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密議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光緒二十六年的廣東不缺少話題,先是大清頂樑柱、淮軍領李鴻章李中堂大人到任兩廣總督,大手筆打黑除惡;然後是京師傳來噩耗,義和團大鬧北京城,慈禧老佛爺下令與萬國開戰,接著就是八國聯軍攻破大沽口、天津衛,最後打進京城,大清精銳竟抵擋不住,滿朝文武拿不出一點辦法,逼得老佛爺狼狽逃離京城,大清最後一點顏面也被毫不留情的撕下,地方督撫大臣搞了個東南互保,作壁上觀。有志之士不禁哀嘆,我大清熬過了長毛之亂,這一次恐怕再無回天之力,大清走到盡頭啦!

當然,平民百姓不關心那些,頂多作為閒來無事之時的閒談之資,有空到茶館聽上兩句也還不錯。他們關心的是米糧油鹽是否漲價?棉布是否便宜了一些?鄰居老王行蹤詭異,老是在我家門口窺探,難道有什麼企圖?在平民百姓中今年最大的新聞莫過於東邊惠州的崛起,惠州歷來富庶這都知道,沒想到先是在市面上出現了廉價的棉布,質量還不錯,只是量少,只在吳家等少數幾家店鋪出售,要是不注意就被搶光了。後來市面上出售的廉價棉布越來越多,而且都標註著自強棉紗廠的字樣,往常熱銷的洋布竟變得無人問津!等惠州自強工廠招工的訊息傳開後大家才知道,便宜實惠的自強棉布竟然就是本地出產。再後來流傳的訊息越來越多,去過惠州的人都說那裡的工廠一眼望不到頭,到處都是冒煙的煙筒、轟隆隆的機器聲,工人的報酬比做用工多出好幾倍,管吃管住不說還能學文化,還說那是一個名叫呂梁的呂大老爺辦的。娘咧,那個呂大老爺好大氣魄,能耐上天啦,咋一眨眼的功夫就置辦起這麼大的產業?

普通百姓知道的少,廣東的大商人、大鄉紳們敏感的很,訊息來源也多。辦一個工廠那得多少錢?不是什麼人都能辦的!那呂先生是因為有美利堅的洋人做後臺,再加上籠絡本地鄉紳才能做那麼大,要不然早就被別人一口吞了!他們也眼饞,但還沉得住氣,等市面上出現海量的自強棉布後這些人開始坐立不安了,都知道棉布的利潤驚人,這銀子不能都讓惠州人給賺了,等到大量的自強火柴、麵粉出現到市面上後這些人馬上決定有所行動。

“呂先生,老朽這次來的意思你都知道了,這麼大的事我不敢善作主張啊。”吳石敏說道,他和惠州鄉紳這次來就是因為有廣州鄉紳和商人找到他,也想摻上一腳。

呂梁有些奇怪,問道“老爺子,那些人想摻和進我們的生意,到時候就會分薄大家的收益,您怎麼會為那些人帶話?”

“呂先生有所不知,來找老朽的都是廣東傳承幾百年的大家族,他們的勢力、底蘊可不是我能抗衡的,如果他們有心妨礙,我們的商品在廣東是一件也別想賣出去,更有可能遭到官府、商人、流氓等等各方面的干擾。在惠州我們這些老頭子還能說了算,出去就做不了主了,我也知道他們有趁火打劫的意思,但實在是推脫不開啊。”吳石敏有些無奈,他還是看得開的,其他鄉紳因為氣憤,大部分皺著眉頭不說話,有幾個性子急一點的乾脆破口大罵。

“各位長輩,如果我說他們摻和進來非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你們可否相信?”呂梁的話讓眾人摸不著頭腦,人多了分錢的就多,難道不是這個道理?但都知道呂梁還有後話,因此看著呂梁等待他的下文。

“各位都是書香傳家、良田無數,商鋪只是作為家族的附屬產業,就算是參股自強集團,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土地上,不知我說的可對?”眾人紛紛點頭,這沒有什麼不能承認的,家族的根子在土地上,這是幾千年來傳承的傳統,絕對不可以打破,置換股份的土地只佔家族產業的少部分,已經讓家族肉痛了。

“我的意思是各位的家族並不善於經商,而廣東地區開埠已久,專門經營商鋪的商人不知凡幾,更有十幾家非常有實力的商家,商鋪遍佈全國,還有晉商、徽商、浙商的商會,他們的勢力更是驚人。現如今我們的商品還沒有佔領廣東市場,更有洋人競爭,如果讓他們參與進來,我們的商品將更快捷的運到各地,走進千家萬戶,到時候賺到的銀子不是現在可以比擬的。而那些大鄉紳家族傳承百年,勢力遍佈廣東,他們的加入將成為我們的保護傘,試問,到時在廣東誰會難為我們?不論是官府、民間還是洋人都不敢動我們分毫!”

“呂先生,洋人可不是好惹的,聽說他們現在已經打到京城,都把老佛爺趕出去了,如果他們因為產品滯銷惱羞成怒、派兵攻打該如何是好?廣州的洋人軍艦我可見過,大炮架起來在珠江上放上幾炮,沒人能承擔那個責任啊。”吳石敏問道。

“各位不要忘了,我的背後站著美利堅人的安布雷拉公司,他們想動槍動炮,先問問美利堅人答不答應。再說,我從美利堅買來大炮,到時候說通官府,派我們自己人在廣州附近建起炮臺,就能讓那些軍艦有來無回!”

眾人散去,呂敏站在呂梁身後道“這些人鼠目寸光,也就是吳石敏有些見識和膽識,其他人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被說服的。”

“呵呵,厲害關係我已經全部說清楚了,能不能同意就是這兩天的事情,實在不行就推開那些人,與整個廣東的鄉紳、商人合作勢在必行,大勢所趨,他們擋不住。”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所有的鄉紳都匯聚在吳石敏的家中沒有離去,沒有商議出個章程眾人不敢離開。每個人都在反覆斟酌,思考著每一種可能性,這的確不是開玩笑,如果不同意,難保呂梁會做出什麼壯士斷腕之類的舉動,如果同意呢?真像呂梁說的那麼美好?

董家家主說道“我看呂先生心意已決,不知各位有什麼想法,不如說出來大家一起商議?”

“我看啊,呂先生所做之事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買地,不知各位注意到沒有,隨同招工隊伍的保安團家丁,服飾、舉止一致,各個長槍短炮、精神昂揚,恐怕不比朝廷的精銳差多少,聽我的家丁說那些人平時言語很少、目光冷漠,稍有風吹草動就列陣警戒,而且拿的長槍從未見過,但絕對比我們手裡的傢伙強。這是練軍的架勢啊,我擔心他所圖非小,咱們是不是上了賊船?”

“要我說,呂先生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門路通天,你看這才多長時間,咱們惠州就大變樣,光說那些洋灰路吧,以前誰能想到?這朝廷已經不是幾百年之前剛入關時的樣子,長毛之亂要不是曾國藩、李鴻章那些漢人忠臣,早就變天啦!既然上了賊船就不能中途下來了,賭一把,要是成了那可是幾代人的大富貴啊。”

“如若反叛,朝廷派大軍來圍剿該怎麼辦?”

“你就放一百個心,這些年大清烽煙處處,其實已經爛到骨子裡,即使圍剿,依我之見也只有一擊之力,一擊不成絕無能力再次反撲。你看那綠營、水師,哪有兵的樣子!就算是淮軍、湘軍之流現如今也不堪使用。只要錢財使到了,沒人願意真刀真槍的拼命!”

眾人越說越起勁,反而只有吳石敏一人端坐上席,默然不語。眾人之中他看得最清楚,跟隨呂梁的決心也最大,要不也不會把最寵愛的小女兒吳月送過去,那就是表忠心的。

“吳老爺,你也說一句吧!”有人忍不住了,鄉紳中以吳家與呂梁走的最近,在鄉紳中威望最高,眾人已經商議的差不多,都看著吳石敏。

知道需要自己一錘定音,吳石敏不緊不慢的說道“此人心懷大志,能力不俗,兼具洋人在背後撐腰,事成的可能性極大。不如此時做個從龍之臣,以後也好為子孫謀個富貴,我吳家願意支援呂先生的計劃。”

吳石敏的話算是幫眾人吃下了定心丸,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萬一將來有個好歹吃虧的也不只是自己,就那麼辦吧!

“各位,先別急著走,還有一件要緊的事情不得不解決。既然各位都認定呂先生是做大事的人,而且也願意投靠附從,那我們就得做一件事讓呂先生放心,也算是投名狀。”

“什麼投名狀?我們願意讓出利潤難道不是?”

“咱們得做出一件事讓呂先生看到我們的忠心,多餘的話不多說,各位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是我們每個家族中都有大量的火器、壯丁,不如送出大部分交給呂先生,只留下看家護院的幾十人就行。這樣的意思是我們的安全交給呂先生保護,身家性命都交出去了,還不夠忠心?吳家願意這樣做,各位如果不願意也不強求,只當是我的一個建議吧。”

眾人都被吳石敏的魄力震撼,這樣的事都做得出來,看來吳石敏這個老狐狸是打定主意緊抱人家大腿了。這個提議沒過多久就被所有人認同,不僅如此,眾人還認為應該將家族中大部分青年子弟都送到呂梁的麾下。

呂梁料到了結局,沒想到的是他們歸附的如此徹底。火器他不稀罕,都是些上個世紀的火器,最先進的不過是後膛步槍,連米尼槍都沒有,收集起來後當成廢品丟在倉庫裡。十幾個家族總共送來了五千多名壯丁,讓呂梁不得不感嘆地主武裝的強大,編入保安團後從基礎開始訓練,各項訓練內容與之前的一模一樣,承受不了的滾蛋,呂梁不養閒人。三百多名家族子弟根據意願進行分配,也是從基層做起,呂梁不怕這些人的舊思想幹擾自己的事業,基因人會給他們洗腦,都是年輕人,少不了熱血激情,他們是最容易被同化的一群人,等接受新式的文化、歷史、價值觀教育後不怕他們不歸心。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甚至比基因人更激進,完全把家族拋在腦後,同學校出來的學生一起成為呂梁事業的急先鋒。至於那些壯丁,都是窮苦人出身,最終由過四千人透過了考核,成為保安團的一員。

保安團在壯丁加入、招募新兵後人數達到八千人,呂梁將其編制為一個旅、三個團,裝備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輕武器,並劃出一塊偏僻、廣闊的土地當做軍營。與鄉紳達成一致後許多事可以放開手腳,比如說炮兵訓練終於開始,再也不怕被現告密。每個團編制有一個炮兵連,裝備7門92式步兵炮,每個連編制有一個炮兵排,裝備5門m2-6o毫米迫擊炮。炮兵需要一定的知識水平,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艱苦的訓練。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