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紫荊花開(六)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客,無恥、厚臉皮是必修課,彌敦爵士完美的掌握了這些技能,具體表現在乘坐馬車前往西北部小碼頭時,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夫人、孩子還在總督府中茫然不知所措,也許她們想不到家庭的支柱竟然會捨棄自己。

彌敦應該和劉邦有共同語言,關鍵時刻非常“冷靜”,也可以稱其為“不要臉”。當後方的槍聲越來越密集時,小碼頭近在眼前,幾乎就要歡撥出來的彌敦卻看到了幾幢建築後冒出來的鋼盔。

偵察營三連一排的任務就是佔領這個小碼頭,斷絕一切敵人外逃的途徑,還在為執行封鎖任務、沒有實戰而遺憾的一排官兵頓時精神振奮,看那輛豪華的馬車和身旁的十名騎兵守衛,絕對是條大魚!

密集的子彈伴隨著鋼盔一起出現,偵察一排出色的槍法保證了彌敦總督的安全,代價是十名守衛全部落馬。鐵血軍人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在口角不利的情況下,更喜歡用槍彈說話。

彌敦顯然瞭解軍人的脾性,從馬車中探出頭來大喊“我投降,我投降!”戰士們並不會英語,華國也沒有從小教授學生們英文的習慣,但是彌敦手中隨風飄蕩的白手絹說明了一切。

善於逃跑,善於投降,彌敦爵士完美的演繹了一個政客的本質。雖然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官員,但偵察一排能看出他的地位不低。當總督府傳來華軍戰鬥結束的訊號後,偵察一排帶著戰俘前往總督府附近集合,並將其上交後才知道逮到了一條大魚!

深圳河前線英軍主陣地,對面的華軍並沒有繼續動大規模的進攻,也許是知道在要塞面前強攻意味著死亡,不過天空中那些可惡的飛機連續動了三次強勢轟炸。讓要塞工事群再次損失慘重,過四分之三的工事被毀,死傷人數達到四千人。

盤點著手中可憐的兵力。莫爾特少將不知道自己還能支撐多久,華軍不用派步兵進攻。單單依靠空軍轟炸就能將要塞夷為平地。莫爾特對這種戰爭模式大為震驚,當初修建要塞的工程師也想不到還要防範天空中的威脅,因此碉堡頂部是防禦最薄弱的地方,被華軍的航空炸彈輕易擊毀,導致要塞防禦水平降到最低。莫爾特甚至懷疑在目前的情況下,只要華軍派出一個團步兵規模的衝鋒就能將自己擊垮。

他不知道的是華軍不打算繼續派裝甲部隊或者步兵衝鋒,不知道空軍儲存在惠州空軍基地裡的彈藥用完、正在從倉庫裡往這運,更不知道自己的老大——彌敦總督大人已經被華軍俘虜、英國殖民統治的標誌總督府已經被攻陷。

不過。當莫爾特少將接到彌敦爵士要求向華軍投降的命令後長出一口氣,無論如何,駐港英軍是等不到遠征艦隊擊敗華國海軍的那一天。自己已經盡力作戰,投降也沒有什麼可恥的。這不是莫爾特安慰自己的心裡話,對於西方人來說,投降後回到原來部隊,前途不會受到牽連、輿論不會批評,反而將其當做英雄。君不見就算是歐洲頂級的德意志6軍,在戰爭中也經常成建制投降,這種情況放在東方試試。投降的人自己就會羞愧自盡——臉皮厚的人除外。東西方文化造成的差異非常明顯,相同裝備、戰術水平情況下,西方軍人絕不是東方軍人的對手!

從九龍半島到香港島。槍聲逐漸停歇,華軍逐漸控制住局勢,不過董平帶領的坦克小隊再次遇到麻煩。

在維多利亞灣觀看了一出神兵天降後,董平與對面的偵察營取得聯絡,偵察營三連乘坐客輪渡過港灣,佔領銀行等重要機構。協調後董平堅持回到前線主陣地,他們雖然算不上逃兵,但畢竟擅自在敵後作戰,長時間沒有聯絡後方。軍法和軍人的職業道德促使他們迫切的回到大部隊。

然而也為沒有戰事的董平等人卻忽視了一直追擊他們的那個加強營,莫爾特當時非常擔心後方的安全。派出的加強營全部是英國本土軍人,而且這些英軍在看到無數醫院、後勤基地、中轉基地被摧毀後火冒三丈。坦克小隊成功的挑起了他們的怒火,最重要的是那個加強營的英軍並沒有收到投降的通知。

遭遇戰在坦克小隊剛剛駛離市區的時候打響,英軍率先偵察得知坦克小隊的動向,並在一處狹小的地域設定伏擊圈。事先埋設的反步兵地雷沒有影響到坦克的運轉,但道路前方堆積的圓木卻擋住了去路,董平下達倒車命令後,後方又被英軍拼命堆積上圓木,兩側是坡度過五十度的土丘,坡度過坦克可以前進的最大仰角,戰鬥不可避免!

兩門野炮被英軍安置在兩側的土丘上,一百多米的距離上野炮直線射擊,雖然無法穿透坦克的裝甲,卻讓裡面的戰士暈頭轉向。

董平迫使自己冷靜下來,他現兩輛坦克的處境非常尷尬,英軍都趴在兩側的土丘上,包括那兩門討厭的野炮,坦克炮的射角不夠,無法反擊,英軍步兵的子彈持續不斷的打在坦克上,讓人無法探出頭去操縱可以反擊的機槍,那麼,就只有強行突破那些障礙!

“對準前面的圓木障礙開火,把它們轟開!”

臨時堆積的圓木不是鋼筋水泥的要塞,其高度和厚度讓坦克無法直接通行,但一枚炮彈擊中前方五十米左右的障礙後,沉重的圓木被推上幾米高,然後散落在道路上。

“繼續射擊!”英軍野炮的轟擊讓人左右搖擺,裝填手努力控制著自己的平衡,艱難的將一枚高爆彈推入炮膛,火力手瞄準近在咫尺的障礙再次開火,高高堆積的圓木變得鬆散。當第三枚高爆彈射出後,一條狹小的道路出現在眼前,硝煙中隱約可以看到大量圓木被爆炸帶來的衝擊****至道路兩側。

董平乘坐的“燃燒”一馬當先,衝出了英軍包圍圈,駛出一百多米後“燃燒”找到了射擊角度,瞄準山丘上的一門野炮直接開火,並將其摧毀。還沒有來得及慶祝,董平就現後方的“暴怒”原地未動,用無線電呼叫也沒有回應。

看著瀰漫在硝煙中的“暴怒”,董平知道很可能它的動機和無線通訊裝置都受損,如果不管“暴怒”,它遲早要在英軍的圍攻下成為一堆零件!

突出重圍的“燃燒”已經具備了反擊條件,山丘北邊一側的坡度舒緩,“燃燒”噴出大量黑色的尾氣,在強力動機帶動下衝上了山丘,猶如一頭史前巨獸般出現在英軍眼前。

攻防瞬間轉換,在“燃燒”兩挺大口徑機槍和76毫米坦克炮的打擊下,在佔據了有利地形後,圍攻的英軍終於崩潰,加強營上千號人向北方逃竄。憤怒的董平並沒有下達停止射擊的命令,“燃燒”追著那些英軍跑出了三百米,由於彈藥和燃料不足、再加上擔心“暴怒”的狀況,才沒有繼續追擊,但一路上至少有一百名英軍屍體散落。

“暴怒”確實失去了行動能力,為了保證安全,除了“燃燒”坦克組計程車兵,其餘人都作為步兵在山丘頂部設定臨時防禦工事——繼續前進很有可能遇上英軍,還不如原地待命、請示上級。

逃跑的英軍加強營在中途被南下的華軍俘虜,兩個小時後董平的坦克小組終於與大部隊匯合。事後的總結,裝甲團團部在上報的檔案中是這麼描述的“燃燒”、“暴怒”、“土賊”三輛坦克組成的坦克小組,在遭遇敵軍強大炮火時仍能保持衝鋒姿態,成功突破敵軍防線後,因為兵力弱小,選擇繼續向縱深突擊。在無法與後方聯絡的情況下,小組選擇了最合適的戰術方案,以大無畏的精神繼續作戰,並對英軍後方造成了重大打擊,摧毀英軍後方基地七處、消滅英軍三百餘人、擊毀英軍炮艇一艘,並在炮轟總督府時協助偵察營打亂了英軍的防禦。

裝甲團上報的報告看上去四平八穩,其實多有替這幾人說話的意思,不過更上一級明察秋毫,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董平等人在可以通訊的情況下卻選擇擅自行動,這是軟肋,很難遮掩,董平等人也沒打算隱瞞。

因此,這些人沒有獲得軍人最高榮譽——華夏英雄的稱號,不過個人特等功和團體特等功足夠讓董平等人吹噓了。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