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申請填海批文(第1/3頁)

作品:《香江1980

第197章 申請填海批文

位於面向維多利亞港的中環,未來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不過現在這裡還是海邊。

陳淑蓉吃了一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地方現在是海邊吧?”

“我打聽到港府將會在中環及灣仔進行填海工程,打算興建機場鐵路香港站及擴充套件中環商業區。”

徐洛道,“我們可以找港府拿填海批文,如果談得好,這個專案完全是一本萬利。”

房地產公司在香港承接填海業務不是什麼新鮮事,置地現在的康樂大廈就是承接填海工程而來的。

想到徐洛能自由見到夏鼎基與姬達,陳淑蓉不疑有他,“確實是可以賺到不少錢。”

一旦這個可以填海,確實是一項一本萬利的好投資。

比置地去年拍下的地王還要賺錢。

隨後又道“不過你打算真的叫這麼一個名字?”

【尊】這個字用粵語的音,在普通話聽來,就像是【磚】一樣,有種怪異的感覺。

“不,我的意思是這棟樓的設計叫中國尊。”

徐洛拿出一張自己畫的圖,“形似中國古代禮器‘尊’,兩頭大,中間細,不過我不是專業作圖的,我打算到美國請貝聿銘先生幫我再畫一幅圖。”

本著先到先得的原則,他將中信的大樓抄過來。

但沒有想過要叫這個名字,只抄設計圖。

陳淑蓉認真端詳好一會兒,才說道“這個造型倒是挺別緻的,雖然看著簡單,但卻不失婉約,簡單的建築線條看起來極具以柔克剛的效果。”

“而且四角圓潤,可以避免以其銳利尖角衝向鄰居而得罪他們,你打算建多高?”

風水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而香港人更是對風水推崇備至。

很多港人相信,香港之所以經濟繁榮,乃是得益於香港的好風水維多利亞港好像一個大的聚寶盆,香港的財氣就是從這裡而來。

已經在香港形成一種地道的商業文化。

這種文化同時也成為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香港,不論貧富貴賤、階層職位,凡公司開業、買樓置房、房屋裝修亦或辦公場所、生活起居、室內陳設等。

都會請風水先生看風水,非常依賴風水師的意見。

比如李家成的總部——長江實業大廈,在設計上也來了一出“風水大戰”,與旁邊的滙豐銀行和中銀大廈“鬥法”。

有人說中銀大廈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許多尖角和刀刃一樣的稜線。

特別是那貝氏特色的“三角式”頂端,猶如犀利的鋼刀,刀鋒一面對著港督府,一面直指滙豐銀行,佔盡風水之餘,也破壞督署和滙豐的貴氣。

如果是有稜有角的,不僅是不禮貌,更重要的是會被認為礙“風水“。

不過除了香港外,其他地方的大樓也都上演各種‘鬥法’的故事。

而徐洛選擇這個‘中國尊’的造型,是要將這種呈直衝雲霄的頂天立地之勢,國之重器的莊重形態,攜東方神韻散著時尚氣息的建築,定義為華資摁住香港經濟脈搏的新地標。

用這東方神器摁在維多利亞的腦袋上。

任你鬼佬狡詐,我有神器護體。

“518米,地上建築層數1o8層、地下6層。”徐洛給出資料,“13萬平方尺,總建築面積43o萬平方尺,1o到99層為甲級寫字樓,1oo層為公共觀景層,1o1-1o8是公司的總部。”

陳淑蓉目瞪口呆,“518米?上帝,你要建這麼高的大樓?”

“對啊,這會是香港的新地標。”徐洛認真道,“我並沒有跟你開玩笑,這就是公司未來的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