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本(第1/2頁)

作品:《逃離2147

躺在曾經屬於我的床上,身處曾經屬於我的公寓,我從床墊下抽出了兩個筆記本。時間滴滴答答地流逝著。我糾結著不知該先開啟哪一本。我的左手拿著自己從大學起就一直在創作的小說,泛黃的破爛紙張從3個方向脫落了下來。我的右手託著我眾多日記中的一本,黑色的皮面冊子裡記錄著我的一段人生。

先找答案。

我翻開日記本,凝視著映入眼簾的第一條記錄:2015年8月3日。不可思議。這就是我登上305航班前寫的那本日記。怎麼可能?我通常每年都會寫滿一本,看來我寫日記的速度肯定是大幅放慢了。或者……記錄在2015年之後很快就終止了。我從未想到過這一點。我的日記可能會揭露發生在這裡的一切。

片刻間,我也曾想過要把日記本拿回去給客廳裡的所有人看,但我需要先把它讀完。對於其中的內容將會展示一個怎樣的我,我幾乎有些心存恐懼。

我翻到了下一條記錄——也就是飛機本應降落的日子之後的那一天寫下的日記。

<blockquote>

2015年11月15日

必然。必然無疑是今天的主題詞。你明白我在做什麼嗎?是的,你當然明白,因為我會這麼做的,我就是這麼做的。這是肯定的。我的命運也一樣,因為我選擇了必然。

好吧。我頭暈眼花。是釋然,是負擔的擺脫,是征服,麻痺了我的決策:我會為奧利弗·諾頓·肖撰寫傳記,那本無疑只會謀求自誇和炒作的書。也許,除了我自己的命運之外,它什麼也改變不了。我會得到豐厚的酬勞,這是毋庸置疑的。到時候我就可以用這筆錢去追求我真正熱愛的東西——《愛麗絲·卡特和永恆的秘密》(注:昨天我改掉了它原先的名字“愛麗絲·卡特和永恆的騎士”;面對現實吧,人們都喜歡神秘,而提到騎士,我們就知道事情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了,不是嗎?)。

寫完這本傳記要花費一年的時間,即便我能夠加快速度,也要9個月,而出版還要再等上一年。為了讓這部厚厚的書問市,印刷商還得毀滅半座森林。批評家們會把它批得體無完膚。有些讀者會喜歡它,有些則會厭惡它,而大部分會忘記它(這可能是最壞的結果了)。但重要的是,不出兩年,我就能拿到現金(簽約時,我能夠拿到四分之一的預付款;終稿透過後再領四分之一;精裝本和平裝本出版時還會各拿四分之一)。每6個月,我都能以支票形式領到扣除了15%經紀人費用(我依舊認為這十分值得)的版稅。兩年衣食無憂。這是必然的。

必然。我已經決定接手奧利弗·諾頓·肖的傳記。我相信自己在兩年內就能成為全職小說作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一個年輕的英國女孩愛麗絲·卡特。這個女孩發現自己比想象中的還要強大,她的選擇和獨有能力可以改變歷史的程序、拯救她的世界。我很喜歡那個故事,這是件值得期待的事情。還有24個月了。

</blockquote>

所以我接手了這份工作。結果怎麼樣呢?幸運的是,我手中握著的正是自己的自傳。我翻動紙張,閱讀著自己用潦草筆跡寫下的日期,搜尋著兩年後的某個日期……

<blockquote>

2017年10月21日

成功。我是個“成功人士”。按照文法來講,以下事實是這一稱呼的充分非必要條件:

• 《星期日泰晤士報》非小說類紀實作品作家第一名?哈珀·萊恩

• 《紐約時報》精裝本非小說類紀實作品作家第一名?哈珀·萊恩

• 《今日美國》?你猜。

評價。並非全都是負面的。有些人對我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批評,但我的編輯向我保證:“《郵報》的所有者討厭肖,兩人結怨多年。別理那些評論。”還有人誹謗我:“吉布斯認為應該選他來寫這本書。他為什麼會對此著迷並不是什麼神秘的事。別讓他用他正在磨礪的斧頭把你剁碎了,哈珀。”等等。但一個共識是肯定的:這本書大獲成功。

批評和排行榜並不是唯一的問題。讀者——我還有讀者——也就是真正閱讀過我的作品、喜歡它並給我寫信的人,認為這本書賦予了他們走出去、改變自己生活的某種希望和勇氣。這是十分強大的。每天,當我開啟電子郵件時,都會有新的強心針在那裡等著我。

這就是其中的一點不同。做代筆時,我寫作是為了取悅我的編輯。他們會檢查我的手稿,給予我讚揚,偶爾發給我薪水。如今,每天都有人透過數字方式給我發來新的鼓勵,我與他們之間只有一鍵之隔。我現在是在為了他們而寫作,是在為了快樂而寫作,是在為了驕傲而寫作——為我的工作、為我做出的決定而驕傲。

</blockquote>

有意思。我草草翻閱著日記本,尋找我真正想要知道的東西。在幾個月之後的一篇日記中,我突然找到了一個關鍵的短語。

<blockquote>

2018年2月7日

我遇到了一個人。他很聰明(非常聰明),魅力四射、遊歷甚廣,而且知識淵博到令人難以置信。總而言之,他是個令人神魂顛倒的人。

但事情不是那樣的。他年長得足以做我的父親了。他是肖最親密的朋友之一,是泰坦的另一位創始人。他的故事也需要有人去講述。如果他的故事能夠被講述出來,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他說我是唯一一個能夠把它寫出來的人,他不會認同和支援其他任何人。除了我就沒有別人了。如果我說不,世界將永遠無法聽到他的故事,永遠不知道戴維·傑克遜的努力、勝利和逆轉。我已經同意接手了。

</blockquote>

我翻過這一頁,看到日期後吃了一驚。她把剩下的每一絲力氣都用在了傑克遜的傳記裡,連記日記的精力都沒有了。又翻過一頁,我發現時間已經到了新書發表的日子。

<blockquote>

2020年9月16日

幹這一行,他們會告訴你任何人都會走運一次(我不相信)。你走了兩次運,他們就會開始相信你是貨真價實的。

我正在聚集信眾。

他們說傑克遜的傳記比肖的要好得多,人生經歷描繪得更加豐富,把讀者帶到了他長大的地方,以及讓他成為征服金融世界、像交換大富翁棋盤上的棋子一樣交換國家命運的男人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理解他60歲時發生的轉變,理解他為什麼要與奧利弗·諾頓·肖合作,把自己的人生和財富全都貢獻給泰坦基金會和人性的改善,以及這一切是如何塑造傑克遜的人生、讓所有犧牲都變得物有所值的。簡而言之,人們理解了他。不只是街上的民眾,還有他最親密的朋友。像戴維·傑克遜這樣的人沒有過人的容貌,也不會與人深交,更不喜歡舉著酒杯坐在爐火旁邊。他告訴我,就連他最親密的朋友都給他打來了電話,說他們終於能夠理解他了。那些與他相識40年的朋友在聚會中找到他,向他坦白自己終於明白了他幾十年前做過的某些事情,以及他今時今日的努力。最棒的是,他的敵人——那些與他公開或私下裡結仇的人——如今也給他打來了電話,想與他言歸於好,加入他和奧利弗的行列,成為泰坦基金會的一員。

昨天他給我打來電話,說明了一切,堅稱這是我的成果,是我的傳記做到了這一點。

我發誓這不是真的,而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是他的人生、他的故事和他的財富讓所發生的一切成為可能。我只不過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人們想聽的是他的故事,我只不過在對的時間出現在了對的地點。

上個星期二,我和傑克遜、肖在曼哈頓吃了一頓午飯。他們聲稱這是一次慶祝,但我直到最後才發現他們有所圖謀。現場還有一位女子。她是另一位泰坦候選人,本身也很傑出。雖然她的經歷不及肖或傑克遜那麼迷人,但她的故事卻很吸引我。我知道它對其他人、對每一位女性來說也會是這樣。尤其是那些成長在世界偏遠角落裡的女性——機遇對於她們來說十分罕見,只有幸運的人才能得以逃脫。我喜歡她,喜歡她的故事。我當場就同意把她的故事寫下來。

在心裡,我把自己的新課題和愛麗絲·卡特拿起來衡量了一下。

一個是真實的。另一個是我想象中的一部分,最多是一則睡前故事。

一個也許能夠啟發幾代年輕女性。另一個也許只會帶來幾個星期的熱度,即便是被拍成了票房紀錄最高的10部電影中的一部,也火不過一年,很快就會被時間的沙礫和下一部有潛力的大片的大肆宣傳所掩埋。人們不會記得愛麗絲·卡特,但他們會記得薩布麗娜·施羅德,因為她是有血有肉的。她的每一秒掙扎都是真實的。她的勝利是一種啟迪,她的故事需要被人傳頌。

這是一個簡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