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節 蒸蒸日上(第2/2頁)

作品:《驚仙

整整一個月,左庶長與凌落沒有在早朝以外的時間見過鄭王的面,每次有事來求見,鄭王都是那句‘相國決斷即可,小事不必來問本王。’

這天被召見,兩父子都不敢怠慢的連忙入宮。

見到鄭王后,就聽他說“相國以為我們鄭國的軍勢如何?”

這個問題凌落認為其父更有資格回答,便不爭著發言,就聽左庶長道“戰力勝過神魂軍,戰意勝過楚軍,然而戰力不如楚軍,戰意不如神魂軍。”

鄭王覺得左庶長回答果然中肯,細想覺得確實如此,十分歡喜的又問“為何鄭軍戰力會不如楚國,戰意會不如神魂軍?”

“楚國崇武,傳統若干年,故而戰力過人。然而如此本會導致國力衰敗,難以長久為計。昔日楚國名相是上一代的天機子,設法解決了楚國困局。如今楚國太子已經窺破不足,用了諸多辦法消除隱患。楚國的戰力不出三年就會與我軍持平。故而不值得君上效仿。神魂軍信仰神魂意志,故而悍不畏死,此乃任何鼓舞士氣之法都不能勝過的事實,君上也無法效仿。”

鄭王聽了,心裡更覺得歡喜,知道鄭國並非弱,而是更強。

“左庶長認為,當今天下的軍事大家,以誰為最?”問罷,又忙補充說“左庶長這般威震天下多年的自然不能計算在內,否則本王便不必有此一問了,自然非左庶長莫屬。”

“臣以為,算上臣在內,當今天下用兵最高明者,也沒有能夠超過北君的。”

“哦?”說到正題,又聽到左庶長對北君如此推崇,鄭王不由精神更抖擻的坐直了身體,急切追問道“左庶長如何以為北君用兵比左庶長更高明呢?”

凌落聽了也覺得他父親太過謙虛,但也不便插嘴。

“臣用兵,穩妥有餘,然而進攻不足。臣之子凌落受臣影響之故,也是如此。楚國太子用兵,攻守兼備,十分高明。但比起北君,又遜色一籌。北君用兵實在達到兵法中極高深的境界,正所謂用兵不過正奇變化,北君用兵、正奇之變無窮,讓人預測不能。看似戰事中有許多薄弱可圖之利,實則北君以攻代守,讓人兼顧不暇,根本沒有空閒騰出手腳去反攻其軍勢薄弱之處。神魂國當初被聯軍攻打時,便是佐證。北君深知神魂軍戰意之優勢,以此為守,又出其不意率兵兩路破關,圍魏救趙,迫使我軍不能繼續全力進攻,反而背後失地,自救不暇。”

鄭王聽了十分歡喜,又禁不住問“倘若左庶長與北君交戰,勝負如何?”

“君上如讓臣領兵去攻神魂軍,臣不能勝;若神魂軍來犯,君上讓臣領兵抵擋,北君不能越雷池一步。”

“如此說來,左庶長認為北君此人的軍事才能,可算舉世之才了?”

“不錯。”

“本王也是如此認為,因此,本王在想,假如鄭國能有北君執掌全軍的話,天下還不是鄭國的嗎?”

此言一出,左庶長與凌落皆驚。

但凌落見父親沒有說話,便按捺不言。

“君上的主意十分好,可惜北君是鄭國不共戴天之仇敵……”

“哎……左庶長這麼說本王就不同意了。比起鄭國一統天下的大事而言,北君刺殺王兄之罪不過是小事而已。本王都能為了國家大計不予計較,左庶長難道還要耿耿於懷?”

左庶長看出鄭王早有主意,但此事關係太大,實在難以實現,只能繼續勸阻道“非是臣認為君上的主意不高明,而是怕朝野難以接受。”

“此事本王早已經想好,就說王兄是疾病發作,並非死於北君之手。如此他只有刺殺動機,並沒有刺殺之實。也就沒有那麼讓人不能接受了吧?”

“既然君上主意已決,不知打算派何人去找尋北君,遊說他為君上效力?”

凌落大驚失色,忍不住插話道“啟稟君上!北君此人是神魂意志追求者,臣幾度與他逢面,儘管知道其才能蓋世,原本也有為鄭國招納賢才之心。但卻發現他心志未曾動搖,刺殺先王也是為的亂我鄭國,包藏禍心,如果讓他入鄭,他絕不會真心為鄭國效力,必然會想方設法禍亂鄭國,以圖讓鄭國被神魂軍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