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夜,夜,夜,夜(第1/2頁)

作品:《滅世詭火

帝國都城——蘇爾威亞城

不得不說,北境要塞失守的訊息就和插了翅膀一樣,迅飛進了蘇爾威亞城裡的千家萬戶。

冬令節這天,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再有絲毫興趣再來好好吃一頓飽飯,然後找來朋友們,親人們一起慶祝。絕大多數人已經選擇逃離,可他們又能逃去哪裡?

還有很多的人選擇留下。畢竟,他們覺得如果帝都都沒有了,人族也幾乎無處可跑了,相比叢林和荒原,人類只有在堅城中,也許還有那麼一點希望。

這群剩下的人,要是換做過往的冬令節,他們也許還樂意點上一支蠟燭,一起在燭光中吃著大餐,迎來新的一年。

可是,偏偏,今天不行!整個帝國極陷入無邊的黑暗。

留下的人看著一群群的人從他們的窗子前經過,那群不淡定的人吵吵鬧鬧走了很久,現在剩下的人卻彷彿等待著世界末日一樣,沉默,祈禱。

城裡的蠟燭早就被黑市壟斷,今晚哪怕是高價提著裝滿金龍的口袋,恐怕在帝國的都城再也找不到販售蠟燭的小販。

倒不是他們不想出售,而是實在是一物難求。

蜂蠟早沒有了。因為,蜜蜂沒有了。

人們排著隊來到帝都的教廷門口,苦苦守候。

可是那座熟悉的雄偉的大門,卻悄無聲息關閉著,漠視大家的拳頭砸在上頭。

如果在帝國生活得足夠久的話,那些老人們至今依然可以記得這些眼下昂貴的蠟燭,在最早的時候,其實教廷是給信徒們免費放的。

恐怕那會任何一個高明的商人,都沒看出來,一支小小的蠟燭,居然那麼有利可圖。

但今晚,不一樣。

沒有唱經文的守夜儀式,也沒有家家戶戶熱鬧的冬令節慶祝。沉默的血色月夜,連一根守望的蠟燭都沒有!

蠻族攻破了北境的訊息不脛而走,而且帝國另一頭的依仗——龍族,據說也一夜間被妖精族蕩平,屠滅。

光明教廷最早其實可以說是很有信仰的教會,在眾多的教會中,他們的本意十分的良善。

他們喜歡白色,一切白色聖潔的東西。

任何一個穿越到這個世界的人們,他們最初的印象都是一樣的這個地方,可不缺少光明。這種普遍性,讓任何人都很容易忽視,以為光明簡單到唾手可得。

這麼多年後,回看帝國這段“光明的歷史”,人們會毫不費力地得出一個結論那會的帝國,是一個光明充足的時代。

可也許就是因為太過平凡,太過普通了,甚至任何光明都不用花費任何費用,人族就漸漸得習以為常,認為光明只不過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哪怕是那些對魔法一竅不通的農民,豬倌,他們都知道用“燈芯草”可以輕鬆的點亮一根免費方便的“燈芯草燈”。

“燈芯草燈”是由第一次收割的野生燈芯草製作的,然後曬乾它,最後把皮剝掉。

生產大量的動物油脂蠟燭卻是很困難的,因為在那個過程中需要很多脂肪。

一個護欄裡只有那麼多的牲畜可宰殺,因此當人族需要照亮整個房子時,燈心草燈是一個更為經濟的選擇。屠宰家畜的生產成本不僅更加昂貴,而且它們隨之而來的光,散著相當難聞的脂肪惡臭。此外,還產生了大量的煙霧和菸灰,會把附近的物體,比如牆壁和窗簾燻黑。

但大約1ooo年前的光明教會和石匠工會在成立不久之後,就現了一個不小的秘密原來和亮度不高的“燈芯草”相比,和不容易取得的“動物油脂”相比,蠟燭卻是很好的替代品。

蜂蠟是就幾乎是最亮的燃燒材料。它比動物油脂和燈心草燈持續得得更久,最重要的是,在豪華的住宅中它不會破壞環境。更為重要的事,成本依然很低。

“一旦見過了光明,人們的眼睛就很難再去忍受黑暗。”光明教會那麼和他們的信徒們說,並放了大量免費的蠟燭,讓人們喜歡這種光明。

最關鍵的有一個原因,才是真正蠟燭代表神聖的關鍵原因驚奇的是,光明教會最古老的一支隱修會的神職人員很快現了蜂蠟事實上是一個處女材料,因為只有工蜂生產蠟。並且工蜂不與蜂后交配,因為這個原因,光明教廷的任何教堂都在各自的花園裡養蜂。

因為教廷的免費推廣和廣泛養殖,蜂蠟這種再普通不過的照明用品,就深入了帝國中的千家萬戶。

和妖精族依靠自然之力,比如螢火蟲和一些光的樹木相比,人族卻第一次把自然的物體,透過一種相對低廉的轉換方式,變成了“人造”物,人族第一次有了近神的能力,在他們的神殿和都市的石頭建築裡,開始人為的製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