑笑,“我們家兜兜還沒看過水庫,也帶他瞧瞧熱鬧去。”

自從兜兜滿一歲後,趙單識兩人對他也不那麼小心了,整天有事沒事就帶著他到處跑。

村裡的人眼見了都暗暗說,大城市回來的年輕人都不一樣,這麼小一點孩子,也喜歡帶著到處去玩,等再大了那還得了?

趙單識和黎憑偶爾能聽到這些流言,卻不甚在意,養孩子就是這樣,小時候帶他去各種地方接觸,去各種地方玩,幫他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這樣在愛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以後才會有底氣,不至於畏畏縮縮。

趙華勇擺擺手拒絕橙子,又問:“你家大概要買多少魚呀?”

“一千六百來條吧。”

“喲,這麼多?”

“我家池塘大嘛,各種魚混的來養,其實也不算太多。”趙單識問,“您家要買多少魚苗啊?”

“跟你家也差不多,少個兩三百條吧。”趙華勇摸摸腦袋,“那說定了,我們明天看看魚苗去,我們買得多,看看能不能順便講吓價。”

趙華勇過來問他們要不要買魚苗,也正是這個目的,鄉下人掙錢不容易,能便宜一點是一點。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準時在村口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