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一戰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4月25日,白廳透過華國駐倫敦領事館,出“關於華國破壞遠東航線安全”的照會,聲稱華國海軍在19o1年初的時候,悍然襲擊航行在臺灣海峽附近的兩艘英國軍艦,並將其擊沉,三千多名英國官兵沉沒大海,這是事實上的戰爭行為,華國必須為此付出代價!英國要求華國交出這一事件的兇手,交由英國審判,其中包括華國總統呂梁、海軍司令呂海等華國軍政高層;另外割讓廣東廣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江西江蘇等省作為賠償,否則華國將面對英國的報復。

圖窮匕見,英國人再也不屑偽裝,直接亮出屠刀。緊接著法、日、俄等反華同盟國相繼以各種匪夷所思的藉口對華下達“最後通牒”,洋洋自得的西方人趾高氣昂的對華國外交人員指手畫腳,就差沒有直接將他們處決。甚至剛剛被華國擊敗的日本也在東京廢墟上說三道四,而來自北方袁世凱的明文電報則將華國徹底激怒。

在西方列強編織圍攻網,企圖滅亡華國的時候,呂梁對華國全體人民表演說,強硬的拒絕了西方無恥的要求“華夏人民面臨最嚴峻的考驗,西方強盜不想看到東方人過上好日子,在它們的思維中,只有吃不飽飯的東方人才是好的,只有被奴役壓迫的東方人才是好的,只有生產不出棉布、鐵釘的東方人才是好的。我們華夏民族承受了半個世紀被奴役壓迫的苦日子,當黎明終於來臨時,強盜們再次光顧我們的家門。”

“它們說,你要舉起手來,交出所有的財產,然後在我們的皮鞭下受我們奴役。這樣的要求。我們會答應嗎?絕不!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我們有五十萬強大的6軍兄弟,我們有上百艘領先世界的戰船。我們的空軍控制著天空,我們的億萬人民。撐起了國家的堅強後盾!”

“讓我們狠狠地擊敗強盜,然後把腳踩在強盜的臉上,用槍指著他,說‘這就是強盜的下場!’”

對戰之前當然要先放狠話,不過呂梁確實有充足的底氣打敗聯盟大軍,五年多的積累,讓各條戰線都變得完善起來,農業、工業有機結合。大量的資源流向軍隊,所有的人團結一心,使華國目前空前強大。最重要的是,華國有一個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能夠使其順利流通的交通體系,雖然這個體系並不完善,但起碼解決了有無的問題。這就讓華國可以沒有顧慮的生產任何一件工業產品,而且產量和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中,這就是工業化的好處,如果單靠鋼鐵基地。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5月1日,武漢總參內,初步完善的作戰計劃等待呂梁的稽核。先期排遣的作戰部隊已經就位,後勤部門也開始全力運作,這場戰鬥很可能演變成舉國之戰,剛剛結束的對日戰爭消耗了部分國力,以相對薄弱的華國工業基礎,能不能承受長時間、大消耗的戰鬥是個問題,因此,儘量取得戰場優勢,縮短戰爭時間顯得尤為重要。

呂梁也在總統府看著手裡的這份作戰計劃。長時間身居高位讓他越來越留戀這個總統府的辦公室,每當早上在下屬和工作人員的問候中走進這個辦公室。親自衝上一杯咖啡,點燃濃醇的香菸。然後看著呂敏婀娜的身姿在自己面前肆意的展示,最後意猶未盡的從她手上接過各種檔案,一一批示,他每一次落筆都會引起外界一連串的變化。這種掌握全域性的感覺讓他每一個寒毛都無比通暢,所以,為了繼續維持這種舒爽,就一定要擊敗西方人的干涉!

先由6軍完全掌控長江以北的湖北,預計在這期間不會生大規模的戰鬥,北洋軍為了躲避華軍的鋒芒,在四月的時候就已經將駐紮在這裡的軍隊全部撤回河南。以湖北作為北伐的橋頭堡,囤積作戰物資,向北、向東、向西都可以。然後趁北洋軍收縮,日軍和俄軍尚未完全進入關內時,向北進攻河南,在與敵軍決戰之前佔據戰略有利地位。

駐紮在臺灣的部隊增加到一個軍的規模,越過舊金山條約劃定的分界線,徹底將日軍趕出臺灣島,完全恢復對臺灣的統治。這樣一來,從日本列島向南一直到臺灣南部,都處於華國海軍的封鎖之內,遠征艦隊要想進攻華國,就只有從南海方向一條道路。

然後就是華國太平洋艦隊嚴陣以待,等待與遠征艦隊的決戰,總參的計劃中沒有劍走偏鋒,完全是準備堂堂正正的與遠征艦隊決戰的架勢。看來兩艘級戰艦給了呂海滿滿的信心,只是呂梁懷疑,太平洋艦隊能否在遠征艦隊上百艘戰艦的圍攻下安然無恙。海軍每一艘戰艦呂梁都損失不起,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等待鋼鐵基地再次生產級戰艦,而且現在鋼鐵基地的職能已經轉向資源提供,貿然轉移方向,會使國民經濟的資源供給受到影響。現實的造船廠卻還沒有能力生產五嶽級戰列艦規模的戰艦,按照建造計劃,目前有兩艘戰列艦正在建造之中,卻不是五嶽級的戰列艦。

即使有顧慮,呂梁在軍事戰術上也挑不出更多的毛病,這不是自己的專業範疇,只能相信海軍必勝。堅定的信念也是一個領導人必需的素質,自己是不是因為舒適的辦公室生活消磨了鬥志?看來是應該多在陽光下活動活動了。

在作戰計劃上簽字後,華國6軍第六軍度過長江,進入湖北省長江北岸地區,正式標誌著第二次北伐戰爭的開始。在被重兵圍困、各國敵視的情況下,華國毅然透過戰爭做出了最強硬的回應,不退反進,率先攻擊北洋軍。

針對第二次北伐所進行的戰爭準備已經接近尾聲,華軍有能力將四個軍,二十萬人的部隊送過長江,並可以保證足夠順暢的後勤補給,但從湖北一線展開,也是總參的保守策略,這是為了防止日俄兩軍的突然進攻,導致各條戰線吃緊的局面生。

調查局不可能得到所有的情報,比如從東北開入關內的日俄兩軍數量、編制等一清二楚,卻忽視了兩軍士兵計程車氣。十萬俄軍完全有遠東軍區組成,為了減輕後勤壓力,降低戰爭對國內的影響,尼古拉二世要求遠東軍區從這邊就地招募新兵,以原本的三萬人為根基,招募七萬新兵,透過英美援助進行裝備,組成新的遠東集團軍。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遠東軍區根本找不到七萬名新兵,更遑論編制和訓練,為了完成皇帝陛下的命令,軍區甚至在東北招募了三萬名漢族青年充人數,組建了一支遠東特別軍,完全由漢人組成。

久經戰火的俄軍官兵厭戰情緒非常強烈,日俄戰爭之後,俄軍大規模撤軍,能夠回到東歐平原的都是有關係、有背景、又幸運的,留在東北的官兵苦苦煎熬,沒想到回國命令沒有傳回,得到的是再次出擊的命令!即使嶄新的步槍、充足的彈藥、舒適的靴子、美味的軍糧都無法挽回不斷降落計程車氣,從上到下,從將軍到列兵,無不如此。因此直到5月2o日,華軍完全控制整個湖北省時,俄軍還沒有完全進入山海關,只有作為先頭部隊的一支騎兵師進入了北京附近。

這支騎兵師是遠東軍區的王牌,臭名昭著的哥薩克騎兵,他們和普通毛子士兵不同,聞戰而喜,屠殺東方人是他們最喜歡乾的事,再加上都是騎兵,當然行進的快。

與俄國人相比,日軍的集結、行進度更慢,按照舊金山協定的要求,在遼東日佔地區只能由三萬人的部隊,日本軍部本來想偷偷安置更多的軍人駐紮在遼東地區,倒不是為了軍事目的,而是怕更多的軍人回國後無法養活,靠著遼東大片土地,起碼過得輕鬆一些吧!只是現實狠狠地扇了日本人一巴掌,近兩年的戰火,戰事主要集中在遼東半島到奉天一線,無處不在的戰火摧毀了無數的家庭,從城鎮到鄉村,到處都是戰火後的廢墟。老毛子和日本鬼子都不把當地人當人看,燒殺搶掠根本不足以形容他們的狠毒,或者說他們是魔鬼更恰當一些。

因此,這些地區十室九空,生產遭受毀滅性的破壞,農田荒蕪,根本養活不了幾十萬軍隊。無奈之下日本軍部只能把大部分軍隊撤回國內,幾個月後又要再次組織軍隊前往遼東,剛剛遣散完畢好不好!留下各地駐守的軍隊,日本軍部現只能抽調兩個師團的部隊前往,這與英國人的協定不符,只能再次徵調被遣散的軍人。一來二去,時間都去哪了!

先期抵達遼東的日軍有兩個師團大約三萬人左右,在旅順接受英美的裝備和物資後走6路,繞道遼東半島,從山海關入關。本來採用海路運輸更加快捷、更有效率,怎奈英美運輸隊有海量的物資運輸任務,至少穿越整個太平洋的運輸任務讓所有的船長瘋,哪裡還抽調的出船隻運輸部隊?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