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炮轟日本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唯一對宣戰感到高興的應該是朝廷和袁世凱的北洋集團,他們終於放心了,華國針對的不是北方,而是自己的主子日本人,可以安心的享受一段時間啦!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華國就是再厲害,在日本面前也得碰的頭破血流,對馬海戰的事情肯定不是華國呂梁說的那樣,當年李中堂的北洋海軍都被日本打得大敗,他呂梁能行嗎?

舟山港,23日上午十一點,運輸船隊已經加滿優質燃煤,靠在港口上依次等待海軍6戰隊的登船。大炮、彈藥、卡車、糧食藥品等物資也在緊張裝運,這裡有七十艘運輸船,全部都是標準化的自強輪。近五年的工業化生產,讓工業系統標準化和系統化不斷深入,這也是華國能擁有幾百艘自強輪的根本原因。

此刻,強大的運輸能力在戰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一艘自強輪可以運載貨物55oo噸左右,一次性可搭載卡車25o臺,彈藥1ooo噸,輕武器5oo噸、給養5oo-1ooo噸,差不多是一個摩托化旅的基本裝備。改裝後的自強輪一次性可搭載士兵兩千名,在船艙中顯得非常擁擠,好在從舟山出到日本本土大約需要43個小時,不到兩天的時間,還能忍受。

當然,如果有一箇中繼基地的話更好了,總參選擇的是本土與日本之間的濟州島,但海軍6戰隊的作戰目標明顯不是那裡,他們將第一時間登6日本本土。奪取濟州島的任務將交給6軍負責,然後在那裡建立物資中轉基地,以縮短本土與日本之間的距離。

24日上午七點,華國太平洋艦隊護航艦隊抵達舟山,意味著登6艦隊出的時間進入倒計時。6戰一師三位團長蔣方震、蔡松坡和張閏農相互告別。互道好運,然後登上各自的運輸船。

護航艦隊稍作休整補給,24日下午五點整。登6艦隊在護航艦隊的保護下駛出舟山港,向日本本土進。另外。從上海出的振****6軍第一軍也在24日傍晚七點出,第二軍於25日凌晨五點從杭州出。由6戰隊和6軍兩個軍組成的第一攻擊波目標是日本九州島,6戰隊起登6作戰,獲得穩固的灘頭陣地後向縱深進攻,6軍兩個軍隨之登6並協同6戰隊佔領九州島。另外第一軍第三師將負責攻取濟州島,保障後勤部門建立中繼基地。

在這之前,23日上午九點四十分,呂海率領的海軍主力艦隊抵達九州島的福岡。炮轟了這座與朝鮮釜山遙遙相望的小城市。炮擊只持續了十多分鐘,見這裡沒有多少值得炮轟的目標,呂海果斷下令繼續前進。艦隊將主要火力集中在了日本重工業的核心——八幡制鐵所,這裡原本使用的是來自湖北大冶的鐵礦,前年因為振國軍使原材料來源中斷,日本不得不從朝鮮獲得開採難度較高的鐵礦。八幡制鐵所出產日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鋼鐵,所以說他是日本重工業的核心。當然,也是計劃中炮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這裡遭受了泰山號和南海級輕巡的強烈炮擊,使八幡制鐵所生產能力降低百分之九十二。

炮轟福岡只是開端。在這一天位於東京上層相繼接到了華國艦隊炮轟長崎、鹿兒島、名古屋的訊息。好訊息是日本海防工事比較完善,各港口地形險要,不利於軍艦進入。而且為了應對日俄戰爭,在各主要港口的航道上都進行了佈雷,這讓呂海的炮轟大打折扣。

23日夜,炮轟名古屋結束後華國太平洋艦隊暫時離開日本沿海,在外海與補給船匯合進行補給。幸運的是補給活動剛剛結束海面就颳起了大風,此時正值盛夏,太平洋上的颱風肆虐,天氣變化無常,呂海率領艦隊暫避。不幸的是第二天台風登6日本本州。在炮轟計劃中的東京、川崎、橫濱、橫須賀等港口都在臺風的範圍之內,呂海不得不命令艦隊暫停炮轟計劃。等待颱風過境。

此時日本政府已經下令各港口加強防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命令海軍剩餘艦隻向港口集合,護送前往東北的運輸船隊。他們認為堅決不能讓在東北的五十萬大軍崩潰,因為俄軍得到海戰的訊息後,原本因為俄太平洋分艦隊失利而接近崩潰的軍心又重新恢復,再次與日軍進行對峙。而日軍也因為海戰失敗,軍心動搖,所以現在最關鍵的就是保證航路的暢通和後勤物資的充足。

至於本土遭受炮轟、工業基地面臨威脅,日本上層認為這只是暫時的,華國不可能憑藉海軍征服日本,別想透過幾艘軍艦就讓日本屈服。日本海軍可以透過襲擾華國沿海來轉移其海軍的注意力,從而減輕日本本土的壓力。

華國總參也對戰術進行了調整,命令呂海停止艦隊對日本本土的炮擊行動,這樣的炮轟對於戰爭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儘快圍剿日本海軍剩餘戰艦、保證海上絕對制海權才是最重要的事。

24日上午,接到命令後呂海命令艦隊航向轉向西南,回到日本海域尋找日本聯合艦隊殘餘戰艦。調查局在日本苦心經營的情報網路揮了巨大的作用,廣島分部上報詳細情報,這裡有一支準備前往東北前線的運輸船隊,而且現了日本海軍三十多艘軍艦,估計是聯合艦隊殘餘主力。

得益於監聽情報的落後,各地情報站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電臺送情報,雖然日本各港口宣佈戒嚴,士兵隨處可見,但擋不住訓練有素的特工靠近碩大的港口區偵察情報。

呂海估計日本人的艦隊將從瀨戶內海出,經過下關、朝鮮海峽前往東北。因此立刻率領艦隊再次趕往對馬海峽,準備再來一場伏擊戰。

憑藉高航,華國艦隊於24日傍晚六點三十分抵達預定海域,呂海派出五艘驅逐艦前往下關附近水域尋找日本艦隊和運輸船隊的蹤跡。剩餘十艘驅逐艦埋伏在外海準備現敵艦後起魚雷攻勢,泰山號戰列艦和四艘南海級巡洋艦作為機動力量,防止日本戰艦逃脫,畢竟,在夜戰中還是機動靈活的驅逐艦比較靠譜。

如此龐大的船隊,在瀨戶內海的前進根本無法掩飾蹤跡,呂海不斷接到來自日本調查局分部的情報,並根據其航基本掌握了日本艦隊的準確時間。

24日夜間九點四十分,包括五十艘運輸船、九艘驅逐艦、2o艘老式鐵甲艦和巡洋艦在內的龐大船隊駛出了下關海面,這已經是日本海軍剩餘的全部力量,除了防守港口的魚雷艇沒有伴隨外,其餘大型軍艦均在此處,包括中日甲午戰爭時期的鎮遠號鐵甲艦!

至於日本為何將所有的大型軍艦集中使用,這在後世一直爭論不斷,主流的觀點認為,日本人習慣於國運之戰、一次性戰鬥解決所有敵人,這次派出所有的大型軍艦,也是一次賭博,賭的就是華國艦隊現不了他們,從而在完成護送任務後最大力度的騷擾華國沿海。

於是,日本人的賭博給了呂海最佳的機會,大型戰艦在外圍先進入驅逐艦的伏擊圈,此時颱風造成的陰雨天氣尚未過去,海上風浪較大、能見度一般,這為驅逐艦的突擊提供了掩護,但也造成了魚雷命中率較低。

波四十多枚魚雷命中率低的可憐,只有高雄號、摩耶號和一艘驅逐艦被擊中,三艘戰艦很快沉沒,但日軍其他戰艦立刻做出反應,驅逐艦分隊立刻向前,準備與華國驅逐艦分隊進行纏鬥。

夜間海戰屬於魚雷,華國驅逐艦相繼射了第二波和第三波魚雷攻擊,前出的日本驅逐艦因為戰艦效能的劣勢和魚雷的差距,只能被動挨打,九艘驅逐艦在兩波魚雷攻勢下沉沒七艘。驅逐艦的犧牲為後面的艦隊提供了時間,艦隊立刻掉頭準備返回,就在這時,等待已久的四艘南海級巡洋艦從兩側包抄過來。

即使視線再差,也能看見大致的輪廓,南海級巡洋艦的級射炮再次威,儘管命中率不高,但日艦再次遭受了只能被動挨打不能還擊的悲慘命運,沒有魚雷艇分隊,日本戰艦奮不顧身的衝向四艘南海級巡洋艦,試圖拉近距離後射魚雷。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