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闆那該死的嗜好——考古 (4)

作品:《滅世詭火

老闆眼裡無論自己是不是生活在21世紀,還是生活在這個異世界裡,有一點是驚人一致的。

“人族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於前頭的傳承延續。一旦失去了前人的積累,人就會又一次忽然跌入無盡的黑暗深淵。延續的文明才是人可以說高明的謊話,可以識別粗製濫造的假話,能夠憑藉著並不出色的身體和並不高明的謊言,站在世界巔峰的原因。”

但人類歷史上,很偶然,會有先知的到來。

比如德謨克利特和老子。

他們掌握了越那個時代的科學,這種無緣無故的“科學”,往往需要後人花幾千年的時間,才能搞懂一些。

“先知”集體爆,就很像是忽然到來的黎明曙光,點亮了那個他們所處的時代一樣。

罕見的先知們,掌握了越時代的科學,就像一個大人不會讓他的孩子直接理解幾何、代數、微積分的概念。

大人傳授給孩子們知識的過程只能用畫圖形、講故事的方法給孩子講原理。但當孩子逐漸長大,學會了數學的基礎後,又會從自己學到知識基礎上,推匯出大人說的話是否是正確的。

歐洲,直到十六世紀,只要一個人懂除法,就可以當大學的教授。

但在兩千五百年前,古希臘就有了一本著作,涵蓋從小學到初中,幾乎所有的數學知識——《幾何原本》。

這本被後世的西方當做聖經膜拜的巨著,在兩千多年來卻一直幾乎無人問津,卻並沒有消失在歷史中,而是被翻譯成了各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地。

明朝的徐光啟把它翻譯成中文,在徐光啟翻譯的版本里,寫到了“歐幾里得”並不是作者的真名,而是凡是看過原本的人,都稱其為歐幾里得。

而巨著的作者,出生在何時何地,根本就是未知的。

如果歐幾里得的後人真的認為這本書如此偉大,用珍貴的羊皮紙在這兩千多年間不斷地傳承,翻譯成各種文字。

那這些人為什麼沒有在歷史中留下任何的痕跡?也沒有人對這本書裡的理論,做出任何進一步的完善?

笛卡爾和牛頓在先後學習了《幾何原本》後,借鑑了作者用五條公設為基礎的推理原則,各自建立了數學和物理的“兩個宇宙”,也就是後來的公理體系。

而負責翻譯巨著的徐光啟,更是離譜到了在學習了《幾何原本》後,於161o年,精準預言,預測了日全食,也就是“黑月”,引了整個朝野轟動。

沒錯,一個明朝剛自學完初中數學的人,他靠著一人之力,用幾何學精準預測了日蝕,而上一個精準預測了黑月的男人,就是在中國留下第一奇書《推背圖》的那個男人——李淳風。

伏羲一筆一劃開天,創造了以陰陽為核心的道家玄學一脈,陽為實、陰為虛,虛實相融,即為太極。

柏拉圖用“神聖幾何”開創了以元素“以太”為核心的鍊金玄學一脈,光為實,影為虛。

走出各自的洞穴,就是真理。

按照這個邏輯,科學的盡頭不就是玄學了麼。

科學雖然可能借鑑了玄學和哲學的理論,但卻是靠人類自己的實踐摸索得到的成果。

理論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故事也是可以捏造的。

故事回到傳承來看小孩無法分辨大人故事的真實性,但當他們長大了,自然會從不合理現象中產生質疑。

不是嗎?

“如果有人能來喝上一杯,就好了~孤獨啊~”

老闆舉起酒杯,望著雨月難得一見的月亮,獨自感傷。

喝著喝著,他就眼神迷離了起來。

我思故我在

至高的存在

在時間的某個拐彎處

祂的影子,似乎無處不在

穿越過世紀的塵埃沙漏

因為一種思緒的羈絆,祂的光芒一路照耀

照耀在人的精神花園

花園裡,生長著一片長青的葉子

“I think therefore I am”

來自先知的夢中囈語

誰的聲音如梭低語?

在每一個時代交叉的路口

智者如是說道“我思故我在”

喜歡滅世詭火請大家收藏滅世詭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