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的過完中秋節,村裡的秋收開始了。

秋收可是一整年裡最大、最重要的事情,這個時節學校都會放假,o歲以上的孩子們都得跟著去地裡幫忙。

而且秋收的時候中午大家都是不回家的,都是帶些吃的在地裡吃完後接著幹活。

李知微提前一天就做了好些大餅子、菜糰子、糕,又去園子裡摘了些大蔥、香菜、小白菜、黃瓜、番茄,還做了雞蛋醬用吃剩的罐頭瓶子裝起來。

她可不想搞特殊,所以村民們吃啥她就得跟著吃啥。

第二天早晨點就起來了,天暗暗的,外面有些冷,李知微就套上了呂清給帶的毛衣和毛褲,又全副武裝了一遍,手套、頭巾全都戴上,最後背上吃的就出去倉庫了。

今天大家的任務是割水稻,每人領取了一把鐮刀。

大隊長又分配了幹活的區域後,大家就拿著鐮刀下地了。

知青們被分到一起,劃分了區域,就是說這個區域內的所有麥子都歸知青割。

新知青不會用鐮刀,沒幹過這個活,每個人都由一個老知青帶著。

袁霜帶著孫梅梅,李知微跟著古英。

大家到了地裡就熱火朝天的幹起來,因為收完了地就會分糧食,所以大家都乾的特別來勁。

李知微跟古英學了一會,就知道該怎麼用鐮刀了,就是乾的有點慢,不一會就又被大家落在了後面。

不過這回李知微可不想著偷懶了,她也是卯足了勁的幹活,想著的是等秋收過了就可以徹底的休息了。

熟能生巧,一個上午下來她的度就上去了,雖然不能和老知青比,但也是緊跟在他們後頭。

等到中午的時候,互相認識人就會聚在一起,吃從家帶來的午飯。

大家帶的都是大餅子、菜糰子之類的吃食,李知微入鄉隨俗,一屁股坐在地上,拿了個大餅子和一根大蔥就開始吃。要是噎到了就拿著自己的水缸子去水桶裡舀涼水喝。

這回幹活她真下力氣了,此刻也餓的不行,吃著乾巴巴的大餅子也覺得挺香的。

知青們都圍坐在一起,邊吃東西邊說話。

大家就誇新來的幾個知青,尤其是孫梅梅和李知微,這次沒拖後腿,乾的很好。

等吃完了午飯,又休息了一小會,大家就又起來開始幹活了。

村子裡水稻種的不多,三天時間就都割完了。

水稻用鐮刀割下來,一小堆一小堆的堆在地上,過後司機張師傅就會開著拖拉機過來,由村民把這些水稻裝車,運到鎮上去進行脫殼。

這個時候就顯出張師傅的厲害了,鎮上有一家專門脫殼的廠子,張師傅開車去的快,一次拉的水稻也多,最重要的是他在脫殼廠有熟人,所以上陽村總能先排上號。

等割完了水稻就開始割黃豆了,跟割麥子的方法一樣,一手抓著黃豆,一手用鐮刀將黃豆杆從底部割斷,割下來的都放做一堆就行。

過後也會由村民裝車,統一運到曬穀場。

然後大隊長會去縣裡借來專門給黃豆脫殼的機器,村子裡的男人們就會起早貪黑的把豆子脫好殼,裝起來。

黃豆割了天才完事,不過等割完了黃豆還有瓜子。

瓜子數量少、也好割,一鐮刀下去一個頭就下來了,邊割邊裝進大袋子裡。然後把瓜子運到曬穀場,倒出來鋪在地上曬一曬,等曬乾了就由村民統一用木棒敲打,給瓜子敲下來。

收完了瓜子就輪到土豆子了,就是蹲在地上刨土,把地裡的土豆摳出來,然後統一收進大隊的倉庫裡。

用一天時間收完土豆就輪到了最後壓軸的玉米。

每個人都拿著一個袋子,鑽進比人還高的玉米地裡,用手將玉米棒子掰下來,收進袋子裡。

最後玉米也會統一被堆在一起,村民們就開始給玉米扒皮,曬乾,然後手動搓玉米粒。

這個活不累人,坐在那幹就行,可是特別的費手。

村民們的手因為長年幹活已經磨起了厚厚的繭子,幹這個不覺得有什麼,可是李知微不行,她手搓的特別的疼,沒多久就通紅一片。

沒辦法,最後她就動用了自己的“關係”,找大隊長把她們幾個女知青還有牛棚的兩位老人調去了敲瓜子。

老的男知青還好,都習慣了徒手搓玉米,可是鄧愛家和丁子易感覺不太好,不過他倆也不好意思去都是女人的瓜子堆,就生生的在玉米堆忍著痛。

看的孫梅梅幸災樂禍的。

零零碎碎的幹了一個多月,秋收才徹底結束。

整個秋收下來李知微瘦了很多,整個人看上去又單薄了起來。

其實不止是她,所有人都瘦了一圈,大家都等著分糧食,然後冬天好好補補,把身上的肉給補回來。

喜歡七零年代掙的錢,穿越回去照樣花請大家收藏:七零年代掙的錢,穿越回去照樣花小說網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