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永無寧日(第1/2頁)

作品:《十代掌門

“江掌門實乃稀客。”黃龍城,掌門內府,江楓在早一步遞上拜訪名帖之後,見到了此地的主人左子蟬。

寒暄數句,賓主落座,劉粲然和宋維多均不在場,只有黃龍門新任外事長老連清平在列,據說此人與門內的其他許多長老一樣,與左子蟬乃是姻親,這也是黃龍門一貫的風格,從這一點來看,劉粲然和宋維多想要進入黃龍門的權力核心,仍需時日。

“不知江掌門因何事造訪本宗?”左子蟬一如既往,很快便直奔話題,他今日的態度略有清淡,似乎心頭不喜。

“日前受北劍門掌門萬斐然相邀,前往溪谷城做客,歸途路過寶地,想來還未拜訪,故此特來叨擾。”江楓用想好的託詞應付,如果不是慕晴川的緣故,他根本就不會來黃龍城,只會繞路而行,畢竟雖是盟友,但黃龍門和淺山宗並不接壤,想來也沒有什麼往來的價值。

“如此,我倒是多慮了。”左子蟬勉強笑了笑,“左某日前去赤龍門遊歷,歸來聽聞一件頗為遺憾的事,貴宗有幾名修士遇襲,其中包括江兄的一位愛妾,說起來,竟與我宗修士劉泗疆有些關聯,他也呈上了請罪的文書,希望我能居中調停,以化解其中的誤會。”

“誤會?”江楓眉頭一皺,未料想劉泗疆事前早有安排,但這也說不定是左子蟬的託詞,畢竟自己不能親自驗看,便坦然道“左掌門此言差矣,倘若真與他有關,這可不能簡單的稱作是誤會吧?說起來,我與劉泗疆,稱得上是連襟之誼,如今又同在金城盟內,襲殺同僚親眷之罪,算得上一等的罪過吧?”

“話沒有錯,但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只是個暖床侍妾,江掌門又何必在意呢?”左子蟬面上笑容陡然消失,“話說劉泗疆前幾日外出,一直未歸,不知是否與江掌門有關呢?”

“哦?是為哪日?”

“元月初三。”

“那一日,你我不是同在清禹宗麼?”江楓自有不在場證據,這是他早就刻意安排好的。

“這種事,自然不會勞煩江掌門出手。”左子蟬的意思不言自明。

“說錯了,要不是看在同盟的面上,我倒是不吝親自出手,能手刃仇人,也算生平快事,只是可惜了,看在大家同盟一場的面子上,我也只能忍了。”江楓陡然站了身,“既然劉泗疆是貴宗修士,我想應該給我一個說法的,是左掌門您吧?”

“感情江掌門今日是來問罪的?”左子蟬冷哼道,“他已經死了,至少目前還杳無音訊。我想,此事江掌門,定然脫不了干係吧!”

“沒有證據,左掌門莫要血口噴人。”有關劉泗疆的事情,江楓早就處理好尾,自然不擔心左子蟬調查。

“是非公道,我自然會上呈盟內討論。至於證據,若為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左子蟬道,“江掌門,同在一個盟內,我奉勸你,莫為私仇失了方寸,當同心勠力向前,否則定永無寧日。”

“左掌門,你這是在威脅我?”

“如果江掌門與此事無關,就當是左某的感慨吧。”言畢,左子蟬擊掌,身邊的外事長老連清平,便低喝了一句“送客”,江楓也不介意,拔腿便走,他早知道今日一聚,只會不痛快,如今看來,倒是與自己想象相仿。

不過,一進一出,糾纏的時間,應該足夠慕晴川利用了,江楓出了門,直接御起“逆風如意飛舟”,折向西北,直奔樂林門地界,又繞過樂林城,從土橋鎮入境,之後安心在此等待,直到過了半日,才等來姍姍來遲的英歌。

“那慕晴川沒有跟來?”

“她讓我先走。”英歌變回黑小子的模樣,在黃龍門,他用的是樂林門修士相貌,到了樂林門,便反其道行之,加上江楓事前告訴他行事低調,沿途隱藏修為,一路行來,倒也無人盤問。

慕晴川沒有同行,江楓倒沒什麼意外,既然她已經拒絕了自己的延攬,那身為散修的她,去哪是她的自由。於是便同英歌回返,趁夜入了羅川,在掌門內府還未坐定,卻等來外事長老吳全忠。

“掌門,急報!”

急報?什麼急報,江楓定睛一看,卻是清禹宗轉呈的,由天音寺來的質詢書,再一細看,額頭不禁滲出細密的冷汗來。

質詢書內容簡略,乃是說日前天音寺築基修士元縝,金丹修士法業、弘知三人不知所蹤,有證據表明三人曾到訪過金城盟,限三天內答覆。

措辭不算嚴厲,聽起來介於“問詢”和“責問”之間,但問題是,弘知現在不就在自己手中麼?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什麼證據在手?會不會是之前黑鯨行事,被人抓住了尾巴?

遣散憂心忡忡的吳全忠,囑咐他不必在意,應只是例行詢問云云,待他走後,趕緊喚了英歌,出了掌門內府,一路南行,待到了僻靜處,扔出器靈黑鯨。

“你被弘知追蹤,可否有他人注意?”

“這我倒是不知,當時,我吃了那死囚,引來七八個修士注意,但最終追得上我的,只有他一人。並且,在進入淺山宗前,我就甩掉了其他的追兵。怎麼樣,我只要吃飽了,本事還是不錯的。”黑鯨甩尾賣弄道。

不錯個鬼,除了吃,就知道給我惹麻煩!

這麼說來,天音寺應該沒有直接的證人,能證實我抓了弘知,江楓據此推斷,不過萬一是占卜的結果,倒是件麻煩事,思及此處,他趕緊收了黑鯨,同英歌直奔楚門鎮。

…………

赤霞門,輝耀城。

掌門內府的密室之中,唯有三人。掌門曾寶賢,以及閒來無事,從不願長期掛職的曾寶駿,以及一旁側立的獨孤,曾寶賢最為信賴之人。

“天理門竟然要動冬泉山。只是如此,他們依然無法東入大海,還會惹惱齊國,怎麼看,都著實為不智之舉。”曾寶賢在眼前的北6地圖上勾畫連連,一時間未想清楚天理門如此行事的原因。

“會不會是佯攻,實則志不在此呢?”獨孤分析道,相比不願意關注這些“庶務”的曾寶駿,他算是曾寶賢時常順手拈來的智囊。

“你說實則針對的是我們?”曾寶賢手指敲敲桌面,抬頭看看自家兄弟曾寶駿,現他還是興趣寥寥。

“不得不防。來自靈籠商會的情報,不能全部當真。他們與金城盟的合作,比我們緊密得多,只是我們恰巧攔住了南向的商路,故此才不得不與我們為善。”獨孤繼續分析,“雖然有落英門抵擋,實則地盤太小,一旦大軍壓境,須臾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