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根本不用看史蒂芬就知道事情的真正過程是什麼,他狠狠的瞪了呂梁一眼,轉身離開了總理府。呂梁根本不在意,這樣的外交活動沒有任何意義,英國人想要做什麼不是呂梁和這些外交活動能左右的。

英國方面和呂梁都沒有將此次事件鬧大的想法,英國人將此次炮轟視為威脅,並希望以此對革命政府進行訛詐。在遭到革命政府堅決反擊的情況下,英國已經失去了方寸,在沒有得到關於振國軍確切軍事實力的情報之前,不會將軍事幹預提上議程。他們對於振國軍的北伐干預到此為止,英國人在全世界範圍裡指手畫腳靠的就是其海軍力量和左右平衡的外交策略。軍艦失去了作用,支援國內反對革命勢力也沒有見到多大成效,只能暫時放棄干預。

當然,呂梁也相信英國代表的西方列強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家崛起,將來勢必會有更多的麻煩等著自己。只有國家統一、國力強盛,才能面對將來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呂梁不想將此事鬧大的原因,如果他想,起碼攻取香港殖民地易如反掌,但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北伐和一年多以後的日俄戰爭。

此戰之後外交扯皮仍在繼續,呂梁將此事交給外交部,革命政府的態度就是此戰屬於英軍入侵,己方不會同意英方任何的條件。不服?繼續派兵和軍艦好了,反正雙方已經在暗地裡互相敵對了。

將精力轉回北伐,虎門事件沒有對北伐戰事造成大的影響,之後呂梁下令加大攻擊度和規模,並在兩江地區多投入了兩個師的兵力,要求在19o3年年底之前結束第一階段的北伐戰爭。

朝廷方面對於英國武裝干預,事先是知曉的,他們欣喜若狂,甚至答應了英國關於干預成功後的一些條件,包括國土、貸款、鐵路、通商等等方面。魏光燾知曉此事後甚至對身邊的人說,亂黨狂妄自大,竟然招惹英國人,必然會遭受慘重的失敗,起碼會停止北伐,退回出地。

沒想到幾天之後就得到了英國軍艦失利的訊息,就連英國人都奈何不得亂黨嗎?這件事讓清軍計程車氣降落到最低谷,最後的救命稻草失去了。振國軍加強了攻勢,許多部隊在沒有重火力的掩護下瘋狂進攻。

19o3年1o月29日,江西九江被振國軍攻取,大軍隊南昌形成合圍之勢,並馬上準備攻城。以第九鎮八千名士兵為核心的清軍被組織起來,江西巡撫、署理閩浙總督李興銳集中了綠營等清軍三萬多名,誓在南昌抵抗到底,絕不做張之洞、李經羲、柯逢時。

浙江方面進展最快,杭州城沒有經過多大規模的戰鬥就被振國軍佔領。清軍將精銳部隊收縮在南京、上海周圍,其餘地區明顯是聽天由命了。不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常州、宣城、蕪湖、嘉興、湖州等地都有買辦集團組建的地方武裝,他們的抵抗意志比較堅決,畢竟,這裡已經是買辦們最後的根據地,核心所在,一旦丟失他們將成為無水之萍。事實上,這些武裝也多次襲擊振國軍的後勤補給線,迫使振國軍派出大量部隊用於平定後方,對南京和上海的攻勢暫時停止。

買辦集團在英法顧問的幫助下成立了十個大隊,經過英法軍事顧問的簡單訓練後,手持單薄的武器向振****動了瘋狂的進攻。當地被打散的清軍也被他們收集起來,拼命的擴大武裝力量的人數。

相比以前他們的武裝力量,這些大隊裝備非常落後,這也是無奈之舉,一是人數的龐大使得沒有那麼多武器提供使用,江南製造廠的武器被魏光燾和袁世凱拿去裝備了新軍,另外,上海的許多工廠也在緊急搬遷,袁世凱希望能在振國軍攻陷上海之前將重要的工廠搬遷完畢,包括江南製造廠、上海織布局、輪船招商局等。另外,西方支援的武器運輸也需要時間,而且買辦集團的資金早已出現不足,廣東工廠的擠壓、前段時間武裝力量的元件裝備、現在十個大隊的組建,耗盡了他們積累近半個世紀的財力。

這十個大隊全部採用了英法軍官,軍官人數達到了5oo人的規模,除了軍官之外,英法甚至直接組織了一支兩千人的地面部隊,全部由西方人組成,意在阻止振國軍攻入上海,最起碼要保住上海各國的租界。英國還向日本、俄國、美國、奧地利等過提出了武裝支援的請求,目前已經有日本和俄國同意向上海派兵。

“長,經過前一段時間的作戰,前線集中力量打擊買辦武裝,目前,三萬人的買辦武裝已經損失殆盡。但據情報,買辦武裝現在強制附近的民眾加入,就是所謂的拉壯丁,而且上海地區的西方人正在組織大規模的地面軍隊,試圖干擾我們光復上海。”

19o3年11月1日,呂梁聽取了總參關於北伐戰爭進度的報告,現在看來,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東部上海列強的武裝干涉,一個是西部地形原因導致的進度緩慢。

“上海必須得到光復,現在上海的西方武裝還在少數,一旦更多國家介入,對我們非常不利。我要求,部隊加快上海的攻勢,在三天內光復上海,遇到西方列強的地面軍隊,不先開槍,但遇到攻擊,可以立即還擊!”自從武漢那三艘驅逐艦被擊沉後,振****內部對於如何處置遇到列強幹涉,變得畏畏尾,尤其是部分普通人中層軍官,害怕自己的決定導致不可預知的後果,為此呂梁再次將原則細化並下到部隊之中。這次攻略上海還會遇到列強軍隊,因此必須做好事先的準備。

“至於西部,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不要急於求成,那些地方的抵抗意志比較堅決,滿清擁有的軍隊數量不在少數,我對於那邊不設定時限。”

11月3日,振國軍相繼攻克了上海周圍的城鎮,對於上海的總攻馬上起。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對這個人口密集、經濟達的城市的傷害,振****儘量減少大口徑火炮的使用,並儘可能的在上海外圍消滅大股清軍,一旦進入巷戰,平民的傷亡將不可避免,這是振****最不想看到的。

買辦武裝總隊隊長徐潤已經帶領僅剩的三千餘人撤回上海,前段時間的戰鬥讓他筋疲力盡,絕望籠罩著他的心頭。除了他之外,大部分買辦已經移民海外,日本、美國、英國都是他們的去處,還有少部分人乾脆投靠了亂黨,就像鄭觀應做的那樣。

當徐潤不甘心,在明知道沒有什麼希望的前提下,他還是盡力組織抵抗,但是,就算是清軍新軍、日本6軍精銳都不是振國軍的對手,這些臨時組織的農夫如何對抗振國軍?難道真的用手中的大刀長矛弓箭和火槍火炮硬抗嗎?

現在唯一的希望,無非在於那些洋人罷了,只要能抗住幾天,等到洋人大部隊到來就有希望保住上海這個買辦集團最後的根據地。

相對於東部的勢如破竹,攻略雲南和四川的進度並不快,這主要受制於地形和後勤因素。攻略雲南的部隊雖然抵達了昆明四周,但人數處於絕對劣勢,而且包括火炮在內的重火力裝備還在運輸途中,所以並沒有展開攻城。

雲貴四川的地形決定了振****只能耐心的一步步前進,這些地方的貧瘠也使得後勤壓力加大,許多物資無法透過地方購買,六萬多人的部隊需要的物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滇馬、毛驢等地方牲畜有時候反而比摩托車、腳踏車等好用,因此,部隊從當地購買了大量的牲畜用於物資的駝運。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