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節 天下皆戰(十)(第2/2頁)

作品:《驚仙

“帶去的三萬勇士,傷亡了兩千多人,在齊都又補充了一萬二千人。君上見這些人十分勇猛,故而要我領往月妃哪裡聽命,待陳國局勢穩定後再調派回來。乾侯該當沒有異議吧?”

乾天儘管心疼,這時也不敢抗命。其實這三萬人是追道軍的精銳,個個以一當十,不能助戰對齊國的戰事影響極大,但乾天恐怕不捨姿態會讓人誤會他圖謀不軌,忙道“君上有命,豈能不遵?請趙將軍代為向月妃請安。”

話說此刻在鄭都,可謂是上下震動。

伐陳大軍全軍覆沒,為神魂軍所滅,主將戰死,甚至王后都落入敵手。

鄭王在宮中發了大通脾氣,把宮中侍衛罵了個遍,怪他們無能,竟對王后離走毫無知覺。

末了又在早朝上發怒,要集結大軍攻打周國,卻被滿朝文武硬給勸住。

就在君臣為是否攻打周國的事情爭論時,從神魂國來的使者到了。

早朝殿上,鄭國文武聽說周國竟然要求鄭王以千座城池交換王后越緋時,個個激怒,紛紛進言請求鄭王斬殺來使。即使滿朝文武個個請求,盛怒的鄭王偏偏沒有同意,反而讓人帶那使者下去歇息。

“諸位愛卿都以為王后不能救?”

“回稟君上,王后當然要救,但萬不能以鄭國江山為代價交換。”

文武官員附和聲一片,不料鄭王卻冷哼發怒,拂袖而去。

鬧的眾官員面面相窺,這才明白鄭王竟然交換之意!

一些見風使舵的官員見狀連忙追著去求見鄭王,其它人則個個搖頭不止的退朝回去,一路都在議論伐陳大軍的慘敗。

就有人道“周國軍勢本就強盛,如今陳國又舉國投降,反觀我們鄭國,伐陳一役折損五十萬精兵!燕國的戰事一時還沒有結果,萬一周國來攻,誰能夠抵擋?”

就有武將道“照我看,君上若再不請左庶長父子領兵,周軍來時,我等還真未必能夠擋住。”

“哎呀——君上恨信侯入骨,誰敢提啊!”

“趙大人這話就錯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君上必然也想讓左庶長父子領兵,只是沒有人提,君上也不便主動說起。倘若我們一起上書,君上必然應允。”

前者冷笑道“就怕孫大人如今日這般,會錯了意,弄巧成拙!”

“趙大人實在不知變通,不明形勢。當初君上罷免左庶長父子是因為王權,如今左庶長父子在朝中已經沒有了勢力,而此刻外敵勢大,威脅我們鄭國。君上豈會不願意用左庶長父子領兵抗敵?”

那叫趙大人的不忿譏笑道“孫大人既然如此識時務,明日早朝就等孫大人上奏君上了。”

“上奏就上奏,本官為君上盡忠,何懼之有!”

“好個為君上盡忠,誰不知道孫大人的侄子是左庶長一力提拔?”

“你!”

兩人面紅耳赤,眼看要吵起來時旁的官員連忙從中勸阻。其實兩人素來不和睦,總愛爭執鬥嘴,倒也未曾鬧出過什麼大事。旁人一勸,便各自冷笑著拂袖走開,一副不屑為伍的姿態。

朝中文武對鄭王的信心動搖,而此刻在御書房的鄭王同樣沒有了朝堂上的暴躁激怒之態。

“如今可用之兵還有多少?”

丞相連忙回稟道“北關三十萬,西關三十萬,國內能夠抽調到鄭、陳穀道的兵馬不到二十萬。其中還要算上寒楓將軍所帶領的、駐守燕城的五萬兵馬。”

鄭王聽出丞相的弦外之音,沉吟半響,目光閃爍不定。最後還是問道“丞相認為寒楓將軍能否擊敗北君?”

丞相假作思慮狀,片刻,才回答道“請君上恕臣直言。寒楓將軍固然能征善戰,但與其只用寒楓將軍帶兵,倒不如請左庶長領兵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