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其實秋明油田出產的原油並不是不可或缺的,這一部分原油運到華國後成為華國戰略石油儲備的油料,和科威特大布林幹油田一樣,秋明油田也面臨著戰爭爆之後產量降低、運輸線被斷的不利局面。

不過比起來,秋明油田帶來的利潤遠遠大於成本,這也是華國投入巨資開這個凍土區油田的原因。從長遠戰略上看,戰爭爆後這個巨型油田屬於誰還說不定。

財政狀況大大改善後,尼古拉二世在19o7年中起了一個名叫“皇家決心”的政治改革運動,重點是懲治國內極端嚴重的腐敗。運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雖然沒有讓俄國國內達到政治清明的程度,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敗的泛濫,整個國家的頹勢得到緩解,並表現出緩慢上升的趨勢。

之前此起彼伏的革命聲浪讓貴族和社會上層們得到了教訓,在環境略微改善後,大地主、封建貴族和大資本家們將社會資源略微的向底層傾斜。在東歐平原上耕作的農奴們不至於餓死,工人們每天也可以獲得價值十個土豆報酬,貴族們零星的施捨就讓俄國社會的動盪歸於平靜,並讓農奴們對其感恩戴德。

鞏固了羅曼洛夫王朝政權,恢復了社會秩序,擁有了大筆財富,尼古拉二世的野心再次跳動。擴張的動力和對土地狂熱而又偏執的熱愛讓老毛子永不安穩,在遠東,俄國6軍成立新的遠東集團軍、蒙古集團軍,總人數過三十萬,其目的在於保護俄國的遠東利益,保護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安全。

遠東集團軍和蒙古集團軍在邊境地區構築大量永備工事,建設要塞所採用的鋼筋水泥等原材料完全來自華國出口,要塞設計工作也由華國工程師擔任,甚至建築這些要塞的勞工也大部分來自華國。

在幫助俄國修建軍事要塞這件事上,華國內部是存在爭論的,以普通人軍官為代表的一部分人堅決反對為了一點經濟利益,而出現這種資敵行為。從戰略上看俄羅斯是華夏天然的敵人,漫長的國境線和廣袤的國土,造成了兩國必定在邊境地區囤積重兵。

邊境線俄羅斯一方都是渺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地區,對於俄國來說沒有多大的經濟價值,就算失去烏拉爾山脈以東整個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也不會損傷到俄羅斯的核心。但華國不同,邊境線以南就是華國的經濟腹地,隨著東北地區的開,那裡的重要程度日益明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那裡將成為華國最重要的重工業中心和農業中心,一旦戰爭爆,那裡將先受到威脅。另外,穿越蒙古大草原後,就是華夏傳統上的中原地區,俄國人將像古時候的遊牧民族一樣對中原產生巨大的威脅。

激進的軍官們甚至要求將出賣國家利益的公司腦、同意此事的政府相關人員全部以破壞國家安全為名處死,剝奪他們的財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激進的軍官們大多都是軍隊中一個叫“總統近衛軍”的青年軍官組織的成員,這個組織的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效忠於總統,為總統獻身!

他們想不到的是,決定此事的最大頭目就是他們效忠的偉大的呂梁總統!他與基因人高層軍官們商議後認為,現代戰爭中封閉的要塞並不能擋住軍隊前進的步伐,縮頭烏龜一樣的防守策略已經過時,華國軍工中有多種秘密武器可以對付封閉的要塞。這樣一來可以讓俄軍相對集中,便與殲滅。

後來的事實證明基因人們僵硬的大腦和呂梁的異想天開反而成了華軍進攻的阻礙,造成的損失讓呂梁後悔不已,再次為自己的拍大腿決定方式而自責。包括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伯力(哈巴羅夫斯克)要塞、赤塔要塞、烏蘭烏德要塞、伊爾庫茨克要塞在內的一連串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上的城市,最終成為阻擋華軍進攻的攔路虎。戰爭時期的呂梁為此事向國民鞠躬道歉,主動承認這是由於自己的錯誤決定造成的過失,並因為此事將國民對總統的個人崇拜中拉出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利用石油財富,俄國為6軍增添了大量新式裝備,包括新式步槍、機槍、迫擊炮、大口徑火炮和列車炮在內的武器裝備慢慢填充著遠東集團軍和蒙古集團軍的腰包。從英國訂購的新式戰鬥機、從法國訂購的坦克也將在19o9年5月之前全部運抵俄國境內。本國軍工廠仿製的飛機和坦克成為俄國軍隊的主流裝備,雖然效能差強人意,但有總比沒有好。

為了應對華國的威脅,俄國6軍還成立了中亞集團軍,這支部隊主要由當地牧民組成,大部分是機動力強的騎兵,裝備部分小口徑火炮。受制於當地經濟水平低、距離俄羅斯歐洲腹地和華國亞洲腹地遙遠,運輸困難,所以俄國人沒有在這裡修建類似遠東的軍事要塞。6軍高層認為中亞廣袤的草原和戈壁沙漠足以讓任何進攻的軍隊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俄羅斯的重心一直在歐洲方向,從未改變,亞洲只是斯拉夫人擴張野心的添頭。為了應對德意志帝國6軍的壓力、應對在巴爾幹方向的擴張,俄國6軍應尼古拉二世的要求,在歐洲方向整編了六個集團軍的兵力。6軍大臣向尼古拉二世承諾,一旦戰爭全面爆,俄國可以在一個月內擴充三個集團軍的兵力,在半年內將兵力擴充到一百五十萬,一年內擴充到三百萬。

廉價的農奴使6軍不缺少補充兵力,但脆弱的工業不足以應付大擴軍帶來的裝備需求壓力。尼古拉二世從未放棄海上的野心,也沒有放棄尋求不凍港,在海軍大部分覆滅於遠東戰場後,俄國海軍正好迎來了五嶽艦時代。與英國不同,俄國海軍老舊軍艦大部分消失,這可以讓新補充的軍艦趕得上時代的步伐。

可惜的是俄國造船工業沒有生產新式戰列艦的能力,而全世界都在造艦狂潮中瘋狂著,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將辛苦生產出來的戰列艦賣給別的國家。當然,除了華國之外,他們將四艘級戰列艦賣給德國的事直到一年多後還被人們談論著,這是個異數,充滿讓人無法理解的秘密,大部分西方人將其歸咎於東方文明的神奇,有些人甚至因為這個而放棄了對耶穌的信仰,轉而到華國尋找上帝的痕跡。

尼古拉二世命令外交大臣向華國提出購買戰列艦的請求,而且財大氣粗的他們一口氣就提出了四艘級戰列艦的購買意向清單,可惜的是華國堅決不出售這種武器。無奈之下的俄羅斯自己摸索著設計建造,直到大戰爆俄羅斯海軍也沒有得到一艘新式戰列艦。

造船工業只是俄國薄弱工業基礎的一個體現,另外在鋼鐵產量、產業工人數量等方面俄國都落後於新興工業國家。在戰爭開始之前,俄國本土軍工業只為6軍提供了九百輛坦克、兩千五百門火炮和一千一百架飛機,另外槍械、彈藥等都有很大的缺口。

石油帶來的財富大部分被貴族、企業主、大地主等揮霍消耗,他們從全世界購買奢侈品,互相競爭鬥富。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大貴族家中往往存放著上百輛世界名車,從最珍貴的華國產跑車,到精密的德國汽車,再到奔放的美國轎車,應有盡有。俄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然而由於本國的石化加工能力不足,最後還得從歐洲進口成品油料!

“富有的俄國佬”一時成為上層舞會流行的詞彙,貴族們沒有將財富投入到工業中擴大生產規模、更新生產技術和裝置,而是將鈔票塞進女人的胸溝中。因為俄國富豪,世界範圍內的紅酒、藝術品、豪車、手錶等奢侈品的價格呈幾何倍數上升,在一次華俄兩國商界舉行的酒會上,寒酸的華國富商被富有的俄國佬好一陣嘲笑。因為那些華國商人身上沒有一顆鑽石,沒有一塊高檔手錶,沒有一串珍珠項鍊。華國人將用來裝飾的消耗投入到生產之中,幾年後又用那些生產出來的武器闖進了俄國富豪的家門,將所有的奢侈品全部搶了過來。

ps劇透,明天的內容是政府總結工作報告,戰爭開始之前要不要再加上點內容?小白君還想寫奧運會、南美佈局,請書友們給出建議。非常感謝!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