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雙星記 CHAPTER 42(第1/2頁)

作品:《亞特蘭蒂斯3:美麗新世界

簽發流放令的這一天,是伊西斯有生以來三十五年中最糟糕的一天。她反反覆覆地在心中考慮著,也許她的演講還可以更有說服力些,也許她可以換個方式來展示那些資料,也許她本有機會在講堂中戰勝阿瑞斯。

她周圍的世界發生了變化,但不是往好的方向。在投票之後的幾天裡,人們最擔心的是來自勞工人群的報復。但什麼也沒發生,至少沒人公開對抗知識階級。阿瑞斯的策略聽起來很不錯,勞工起義的領導人們很快就釋放了人質。實際上他們已經把注意力轉向了內部,任何抗議強制遷移的勞工都遭到了他們的迫害。他們的手段粗暴,有關新聞報道層出不窮。政壇領袖們對此視而不見。一小批知識分子仍在繼續抗議,堅決表示希望實現一元化社會。這一呼聲主要來自居住在未曾被騷亂或者恐怖分子爆炸襲擊的城市中的市民。那些從殺戮中倖存下來的受害者則是默默倒數著離流放還有多少天。

投票後一週,萊克斯到伊西斯的實驗室拜訪了她。讓她驚訝的是,他是去感謝她的。那之後他們定期會面,每一次會面之後,她對下次見面的期待就又多了一點點。

她每次都會談談她這邊聽到的新情況。對自動化技術的限制被稍微放寬了些,好讓知識分子們更容易適應流放日之後的生活。

見面時能談的東西越來越少,但伊西斯還是期待著每一次見面。她開始害怕流放日的到來。飛船會開過來,把勞工們裝上去,然後一去不復返。

在一次交談中,當萊克斯在描繪勞工領導們要如何制定勞工的標準的時候,伊西斯心中形成了一個計劃。

“他們用收入、工作型別甚至你的父母從事的行業來劃分。”萊克斯說。

“他們有沒有考慮用遺傳性標準?”

“沒。”

“他們已經確定了遷移的目標世界了嗎?”

“是的。阿瑞斯將軍和他的團隊已經在對它進行地質改造了。不過我不知道它在哪。”萊克斯回答說。

“你能找到位置嗎?”

“也許。”

伊西斯說出了她的計劃。等她說完之後,萊克斯沉默了很久。

“考慮一下吧。”伊西斯說。

第二天,她去找了雅努斯。

“我重新考慮過了,我非常樂意加入起源專案。”

她和雅努斯都熱衷於這個專案,但動機完全不同,她為此稍微有些內疚。但這種事情,就回頭再考慮怎麼解決吧。

阿瑞斯從勘測飛船上的視窗向外望去,盯著下面那顆藍色、綠色和紅色混雜的行星。一臺臺地質改造機正在移動群山,為亞特蘭蒂斯的流放者們創造一個天堂。

“地質勘測結果出來了,阿瑞斯將軍。北半球的地殼板塊在四千年內都不會有問題。這樣可以了嗎?”

“不。他們可能在四千年後還沒能力修正它們,現在就做好調整措施。”與一場全球性災難的對抗可能會激發他們的進化,那將是危險的。阿瑞斯希望他們在這裡的生活過得很輕鬆,這對他的計劃很重要。

遷移日到了。阿瑞斯在月面觀測站的甲板上望著運輸飛船組成的艦隊。艦隊一直排到遠方熊熊燃燒的白色恆星那邊。整支艦隊的景象讓他屏住了呼吸。他感到自己胳膊上的汗毛都豎了起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勝利了。

艦隊運送完最後一批流放者之後過了一個星期,起源專案啟動了。啟動儀式令人印象深刻。政治評論員和政客們將這一探索專案吹捧為亞特蘭蒂斯人新的探索時代的開始——在嚴格遵守反蛇法令的前提下的探索。專案團隊的科學家們將會在整個銀河系中航行,研究新哨兵防線內部各個世界上的人類生態,最終發掘出進化的奧秘,以及起源之謎本身的答案。很多人相信,研究發現將會提供新的線索,幫助人們瞭解銜尾蛇大環對起源實在的認識,以及可能擊敗它們的途徑。團隊被允許進行一些過去幾千年來一直被嚴禁、連提都不能提起的研究。雅努斯有件事沒說錯:這個研究專案對伊西斯來說是繼續她的研究的絕佳場所。但她參加專案的真實動機並不在於此。

伊西斯第一次參觀那艘巨大的科學考察船的時候簡直驚呆了。這艘古代飛船的體積大得讓人難以置信。船內包含好幾百間科學實驗室,在正中央還有兩個巨大的生態室,能從別的世界收集整套的完整生物圈裝在裡頭。這艘飛船是在大流亡之後的歲月裡建造的,被用來對哨兵防線內的恆星和行星進行一次完整的勘測。大部分瑣碎的工作都由探測器和無人測繪機完成,但還是有一支大型科研團隊隨船出發,準備對可能會影響亞特蘭蒂斯人安全的那些世界進行研究。他們利用那兩個巨大的生態室把其他世界的全套樣品帶回新亞特蘭蒂斯母星,給那裡的專家們進行研究。

儘管在遙遠的過去這兩間生態室是用於科學研究的,在伊西斯和雅努斯的時代它們只能作為娛樂工具。市民們為有機會不必遠行就能拜訪其他世界而歡呼雀躍。每次起源專案的飛船出航時,就會生出一波新的熱潮,人們紛紛猜測這次他們會帶回什麼。公眾的注意有助於為專案吸引支援和資助,伊西斯知道,生態室得以繼續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於此。她覺得另一部分原因在於阿瑞斯和議會想要定期對科學家們進行檢查。每次他們回到家鄉的時候,都會有個由二三十名各路專家組成的團隊——當中包括傳染病專家,奈米技術專家,還有心理學家——來對每個人進行一套雷打不動的檢查測試。但他們從沒把任何危險帶回家裡去。人們對他們帶回來的生物圈的興趣漸漸消退。最後人們開始覺得那些世界看起來都差不多,於是雅努斯和團隊成員們開始一次次尋找越來越奇異的物種,拼命想要重燃大眾對此的興趣。這是場註定失敗的鬥爭。他們回去時排隊參觀生態室的人數一次比一次少。

年復一年,資料看起來開始一成不變。一個世界又一個世界,新的人科物種身上的不同之處帶來的興奮越來越少。

公眾興趣的漸漸消逝最終也影響到了科研團隊。

起初隊伍裡有五十名科學家,他們是從千萬名申請者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雅努斯讓伊西斯幫他挑選隊伍成員,之後她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許多候選人比她的經驗更多,也更適合參加這次探險。但她的動機比他們更為強烈……而且非常與眾不同。

最初五十人的隊伍縮水到了二十人,然後十個人,五個人,最後只剩了兩個:雅努斯和伊西斯。她無法責怪那些人。這些科學家是在一個人口眾多的世界裡,在密集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的。而這個專案中他們要與世隔絕,進行深空探險。每次他們都要冬眠若干年,然後一次次重複同樣的實驗,這讓科學家們漸漸厭倦。即便那些還沒有完全厭煩研究工作的人也希望回到亞特蘭蒂斯母星上去,那裡正在發生一場知識復興運動。社會正步入一個一元化的、團結的新時代。這誘惑除了雅努斯和伊西斯之外無人能擋。最後他們發現除了他們倆已經沒有旁人了。他們兩人對此都感到高興,儘管原因截然不同。

“感覺彷彿整個宇宙只剩下了我們兩個人。”雅努斯對伊西斯說。他背後的觀景窗上顯示著1632號世界,就像一顆紫色、紅色和白色混雜的彈珠。隨著飛船向它靠近,它顯得越來越大。

“是啊。”伊西斯答道,“這對我們做研究再好不過了。”

雅努斯獨自去1632號行星上收集樣品,在為期三週的考察期間幾乎沒再跟她說過話。伊西斯知道自己傷害了他,但這樣總比說謊騙他好。她只有在絕對必要的時候才會對他說謊。那個時候很快就要到了。

當他們進入靜滯艙的時候,雅努斯最終打破了沉默的堅冰:“下個世界見,伊西斯。”

她點點頭,管子關上了,濃霧包圍了她。

下一個世界,1701號星球,是她一直等待著到達的星球。目標近了。

從管子裡出來的時候,雅努斯又恢復了過去的樣子。對他們兩人來說,時間只過去了幾秒鐘,但外面的世界已經過去了兩年。飛船兩頭的鐘形時間膨脹裝置加上靜滯艙讓他們在時空中進行蛙跳就跟打個盹一樣輕鬆。

“上次考察之後這裡又演化出了些奇特的物種。”雅努斯說,“我們開阿爾法號下去吧,可能是個採集生物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