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考察團實地考察後,根據世界現階段石油開採技術和估計的大布林幹油田儲存量,英法德美四國分別提出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二的份額要求。也就是說,華國從大布林幹開採的石油中,將有接近一半的分量被四國奪走,雖然會支付相應的費用,但石油這種戰略資源根本不是金錢可以比擬的。

華國無奈的同意這個份額要求,但條件是各國必須以鋼鐵支付。以為虎口奪食成功的外交官們滿意而去,之後英國還向伊拉克、葉門等地增派兵力,以向華國施加壓力。

真正的情況是,華國隱瞞了自己的石油開採技術,展示在考察團面前的,都是現階段世界主流的開採裝置,實際上華國的石油開採能力要過現有水平的三倍以上。而且更先進的石油探測技術也使大布林幹油田的石油儲存量更大,以上作弊手段,可以使四國的份額降到最低。油田開採的石油,過百分之九十都會被華國保留。

根據油田總工程師謝廣的報告,大布林幹油田將提供華國目前石油開採量的百分之五十,開採難度低、埋藏深度淺、儲量大,輕質原油比起國內的油田來質量更高。對於華國來說,一個大布林幹油田頂的上五個勝利油田!

剛剛放下關於大布林幹油田的檔案,呂敏就走過來,並送來了一個不好的訊息大韓銘國與朝鮮共和國生武裝衝突,在三八線附近的板門店,一支大韓銘國步兵連誤入朝鮮共和國境內,遭到朝鮮軍隊襲擊。雙方交火後各死傷十幾人,然後退出交火地區。當天兩國軍隊就像衝突地區增派兵力,目前已經有兩萬多名士兵在板門店附近對峙。並伴隨著零星炮火。

這是個大麻煩,對於華國來說,現在正好處於經濟建設的關鍵時期。即使一場小規模的地區戰爭也會拖後華國的戰略規劃。只是朝鮮共和國是華國最親密的盟友之一,朝鮮半島也是華美日三國交鋒的最前沿。不能等閒視之。

“停止前進、立刻返回武漢。給我最近兩年有關朝鮮半島的情報,我國在朝鮮、東北的駐軍,日本在朝鮮的駐軍情況。”呂梁對呂敏說道,看來對玉門油田的考察只能終止,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牽一而動全身,不能不讓呂梁緊張。

與東北一江之隔的朝鮮半島在反華同盟戰爭結束後,政治局勢生重大變化。日俄華三國戰爭結束後。按照停戰協定,三國各自在朝鮮半島駐軍,俄國佔據北方,日本佔據南方,華國佔據中間位置。

19o6年底,俄羅斯因為6軍在遠東的失敗,徹底退出華國東北地區,進而導致對朝鮮的控制力度下降到最低點。因為後勤補給困難、國力空虛,再加上劉在世領導的朝鮮獨立軍反覆騷擾,尼古拉二世決定撤出朝鮮。將北部轉讓給華國,換取華國不進攻海參崴、伯力等地區的條件。

如此一來華國的勢力就佔據了朝鮮大部,日本人在朝鮮南部受到巨大的壓迫。但這裡是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失去,就會直接面臨華國的兵鋒。日本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向朝鮮南部增兵兩個師團,同時由於華國急於進入國內建設階段、兵力不足、後勤運輸困難,最終沒有向朝鮮南部日佔區進攻。

當美國人進入日本後朝鮮局勢再次生變化,有了美國人的支援,日軍駐朝鮮軍兵力和後勤方面都得到充足供應。同時看到了朝鮮共和國兵力空虛、華國專心於國內建設,日軍開始慫恿南部成立的大韓銘國部隊不斷向北邊滲透。

外交方面。日本也聯合美國向華國施壓,表示俄國將朝鮮北部轉讓給華國不符合當初停戰協議的要求。而且沒有經過當事國日本、調停國美國的同意,屬於非法行為。日本人甚至直接邀請美國軍隊從釜山登6。理由是請調停國美國負責維護朝鮮半島和平。

當美國一個步兵團的老爺兵進入朝鮮後,局勢變得一不可收拾。獲得菲律賓等大片島嶼,蒙古、東北、新疆等大片6地疆域的華國,在戰爭結束後就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尷尬。原先近五十萬6軍根本不足以防守這麼大的地域,而擴軍需要時間,重心轉向經濟建設的華國也不允許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擴充軍隊上。

各種環境的限制,最終讓華國作出妥協,並與日美兩國在漢城展開對話,商討各國在朝鮮半島勢力重新劃分的問題。另外,19o6年8月成立的南部大韓銘國、19o6年7月在北部成立的朝鮮共和國也分別派代表參加,不過只有旁聽的份,真正主導會議程序的,是華美兩大巨頭。

談判中華國代表一直處於劣勢,各項條件都不利於華國,談判程序逐漸倒向日美一方。華國作出巨大讓步,雙方約定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北方屬於朝鮮共和國,南方屬於大韓銘國。各國均不得在朝鮮半島上駐軍。最後,雙方爭論的焦點放在了濟州島上。

華方認為濟州島是華夏不可分割領土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屬於華夏所有,只是後來由朝鮮代為管轄。隨後拿出了大量歷史材料、考古現以證明其真實性,還透過骨骼鑑定,證明濟州島當地人屬於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在華國作出巨大讓步的情況下,日美兩國也不好繼續糾纏,只好承認華國對濟州島的控制。只有大韓銘國總統魯武宣對此強烈抗議,卻被各國代表無視。

還有一個人隱忍著自己的情緒,那就是朝鮮共和國總統劉在世,這位由華國一手捧起來的朝鮮領導人,在會談結束後立即下令從原共和國都漢城搬出來,前往新的都城平壤。

雖然表面上仍舊對華國畢恭畢敬,但從此時開始,擺脫華國控制、獨立自主的想法在劉在世心中生根芽,作為一國領,完全無法掌握國家和個人的命運,這種感覺糟糕透了。劉在世先是請求華國支援,展本國工業和農業,努力實現部分軍火自給自足;又努力擴充軍隊,截止到19o8年8月,劉在世手下已經有三十萬大軍,具備武力統一的條件,而野心也隨著軍隊的擴張而瘋長。

邊境衝突生後,劉在世立刻召集親信手下,商討應對政策,與平時不同的是,參加者竟然沒有華國人的身影!

“同志們,事情已經非常清楚,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不要主動進攻!”劉在世撫了撫鼻樑上的眼鏡,環視一圈後沉著的說道。

從刺殺日本相時的領頭大哥,到現在一國之總統,短短几年間劉在世的氣質也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他看上去就像一個讓人親近的鄰家大哥,現在則讓池螫針等人無法直視,權利對人的改變可見一斑。

離開舊金山後,劉在世等人在調查局特工的護送下抵達上海,並在那裡成立朝鮮獨立委員會,招攬流亡海外的有志之士,開展獨立運動。在華國暗中支援下,劉在世任委員長的獨立運動很快得到了各方面的響應,大量朝鮮知識分子透過各種方式抵達上海,加入這個組織。

獨立委員會的金鐘虢還在華國東北的丹東地區設立軍事訓練營,招募朝鮮青年,在華軍的支援下進行軍事訓練。在朝鮮內部建立獨委會支部,宣傳獨立主張。戰爭結束後局勢緩和,劉在世等人立刻回到朝鮮華國控制區,組建政黨,籌劃建國,最終成立朝鮮共和國,劉在世任第一任總統,池螫針成為共和國總理,金鐘虢擔任6軍總司令。

“從軍事的角度看,大韓銘國軍事力量薄弱,日本人和美國人按照條約規定相繼離開後,大韓銘國總統魯武宣大力招募軍隊。雖然他手下有二十萬大軍,但裝備落後、訓練低劣、士兵士氣不足。反觀我軍,李光竹軍團、姜席間軍團、河東訊軍團共三十萬大軍,全部經過華國教官的訓練,部分軍官還在華國軍事學院進修過,具備優良的戰術素質和指揮水平。我軍擁有火炮25oo門、汽車25o輛、坦克35輛、飛機12o架,這些重型武器大韓銘國根本沒有裝備,對方只有不到一千門火炮。從這方面看我軍具有壓倒性實力,我可以保證,在兩個月內完全擊敗大韓銘國軍隊,奪取漢城、俘虜魯武宣!”6軍總司令、身體強壯的金鐘虢先言,這些人裡面也就只有金鐘虢可以在氣勢上與劉在世抗衡,朝鮮共和國的6軍可以說是金鐘虢一手創辦,掌握軍隊的他擁有僅次於劉在世的威望。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