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照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日後名揚華夏文化圈的日本著名漫畫家安奔騎士此時只有11歲,恰好也是下關人,幸運的是他的家族將宅院安置在了下關城西北方的山坡上,沒有受到大火波及。年幼的安奔騎士對畫畫很感興趣,家族條件不錯,因此曾請一名西洋畫家教授他素描之類的繪畫基礎技巧。

藉助這位少年幼稚的筆觸,下關大轟炸透過素描被較為完整的記錄下來,並在安奔騎士七十歲時被批准展出,作為警示世人、維護和平之用,當然,繪畫時的安奔沒有那麼多想法,只是下意識的想要記錄下來罷了。

也許是幼年的陰影,安奔騎士之後的作品大多與反戰有關,也是,不論誰目睹了那種場面,還在轟炸中失去了父親,也會極度的討厭戰爭吧。

b25轟炸機從下關外圍防禦陣地開始投彈,土木工事和掩體很快就沾染上油星起火,儲存物資的倉庫、軍營也不能倖免。不過這裡不是重點投彈區域,防禦工事上可燃物也少,造成的破壞效果當然不佳。穿過外圍工事後就是面積狹小的城區,四十三架b25可以肆意揮灑彈藥,隨著一陣陣機械摩擦的聲響,轟炸機機腹艙門被開啟,一枚枚炸彈露出它恐怖的身影,擲彈手按下電門開關,燃燒彈掙脫束縛、悠然下落,然後度越來越快,摩擦空氣的聲音像是魔鬼的尖嘯。

飛機過處,皆為地獄之火,無法撲滅,直到可燃物消耗殆盡。小小的下關城很快就被大火佈滿,無數的人試圖逃離這片地獄,奔跑的途中大多因為缺氧窒息,很少有人逃到遠處的山坡上。更有人試圖跳入海中躲避火焰,卻現海面上都漂浮著一層幽藍色的火焰,安奔騎士將這種火焰稱為“天照”,並用在了自己日後的漫畫之中。

過五千名正規士兵、一萬多名武裝平民、三萬多名普通人遭受了這場災難,兩天後華軍進入下關,負責外圍防禦的近兩千名日軍士兵因為缺少糧食彈藥等物資,飽含對華軍的痛恨,衝出掩體決死衝鋒,並大部分死在了衝鋒的道路上。城內幾乎沒有活人,焦黑的屍體遍地都是,萬全一副末日景象。

不過在呂虎、金鐘虢等高層看來,這不過是戰爭的一種手段罷了,都是殺人,用什麼方法有區別嗎?他們甚至向上級詳細彙報了這次攻擊的效果,並聲稱這是城市攻堅戰中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面對日本的城市,建議大量生產、儲備並向前線運輸這種彈藥,最好增派轟炸機。

“向總部電,我部已經攻佔下關、控制下關海峽。命令部隊在城區外紮營,向縱深十五公里建立防禦工事,聯絡1o1空降師,讓他們原地構築防禦工事,等第18軍登6完畢後代替空降師。工程部隊立刻鋪設碼頭、修補港口設施、構築野戰機場。”攻取下關後華軍已經在本州島擁有比較穩固的橋頭堡,接下來肯定是日軍的瘋狂反撲,部隊和物資登6的效率將決定能否在這裡站穩腳跟。

呂虎的命令很快透過大功率無線電臺傳輸出去,像一臺精密的機械,華軍開始運轉後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職責展開工作,每一個人都有明確的命令,這就是組織效率高的好處。

“將軍,我們朝鮮軍團什麼時候可以登6?本人和軍團計程車兵們迫不及待的需要為大總統建功立業!”金鐘虢上前請戰。

“朝鮮軍團的登6我想安排在第二批次,等第18軍登6後就輪到你們,畢竟港口還在修理完善中,保證下關登6區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不過防區穩固後就是你們朝鮮軍團大顯身手的時候,我希望到時候你們可以揮出令人滿意的水平!”對日作戰註定是艱苦的、傷亡巨大的,讓朝鮮軍團先頂上去消耗日軍的銳氣也是不錯的辦法。

與想象中的日軍瘋狂反撲的景象不同,汪濤所在的連防守的區域在三個小時內沒有遭到任何日軍的攻擊。傘兵付出了十一人的代價攻佔了一個日軍步兵大隊防守的勒關大橋,缺少重火力的他們一開始被日軍火炮壓制,幾名精銳的傘兵被炮彈帶走,進攻的傘兵被日軍火力壓制在道路上。

好在傘兵並不是孤軍作戰,航程達兩千公里的b25轟炸機飛抵勒關大橋,幫傘兵們壓制住了日軍的火炮,趁此機會傘兵們動進攻,成功靠近了大橋一側陣地,並透過機槍和單兵火箭筒壓制日軍機槍,最終成功奪取大橋。

地圖上標示的勒關大橋小面這條河叫做豐田河,並不寬闊,枯水期最深處也就一米多一點,無法阻止日軍涉水攻擊。因此1o1空降師在豐田河左岸佈置防禦陣地,依次為依託防止日軍反撲,奇怪的是日軍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動反攻,這給了傘兵們修築工事和收集物資的時間。另外1o1空降師工兵們修建的臨時野戰機場也讓皮糙肉厚的ju52運輸機成功降落,運來了更多計程車兵和物資,甚至還有十五門75毫米短管步兵炮,算是有了遠端火力。

日軍沒有第一時間反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遭受華軍攻擊的下關第十七師團現華軍飛機向軍部電說天空中出現大量可疑飛機,懷疑華國空軍將對後方城市進行轟炸。接到資訊的軍部按照防空作戰方案佈置任務,向各大城市出警告。不過接下來沒有進一步的資訊,第十七師團派往後方檢視計程車兵也沒有返回,師團指揮官在一頭霧水下沒有做出及時反映,軍部和浦口大本營當然不知道生了什麼事。

最重要的是,無線電通訊裝置裝備到了正規部隊的大隊一級,後備部隊的旅團一級,不管是哪支部隊,遭遇戰鬥都太過突然,出的資訊前後矛盾,使軍部和大本營無法準確判斷。無線電裝置少、故障率高,導致反應不及時,最終延誤了時間。從根本上說,日本人擁有了兩百多萬正規軍和數倍之多的後備軍,卻沒有相應的指揮體系和聯絡體系,無法揮出其數量上的應有優勢。

相比之下九州島鹿兒島防線上的戰鬥要緊張的多,也更加慘烈。昏暗的天空下到處都是彈坑、硝煙、火光、泥土和彈片,鐵絲網和路障等東倒西歪,日本士兵艱難的穿梭其中,試圖靠近華軍陣地,很難相信這樣的地方怎麼會有人類生存,即使老鼠和蟑螂也要逃離這片可怕的場所。

“二營上去,讓三營下來休整一下,補充彈藥、吃點東西,這仗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打完的。”趙新放下望遠鏡,離開前沿觀察壕,回到指揮部。

他的步兵團已經作為輪換第三次上前線,五天的戰鬥下來,他的部隊減員122人,整體戰鬥力保持不錯,不過士兵們計程車氣有所降低,許多士兵不能適應屠殺似的戰鬥。不過據趙新觀察,這樣的戰鬥應該快結束了,對面日本人的瘋狂是有限度的,他們不可能連續五天保持高強度的進攻,不論白天黑夜的進攻!

“團長,師部電話。”趙新從參謀手裡接過話筒。

“喂,趙團長,對面小鬼子情況怎麼樣?要不要把你們團換下來?”師長的口氣簡直就是詢問上司的語氣,這種情況在趙新身上很常見,他的資格比師長還老,之前擔任王牌第一軍第一團團長,後來因為文化考核不合格,而且不適應裝甲部隊作戰,因此主動要求調到步兵部隊,繼續擔任團長。要不然,趙新現在起碼是個副軍長。

“沒必要,我看小鬼子快支撐不住了,咱們是不是應該準備反擊了?”

“嘿,什麼都瞞不住老趙你,差不多情況,集團軍的命令應該很快就下來,我倒要看看這個蔣方震有多大能耐!”

確實堅持不住了,東條英機大佐手裡的分析清楚的表明了這一點。作為鹿兒島前線攻防的指揮官之一,他的手裡除了一直沒動的常規旅團外,五個後備兵師團也歸他節制。不過戰鬥到第五天傍晚,五個後備師團全部被打殘,傷亡過二分之一,暴漏出來的幾十門火炮也被華軍空軍摧毀。武器彈藥倒是沒有損耗多少,但後備兵們的忍耐限度接近底線,他們畢竟不是正規軍,在軍國主義思想的鼓動下可以憑藉一時衝動,死傷太大、時間太長後那股氣就洩的差不多。

令人氣憤的是對面的華軍似乎沒有受到多大影響,防禦的火力和節奏都沒有出現太大波動,這與一開始消耗華軍銳氣和彈藥的初衷根本不符,不科學啊!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