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定點清除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一個日軍坦克師和兩個日軍常備師團被擊潰並不能在熊本戰場上引起太大的波瀾,事實上這樣的殲滅戰時有生,日軍指揮部裡的松永正敏也只是砸了幾個杯子洩憤怒。雖然對於坦克部隊寄予厚望,但現實如此,有什麼辦法?

送到他手裡的統計檔案上,清楚地表明部隊每天都在大幅度的減少,從四十多萬,五天內減少到三十一萬,要不是士兵和軍官兇悍,估計早就有投降出現了。按照這個度進行下去,別說反擊,能夠堅持一個月就算是大幸,而軍部給出的命令是至少堅持半年時間,給九州島後方重新佈置防禦提供時間。

“主道路上可以看到的就有三道檢查點,三點鐘方向的樹林裡有一處暗哨,九點鐘方向也有一處,真是防衛森嚴啊。加上另外三條幹道,如果說這處密林裡沒有貓膩才見鬼了!”草叢裡宋浩低聲陳述道,語氣平和,全身籠罩在吉利服和草木偽裝中——低調而內斂,絕不像某“特種兵”中演繹的那樣誇張和張揚。

“嗯,目標差不多就是這裡,總部提供的方位與這裡吻合,防禦力強、無線電訊號密集,應該就是日軍指揮部所在。咱們想辦法靠近一些,最好能找到松永正敏的指揮部,然後給後方電。”狙擊手姜茂盛回應道,他收回毛瑟狙擊步槍,兩人慢慢退出觀察點。

華軍一直在尋找日軍指揮部的位置,打掉它就能讓日軍處於孤立的狀態、各自為戰。根據b25偵察機收集的電子訊號,總部懷疑這處密林就是目標,但空中偵察拍攝的照片不能確定,只好派出姜茂盛和宋浩這對“死神”前來偵查。在電子裝置取代肉眼之前,地面偵查仍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死神”搭檔這些年沒少經歷戰爭,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沒有巔峰時候的體能,經驗卻更加豐富。日本列島之戰前他們是特種部隊裡面的教官,戰爭開始後加入一線作戰部隊,他們和兩百多名特種兵在爭奪敵軍橋樑、破壞敵軍後勤物資倉庫、襲擊運輸隊和狙擊敵軍指揮官中大放異彩,成為6軍軍官們競相爭奪的兵種。

“佈置防禦的是個行家,我沒有找到可以滲透的點,有什麼辦法?”宋浩和姜茂盛在臨時營地補充食物和飲水,順便商量滲透方法。

“道路和樹林里布滿了明哨暗哨和檢查點,說不定還有雷區,確實不好辦,要不我們偽裝成日本士兵偷偷進去?”宋浩出主意。

“算了吧,咱們和小鬼子的身高、氣質等等都不同,就算掌握日語和口令也很容易被看出破綻,有些東西是偽裝不了的。你注意到沒有,日本人來回運輸的卡車、馬車來來往往,也不是有大隊士兵經過,甚至還有幾輛坦克來回。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咱們從小鬼子肚子下面鑽進去!”

姜茂盛用詞不準確,其實是躲在日軍卡車地盤下面,日軍使用的美式十輪大卡同樣仿製與華國卡車,結構大同小異,兩人非常熟悉。他們躲在道路邊一個轉彎處,等一個日軍運輸隊經過並減時,迅鑽了進去並牢牢抓住吸附在地盤上。

十五分鐘後兩人趁卡車減時再次鑽出來,躲進道路邊的草叢裡,一直到深夜才敢挪動身軀——這裡已經是日軍指揮部附近,密集的日軍士兵和周圍不遠處的帳篷、木屋讓兩人不敢輕舉妄動,這算徹底鑽進日本人的肚子裡了!

“我次奧,下一次堅決不這麼幹了,好幾次差點被巡邏的小鬼子現!”宋浩抱怨道,確實如此,有一次日軍士兵的軍靴差點踩在兩人頭頂的草叢上,要不是臨近傍晚天色較暗和兩人出色的偽裝,肯定會被敵人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看,那裡好像是一處地下工事,六點鐘方向應該是日軍坦克集結點。走,咱們再看看,估計這裡會有大收穫。”姜茂盛也心有餘悸,兩人趁著夜色慢慢移動,躲避著日軍巡邏隊。

收穫很大,一個夜晚的時間兩人基本上將這裡摸清。這處密林很少有大範圍的空地,即使指揮部也設在大樹之下,好幾處地下工事藏著為數巨大計程車兵、物資,大量坦克經過偽裝停靠在樹林裡。最關鍵的是他們現了松永正敏的指揮部,那碩大的通訊天線和大量電子裝置、來來往往計程車兵軍官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天凌晨兩人再次冒險從卡車地下離開這裡,在距離這處密林三公里處給上級電,他們用成功的行動表明,特種兵的作戰很枯燥,很多時候甚至不需要開槍,像可憐的老鼠一樣鑽來鑽去。對於他們兩人來說,活著完成任務是最完美的。

三十五分鐘後的清晨,天空中出現了上百架華軍飛機。兩人從地面上看不清楚,那是十五架護航的p51戰鬥機和八十五架b25轟炸機,轟炸機中滿載著可怕的凝固******。

當華軍飛機開始投彈、從密林一側延伸到另一側時,當炸彈掀起的火光遠在三公里外都看的清清楚楚時,姜茂盛和宋浩不僅心中微顫。他們是究竟戰陣的老兵,知道哪些飛機攜帶的是什麼樣的炸彈,也知道那種炸彈的威力,更清楚那片密林裡有多少日本人。沒有對敵人的憐憫,只是被戰爭的偉力震懾,也為之而自豪——那麼強大的武器,卻是在自己的幫助下實現目標!

縱火大隊幹這活熟練的很,他們的隊伍在不斷壯大,現在已經擁有三百五十架b25中型轟炸機和五十五架b17重型轟炸機,在p51戰鬥機的護航下足跡遍佈日本列島。從九州島、四國島、下關,到東京灣、本州島工業區,甚至北海道的軍事目標也成為他們打擊的目標。他們在日本列島橫行無忌,沒有一架日軍戰鬥機敢於升空攔截,也沒有能力攔截。縱火大隊向總部申請轟炸日本各大城市,但還沒有得到批准,不是憐惜那些小鬼子,而是大部分軍事目標和水壩、工業區等戰略目標還沒有經歷過大火,縱火大隊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密林裡的小鬼子彷彿置身地獄,最幸運的要數松永正敏,這老小子不用經受烈火炙烤的悲劇,在轟炸開始後不久他藏身的地方就被一枚重磅炸彈直接命中。無數小鬼子被火星沾染後痛不欲生,卻沒有手段撲滅火苗,他們瘋一般奔跑跳躍,試圖減輕痛苦,卻沾染了更多的目標,擴散了火焰的範圍。

位於地下工事的日軍士兵更加悲慘,火焰不但吞噬人命,還消耗了大部分氧氣,窒息成為地下工事內日軍士兵死亡的主要方式。地面上躲藏在密林裡的第二坦克師坦克在華軍飛機降臨時準備啟動,卻沒有躲過炸彈的追捕,最終只有三十多輛日軍坦克逃離此地。

除了那三十多輛坦克,還有五千多名日軍士兵四散逃離,最終被包圍過來的第三裝甲軍殲滅。此戰標誌著日軍失去了反擊能力,失去了統一指揮,失去了最精銳的那一部分軍隊,剩餘三十餘萬小鬼子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在宮崎方向同樣有大量日軍部隊集結,他們利用山區地形做掩護,以城鎮為依託,準備節節抵抗。對於華軍來說,這裡是鍛鍊己方山地部隊的最佳戰場,準備充足的第一山地師、第二山地師和臺灣軍團兩個山地師,在第五集團軍的協助下進入這片山區。

華軍近六萬山地部隊、二十餘萬步兵,日軍三十多萬士兵,二者聚集在這片狹小的山區,作戰形式幾乎就是山地陣地爭奪戰。戰鬥之殘酷乎想象,每天都有上萬名士兵死傷,樹木被焚燒,小草化成灰燼,就連山石也變得滾燙起來。

不同的是損失大部分存在於日軍一方,他們的防禦工事並不完善,缺少防空洞、防炮洞和完善的壕溝鐵絲網,缺少地下工事,部隊之見的聯絡只能靠士兵從地表穿梭。他們缺少火炮和彈藥,除了少數精銳部隊外,大部分後備軍槍械不足,更別說彈藥和重火力——陣地的突破經常是因為後備部隊的崩潰。

受傷計程車兵因為人數太多、醫生太少、藥品不足而得不到救治,幾個山谷成為死傷日軍士兵的墳墓,他們被扔到那裡腐爛變臭。而更多計程車兵因為屍體不全只能拋屍荒野。山地地形和防守態勢被華軍輕易破解,英勇的山地步兵和臺灣高山族士兵接連突破日軍陣地,將其一點點壓縮。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