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第一波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清帝退位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早在華國第一次北伐後,明眼人就能看出朝廷的時日不多,問題在於什麼時候、被誰推下去。事實證明,比起虎狼一般的華國,被朝廷一手培養起來的袁世凱更急不可耐,這隻豺狼露出獠牙後沒有絲毫猶豫。

除了一些遺老遺少、滿族人、朝廷御用文人外,沒有多少人對這件事感慨,更大的事件吸引著眾人的注意力。

北京與天津之間的軍營裡裝滿了訓練中的新兵,袁世凱的原北洋軍整合為第一集團軍,新招募的二十萬新兵整編為第二集團軍,在這些軍營中訓練的,就是第二集團軍部隊。這支部隊能揮多大的戰鬥力,就要看訓練能否在短時間內達到效果。

軍餉不缺、後勤充足、武器先進、老兵軍官也不少,但再怎麼說這支部隊也不過剛剛訓練一個月,眼下已經是5月底,華軍大軍正向黃河一線集結,日俄兩國軍隊也在源源不斷的進入館內。北京、天津、邯鄲、濟南再加上黃河一線,盟軍集結的部隊已經達到五十萬人,估計六月中旬部隊就能集結完畢,南下黃河戰線,等盟軍遠征艦隊於華國海軍決出勝負後立刻展開6地攻防大戰。

黃河南岸,華軍的集結度要過盟軍幾倍,北方的雨季還沒到來,地面相對堅硬,這對以卡車等機械化裝備為主要運輸工具的華軍後勤部門來說非常有利,從湖北到河南的鄭州,從南京穿過安徽到徐州,從常州穿過江蘇到徐州,一條條土路讓後勤部隊的卡車可以緩慢通行,但這樣的度還是有效率的多。

華軍總參將黃河戰線劃分為兩個戰區。一是河南戰區,範圍包括黃河南岸的洛陽、鄭州、開封一線,由第二集團軍負責。包括第三軍、第五軍和第六軍;第二戰區是以徐州為中心、西至淮北,東至連雲港一線地區。由第三集團軍負責,包括第七軍、第八軍和第九軍,其中第八軍和第九軍都是19o5年中旬才組建的部隊,沒有經歷過實戰。

另外還有一個臺灣分戰區、廣東分戰區,由第四軍負責。主戰日本的第一集團軍作為總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為了應對突狀況,第四集團軍的組建也隨之開始。一切的一切,都要看海戰的結果。海戰勝,則6戰沒有懸念,海戰敗,則會在6地陷入苦戰、拉鋸戰、消耗戰,這對於呂梁的總體佈局非常不利。

大兵團作戰對於後勤物資的消耗就是個無底洞,單以華國目前的水平,不進入戰時狀態下還能應付,一旦進入戰時狀態,對於戰後的恢復很不利。北方不說一窮二白也差不多,要想讓北方達到華國目前的水平。還要下大力氣,呂梁多少要留點餘地用在戰後的北方建設上。

6月1日,華國照會日本政府。宣稱日本撕毀舊金山條約,悍然派軍隊進入華夏國土、增加在朝鮮、東北的駐軍,等同宣戰,從今日起兩國進入戰爭狀態。照會俄國政府,宣稱俄國派大軍進入華夏國土的行為等同宣戰,從今日起兩國進入戰爭狀態。照會英國政府,宣稱廢除滿清與其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收回香港。

事實已經如此,華國也不必藏著掖著、韜光養晦,敵人已經把刺刀頂在脖子上。還廢什麼話!英國政府對此大為驚恐,心態不同決定了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英國人認為自己是老大哥、世界警察。此次行動是為了維護世界秩序,教訓遠東不聽話的小弟弟。那麼華國就應該撅起屁股來候著、聽著、挨著,不能反抗、不能還手、還得對老大哥的教訓感恩戴德。

在這種心態下,他們怎麼會想到華國小弟弟竟然如此狂妄、不聽教誨!被稱為遠東明珠的香港根本沒有絲毫準備,英國駐軍沒有增加、阿三警察沒有增加,甚至還因為戰爭變得異常繁榮。前來趁戰爭機會財的生意人、政府派出的特工、等待戰爭勝利後接收華國財產的各色人等彙集於此,一時間金碧眼的白種人多過了黑眼黑的黃種人。

軍人出身的香港總督彌敦爵士比倫敦方面更早知道這條訊息,在焦急的等待倫敦方面訊息的同時,也在積極準備軍事防禦事宜。白廳的參謀長委員會在研究遠東形勢後,認為香港處境極其不利,在海戰勝利之前,香港方面沒有能力阻止華國的進攻。而且這裡的地形比新加坡難守的多,軍力不足,建議將該地的駐軍撤出,在擊敗華國後再回來不遲。

可惜彌敦爵士註定不能離開香港,英國最高當局認為戰爭開始之前撤出駐軍必定會使英國威信掃地、使遠征艦隊士氣下降,因此否定了上述建議,強調彌敦爵士必須盡力久守香港。

站在香港本島和九龍半島兩者之間的港灣水區,駐軍司令莫爾特少將正對著防禦工事指指點點,並同時為彌敦爵士解說“從廣東爆革命起義後,振國黨的呂梁就對大英帝國表現出了敵意,因此從19o2年開始香港的防禦工事建設就開始加強,到19o5年末,香港要塞基本完工。要塞北面的6上防線,由城門水庫以南的幾條東南方向的碉堡式陣地組成,作為防禦的重點,這裡的工事由鋼筋水泥築成,地下工事和地上工事相結合,物資儲備充足,另外多層次的防禦工事上安置有一百二十門大炮,躲避在炮塔內的大炮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安全。”

“海上方面,香港島面對大海方向築有堅固的炮臺,配備大小口徑岸炮一百三十門,其中去年運抵的28o毫米岸防炮足以應對任何海上的威脅。面對九龍半島一側構築了各種防禦工事,以防敵軍從海上登6。”

“工事堅固、物資充足,如果軍隊足夠的話我有信心堅守半年以上。不過,我們的駐軍人數增加很少,在19o5年中旬加入兩個加拿大營、今年年初加入兩個印度營後,我們在香港的地面部隊人數為一萬零九十五人。總人數雖然不少,但存在巨大的問題,總督閣下你是知道的,本土軍隊抵達殖民地一段時間後戰鬥力都會出現下降,這是普遍現象,也可以說是潛規則之一,上級根本無法干涉。另外,兩個印度營的戰鬥力也值得懷疑,所以,我們手上真正有戰鬥力的,不過是那兩個加拿大營。”

彌敦總督悄悄地皺皺眉頭,昂貴的西裝上被濺了不少口水,這個莫爾特少將倒也算是真正的軍人,條理清晰、安排妥當、作風硬朗,聽說參加過對清戰爭、布林戰爭和緬甸戰爭,稱得上身經百戰。只是這樣的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忘記了作為一個紳士該有的風度,竟然在說話的時候唾液亂濺,成什麼熊樣子?

“少將閣下,軍事方面就交給你了,我很放心。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裡吧,將軍去忙自己的事,有什麼問題派人過來詢問就好。”彌敦說完轉身就走,今天的考察是莫爾特強拉著自己過來看的,哪有那麼多時間啊,總督府裡許多事都沒有處理完呢!

離開軍界從政二十多年的彌敦爵士完全一副政客的模樣,根本找不出絲毫軍人的風采。莫爾特也只能無奈的搖頭,看彌敦總督匆匆忙忙離去的樣子,不知道的人還也為要處理多麼重要的政務呢,其實誰不知道?

倫敦來死守香港的命令後,趁機前來財的英國人就慌了,財是一回事,保命是另一回事啊!他們當然堅信英國會取得戰爭勝利,但香港已經成為戰爭前線,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又一顆炮彈落在市區裡,落在自己的頭上!

因此,開往馬尼拉、印度支那、新加坡等地的商船擠滿了人,甚至有些剛剛抵達香港的人就得回頭再登上商船。此時的香港常住英國人大約為3萬左右,被戰爭吸引來的又有4萬多人,現在基本上全部被戰爭嚇走。

彌敦總督的老婆、孩子、孫輩等過十五人,還有管家、侍女、園丁等等,過七十人需要離開香港。再加上自己的財產、字畫、古董等等,正好需要一條商船單獨運載。商船早有人準備好,總督的家人當然不用和其他人擠,只是搬運需要時間。彌敦今天正好處理讓家人離開之事,卻碰上不開眼的莫爾特拉著去實地考察防禦工事!他的老婆孩子不在香港,倒不用擔心,怎麼不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考慮?

乘車回到總督府,彌敦差點沒被自己的家人氣吐血!總督府後的花園裡竟然舉行著一場舞會,上百名衣冠楚楚的青年男女端著酒杯,悠然自得的遊走在花園內,根本沒有感受到戰爭的氣氛!外邊亂成一團、華軍隨時都有可能攻打香港,戰爭即將降臨,總督府內照樣歌舞昇平,不知道他們是自大還是無知。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