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向默想不起來(第1/2頁)

作品:《偶遇死了三年的老公

祝城淵回憶了一下,以前追淮煙的人太多了,男的女的都有,上學的時候有人追,工作了之後只多不少。

淮煙小學到大學一直都在地下城第八區的貴族學校裡,而祝城淵的訓練基地在緊挨著迷尹街的第十二區,八區跟十二區之間隔得很遠。

在基地時,祝城淵沒有太多自由,基地有規定,只有年滿十六歲的人,每個月會放假一天,那一天可以自由外出,十六歲以下只能跟著輔導員跟大部隊一起,自己沒有單獨行動的機會。

祝城淵從小就長得高,基地裡的伙食還算不錯,所以他長得比同齡人都快,永遠都是最出挑的那一個。

十四歲那年,他跟輔導員謊報年齡,說自己之前的年齡不對,其實他已經滿十六歲了,想要申請每個月的外出機會。

其實他們進訓練基地那天時,早就做過體檢,哪怕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體檢儀也能準確測出他們的實際骨齡,輔導員對每個人的情況都瞭如指掌。

但輔導員並沒戳破祝城淵拙劣的謊言,因為祝城淵平時非常刻苦,除了悶頭訓練之外從不惹是生非,是他們基地第一梯隊的好苗子,剛進訓練基地就引起了輔導員跟教員的注意。

輔導員很快就給他蓋了可以外出的門禁章,只說讓他在外多注意安全。

沒想到會那麼順利,祝城淵拿著那張門禁卡時手指都在發抖,因為他終於能去見淮煙了。

輔導員問他必須外出的理由,祝城淵想了想,說自己想去見一個朋友,他們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面了。

輔導員會心一笑,問他那個朋友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祝城淵臉紅了下,說是男孩兒,輔導員拍拍他肩膀,提醒他一定要在宵禁之前趕回基地。

祝城淵從十四歲開始,每個月的最後一天都會去一趟第八區,他身上沒有錢,不能坐交通工具,從十二區以最快速度跑到第八區,需要兩個小時三十八分鐘,後來被他縮短到了兩個小時以內。

淮煙學校的校門他是進不去的,月末的下午,等了大半天的祝城淵會混在門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長堆兒裡,遠遠看著等著,夏天等得一腦門兒汗,冬天手腳都凍得發僵,偶爾校門口的保安會把他帶進保安亭取暖,再給他倒杯熱水,問他等誰,他只說是朋友。

保安問他朋友叫什麼,是哪個班的,祝城淵就不再回答。

淮煙下午五點準時放學,他不是每天一放學就會出來,有時候會參加課後的體育活動,最晚七點鐘出校門。

但祝城淵得在宵禁前趕回學校,如果六點半淮煙還不出來,那一天他就只能原路返回,帶著這次的失落,還有下個月更深的期待。

如果幸運,五點一刻就能看見淮煙跟同學一起出來。

夏天時淮煙身上的校服是白色襯衫,冬天是深藍色羽絨外套,所有人的校服都是白襯衫跟深藍色羽絨外套,但祝城淵永遠都能第一眼從人群裡找出少年。

大多數時候淮煙都不用爸媽來接,自己跟同學一起走回去,祝城淵會從校門口開始一直跟在淮煙身後,不遠不近地跟著,那一路他都只能看著少年的背影,有風的時候,少年微微卷曲的頭髮會被吹起,白襯衫微微鼓起。

少年偶爾回頭,但並不是看他,而是催促落後的同伴。

在訓練基地,體能訓練跟作戰訓練是基本課程,跟蹤也是他們的必修課,祝城淵用上了自己所學。

用來跟蹤少年。

有時候跟蹤者不止他一個人,祝城淵總是會比淮煙更早發現另外的跟蹤者,他們沒有技巧,跟蹤行徑笨拙又明顯,不會透過環境來隱藏自己,且帶著目的。

祝城淵會戴好頭頂的帽子,掏出口罩,在最隱蔽的地方,把另外跟蹤淮煙的人拖進巷子裡。

有時候他會從跟蹤者身上搜到不少東西,刀片,煙,打火機,繩子,避孕套,微型攝像機,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藥片。

等等等等。

不管那些東西是用來幹什麼的,祝城淵都無法忍受那些東西是會用在淮煙身上的,或許那些東西並不是針對淮煙的,但所有的可能想象都會把祝城淵的憤怒值拉到最滿,他會出手,直到跟蹤者保證不再跟蹤為止。

有一次祝城淵跟的太近了,淮煙感覺到了,假裝低頭繫鞋帶,然後猛地回了下頭。

祝城淵快速閃進旁邊的牆角,身體緊緊靠著牆,不敢呼吸,他聽到了逐漸靠近的腳步聲,他怕看見淮煙,但又期待著。

但腳步聲停在幾米遠的地方,淮煙轉身走了,等祝城淵再出來時,淮煙已經不見了。

卑劣的跟蹤者,偷窺者,祝城淵在巷子裡抽了自己一巴掌,他不止一次唾棄自己,但他忍不住不來見他,哪怕一個月只有一次。

祝城淵羨慕那些每天能站在淮煙身邊的人,能並肩站在他身側,可以面對面看著他,聽著他說話。

有多少次他剋制著自己想要上前,衝他揮揮手,然後正大光明地說:“你好,我叫祝城淵,我們可以認識一下嗎?”

“其實我們早就見過,見過很多年,很多次。”

“你還記得小時候嗎?是在比現在更小的小時候。”

“你還記得你去過十三區嗎?我們握過手,擁抱過,冬天,夏天,春天,秋天,很多很多次……”

“在炮火中你拽著我,讓我爬上車頂,後來我從車頂掉下來,你拼命拽著我的手腕,你把外套蓋在我腿上。”

“你曾經站在高臺上,告訴我們,說人得活著,活著才有希望。”

……

每次這個念頭一冒出來,祝城淵都會低頭看看自己,自己身上洗得發白的衣服,跟少年身上的白襯衫無法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