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奪回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丟棄火炮,遠東地區第二師仍不算一支輕火力部隊,團屬步兵炮連、各部迫擊炮,再加上輕重機槍傾瀉的火力,足以使任何一支部隊感到棘手、乃至崩潰。

使部隊畏畏尾的,正是日軍大部隊中不知在何處的被掠同胞,從外圍看沒有現華夏人的跡象。除了日軍士兵外,都是普通的日本移民,他們從臺灣南部撤出,跋山涉水,已經很狼狽了,哪想到還會遇到戰鬥!

第二師從右翼和正前方開始動試探性的進攻,拖延日軍的腳步,幫助第三團儘快截斷敵人退路。右翼的部隊逐漸靠近後,十幾枚炮彈從日軍中飛出,落在三團正前方約兩百米的位置。三團認為這不是日軍的試射,可能是日軍火炮射程不夠,或者日軍炮兵充斥著新兵、素質低劣。但至少有十幾門火炮躲在中心位置向外開火,為了不傷及同胞,三團還不能與其展開炮戰!

“出擊!”三團團長坐在吉普車上,彷彿有種指揮裝甲部隊的感覺。此地空曠的地形,三團一百多輛機動車,讓他想出了最快突破日軍火炮封鎖的辦法。

隨著團長一聲令下,上百輛吉普車、摩托車率先衝出出地,挎鬥摩托上的機槍進行火力掩護,不求擊斃多少敵人,只要壓制住對面日軍的射擊即可。三十多輛挎鬥一字排開,強大的火力讓防守日軍無法抬頭,吉普車隊和挎鬥摩托車隊後面,是緊跟著的五百多輛腳踏車,只要部隊衝入日軍內部,就可以揮三團強大的單兵火力,抑制日軍火炮威脅。

三團的辦法很快被正前方的部隊效仿,這樣的衝擊就是冷兵器時代的輕騎兵。機槍就是索命的弓箭。機動部隊掀起大片塵煙,帶著隆隆的動機聲衝向敵陣,日軍後方突然裂開個大口子。一個騎兵大隊從裡面衝出來。

日本人還把自己的騎兵當寶貝,不到關鍵時刻輕易不出動。話說培養一名騎兵耗費比一名普通士兵貴得多。主要是馬匹,比人難伺候,但在這個年代騎兵又是必須的機動力量。

騎兵作為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之王,一直到二戰時期還被一些國家當成主要戰力,當然,在火力強大的歐洲戰場上,騎兵幾乎沒有用武之地,最出名的就是波蘭騎兵。他們作為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作,甚至有集團軍的編制,但是在德軍的裝甲飛機面前只能飲恨收場。

但是在遠東,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地區,騎兵還是一種強大的威懾力量。二戰時期的華夏戰場上,日軍的騎兵面對的是沒有多少重火力的華國軍隊,因此可以耀武揚威。在俄國紅白戰爭時期,哥薩克騎兵在遼闊的東歐大地上縱橫馳騁,戰果豐碩。

與世界主流相比,華國甚至根本沒有騎兵的編制。在華國南方水網地區,馬匹不一定比腳踏車好用。但是到了交通條件非常原始的北方,地域遼闊、後勤補給不便。就需要有一定的騎兵作為機動力量的補充。因此在濟州島,大規模的馬場已經建立起來,作為培養華國騎兵軍馬的主要地區。

但是現在,日本騎兵的衝鋒顯得有些悲壯,他們還意識不到面對機槍火力網的阻攔,幾百人的騎兵根本揮不出多少戰鬥力。綿延幾公里長的日本大部隊裡傳出歡呼聲,他們百戰百勝的騎兵出擊,想必勝利唾手可得。

近十分鐘的槍械射擊聲音後,日本人錯愕的現。所有的騎兵沒能靠近敵軍一百多米的地方,橫七豎八的躺在衝鋒路上。受驚的馬匹四散逃走,就這麼一小會。一支強大的騎兵大隊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實在讓人無法相信。

沒時間照顧受傷的心靈,華軍已經迅靠近陣地,轟隆隆的聲音和漫天的煙塵比自己的騎兵大隊更有氣勢。

負責守衛日本大部隊行動的是臺中混成旅團,旅團長高沙太郎少將,此時的他焦躁不安,騎兵大隊損失後日軍失去了機動能力,混成旅團只有六千餘人,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東京、大阪等地的退役士兵,包括一些從臺灣當地招募計程車兵。而需要守護的日本人,過了五萬,包括日本警察、官員和移民等等,當然還有隊伍中心劫掠來的一萬名臺灣婦女。

開始撤退時高沙太郎就不同意劫掠臺灣婦女,他搞不懂現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伯爵為何下達這樣的命令,臺灣北部的女子多得是,不需要從臺灣南部搞啊!現在終於惹上麻煩,自己還好,從臺中撤離到新竹,距離很近,從臺南出的守備旅團就麻煩多了,他們需要從南部一直走到北邊,誰知道華國人行動如此迅,現在估計已經被華軍包圍了吧!

不需要多顧慮南邊的同行,自己現在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高沙太郎少將總算見識了華軍強大的火力了,當年的廣州之戰後日軍內部廣泛流傳華軍火力強大的傳聞,自己還有些懷疑,認為在那裡喪命的西寬二郎等將領愚蠢,現在看來不是那麼回事。

“第一步兵大隊擋住華軍進攻,第二大隊擋住右翼的敵軍,山炮中隊協助第一、第二大隊;第三、第四大隊向前突破,一定要儘快脫離華軍的追擊!”高沙太郎迅下達命令,戰鬥引起日本平民、官員等陣陣恐慌,即使日本警察協助維持秩序也無盡於是。接到命令進行機動的日軍大隊在大部隊裡舉步維艱,第三、第四大隊在半個多小時後才抵達最前方,卻現去路已經被華軍截斷!

右翼的第二團已經衝進敵陣,透過機動車的度和機槍的掃射,成功的開啟一個巨大的缺口,並迅向中心突擊,所到之處屍橫遍野,只要現不是被掠同胞,不管是軍人還是平民,二團絕不吝嗇自己的彈藥,這讓日本大部隊更加混亂。

成功突破外圍的日本平民人群,中心豁然開朗,正是被連串綁住雙手無數被掠同胞,附近是高沙太郎所在的旅團部,此時日軍第二步兵大隊前來協助,被二團一營攔住,其餘部隊攻擊高沙太郎的旅團部,並安撫驚聲尖叫的被掠同胞。

戰鬥中被掠同胞不可避免的被流彈擊中,看到已經有幾十名同胞痛苦倒地,二團加快了收割度。幾分鐘後戰鬥出現了轉折,高沙太郎見是不可為,帶領旅團部向西方逃竄,這使得拼命戰鬥的其餘日軍部隊隨之崩潰,跟隨高沙太郎敗逃,日本平民等也隨之向西方湧去。

呂炎命令二團解救那些同胞,其餘部隊追擊逃竄敵人。從戰鬥地點的造橋,向西只有大海,沒有別的去路,高沙太郎也是急於求生,沒有考慮太長遠。第二師的追擊部隊緊緊咬住日軍尾巴,各色槍械一刻不停,大量的日本平民跪地投降,被置之不理後仍然一動不動的等待後方華軍的處置。

當日下午三點左右,高沙太郎帶領的臺中混成旅團逃至造橋西北七公里的海邊,身邊只剩下七百名左右計程車兵,輜重物資全部丟失,彈藥不足,士氣低落。其餘士兵盡皆被華軍追擊部隊擊斃,亡命奔逃十幾里路,日軍士兵、軍官的體力早已耗盡,而華軍卻透過機動車最大限度的儲存了體力。

“旅團長,日本已經簽訂了投降條約,戰爭結束了,這不是我們的戰鬥,而是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罪責,不應該由我們承擔,還是向華軍投降吧!”一名大佐向高沙少將苦苦哀求,他們早不是年輕人,退役後在東京、大阪都有老婆孩子,甚至在臺灣娶妻,人到中年,更多的是考慮家庭。

高沙少將早就心動,不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流出希望投降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日本,全社會還沒有接受軍國主義的洗禮,士兵戰鬥意志更多的來自武士道精神和東方人特有的悍勇,為天皇效忠的思想雖然深入人心,但沒有達到決死的深度,更何況這些士兵都來自相對富庶的東京、大阪地區,保命的思想更濃厚。

“我命令,臺中混成旅團向華軍投降,之後你們可以將所有的責任推到臺灣總督身上,事實上搶奪臺灣婦女的命令就是他下達的,如此一來或許可以保大家一命,希望諸位有回到家鄉的那一天吧!本人愧對天皇陛下,將自裁以謝罪!”

高沙太郎煽完情,在手下勸阻的聲音中緩緩拔出武士刀,此時見少將閣下心意已決,眾人肅穆的看著高沙,全部為旅團長擔任介錯人。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