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節 烽煙(十二)(第2/2頁)

作品:《驚仙

燕國的神魂殉道軍派遣的使者日夜焦急,北地戰事一切安排妥當,純屬沒有萬一的必勝之戰。

如今天下皆知步驚仙得神魂大仙賜予神魂意志力量、擁有仙人之翼的事情。使用光翼不僅沒有顧慮,反而讓更多人親眼目睹光翼的存在就越有利於展示和宣揚神魂意志力量。

離開周都時,步驚仙直接展開黑色光翼,在北地無數人抬頭仰視中飛往東南。

自由翱翔於天際,這種滋味自幼步驚仙就從宗父口中聽聞、嚮往。如今得以實現、體會,其中歡喜與滿足無以言表。

穿梭於雲霧之間,追逐於鷹鳥之後,於蒼穹俯覽天地之小,近青天仰望日月仍遙。

黑色的光翼帶給他的不僅只有飛翔的便利,還有那無限接近神魂意志力量的驕傲。

燕國位於鄭國東南,北與原魏國接壤,南與楚接壤,西北與鄭國接壤。國土面積不及魏國二分之一。但地勢卻比魏國更復雜,易守難攻。交通看似四通八達,實則處處險惡,十分不利進軍。

燕國軍隊戰力不及魏國,更不及楚國。但燕國最厲害的是軍械,對外出兵那些軍械本就利害驚人,倘若應付外敵,配合燕國的複雜地形時,那些軍械威力更如數倍提升,極其可怕。

這也是楚軍攻打燕國至今還不能讓燕國滅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楚國不惜花費代價的志滅燕國,若說為的是得到燕國強大的戰爭軍械,只怕這話也不為過。通常大軍出戰,配置戰爭器械投石機數十、上百、機駑數十已經很多。但燕國用兵,投石機少則上千,多則兩三千。防守戰鬥又都把器械架設在地形佔盡優勢的高處,往往可同時攻擊三五條峽谷通道。

其殺傷力之可怕,可想而知。

更何況天下大型戰爭軍械的工匠能人幾乎盡在燕國,軍械工藝、威力也遠超別國。燕國長期以往的重視這類工匠的培育,這些人在燕國也極有地位,受人敬重。一個出色的工匠在人們眼中甚至比一位善戰的將軍更光彩。

這些都源自於燕國特殊的地形,別國無論如何效仿不得。

燕國曆史上曾有百器守禦,破敵三十萬的經典戰例。因此燕國重軍械勝於兵將,也是別國所不能效仿。

楚國與燕國交戰至今,收穫看似不多,好像楚國勞而無功。但實情並非如此,楚高歌的戰略比步驚仙預料的更高明,耐心也比步驚仙預料的更好。

燕國有三十萬軍械,威震天下。

交戰至今,已有十萬毀於楚軍,一萬被楚軍所得。除此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軍械工匠被楚國生擒或刺殺。而楚軍為此付出的代價不過五萬兵馬而已!

燕國看似守住了楚軍,實際上形勢危急,如此下去即使鄭國不出兵相助楚國,燕國的軍械也會很快消耗殆盡,只剩舉國投降一途。

楚高歌所行乃王道戰法,務求損傷最低,殺傷敵人也最少。如此平定敵國,幾無任何後顧之憂,所得又如同敵國舉國歸降般完整。楚高歌所以敢如此作戰,也根本是謀定了大局變化,料定陳國根本不敢出兵,也根本無力在背後攻打楚國。

然而如此作戰,鄭國一旦出兵,極可能坐收漁翁之利。

對此,步驚仙不禁疑心楚高歌早料定鄭國會為北地周國所累,眼看燕國的利刺拔盡也無暇張嘴去咬。倘若如此,他實在覺得楚高歌的厲害遠在他和凌落之上。

那種差別就好似他與凌落的武勇勝於楚高歌之多。

步驚仙飛翔高空,其速即使最優良的寶馬也不能相提並論,萬千裡距離也不過一夜之間。

接近燕國領地時,他飛低飛慢,為了更清楚的察看燕國地形。

下頭的燕國兵將明明看見了他,也無可奈何。嘗試過以機駑射擊,但距離太過遠,又是從低射向高,根本沒有任何威脅可言。

步驚仙盤旋飛走,尋了塊巨石舉著飛上邊關高空,飛投砸毀架巨型機駑後燕國邊關兵將更不敢再以機駑徒勞射他。

他自顧悠然自得的在半空或停或緩慢飛移,卻惹得地上燕國兵將個個注目,都難以置信人竟能背生光翼,如此自如的翱翔天際。

步驚仙看夠飛走,不多久,突見燕國邊境一面山地似乎有人被一群人圍攻。好奇之下就飛近過去看,不料這一看,倒讓他吃驚。

他絕沒有想到會在這裡碰到七月,但他早已料到七月掌摑鄭王后勢必會被鄭國高手糾纏不休的追殺。

此刻他眼皮底下,就正是七月在與一群鄭國高手奔走激鬥。

只是追殺七月的人,讓步驚仙既意外,又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