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亡夫所犯之罪,罪在不赦!民婦代李氏一家謝過公子天恩,我兒李朔能入公子之眼,是我兒的福份,他日必定會竭盡全力以報公子恩德!為公子,為大明。

鞠躬盡瘁!”

李母情到深處已然泣不成聲。

她哭的不是自己能夠擺脫犯婦的名聲,而是她的一兒一女終於不用死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身書香門第的柳氏從小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她也知道大明對貪官的懲處力度是無法想象的,李諜貪了這麼多,誅三族都能夠得上,所以她們母子三人來這裡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決心。

很少有人知道等死是什麼感覺,她們母子這段時間是深刻體會到了。

那種每時每刻都在煎熬,都在等待審判的感覺讓柳氏在短時間內便白叢生。

如今峰迴路轉,大明皇太孫不僅赦免了她們一家,還給了獨子一份遠大的前程,自己亡夫在九泉之下也終於可以瞑目了。

隨著一聲天恩道出,朱允熥便知道李諜之妻已經猜出了他的身份,不過他並不意外。

眼下他的行在就在蘇州府,而敢赦免貪官親屬之罪的,天底下除了他之外再沒人敢開這個口,一向重拳出擊的老朱則根本不會去赦免,連免死鐵券都要收回,更不要說一個貪汙犯。

“起來吧!大明的律法是會不斷完善的,且這個過程永無止境,李諜之事讓我看到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你不需要謝我,相反,刑部與大理寺應該感謝李諜,因為他的死,給大明律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教程。”

“有時候律法也是需要有溫度的,或許這也是至高無上存在的意義之一,能得萬民認可的人,他就不應該是這種結局。”

朱允熥此言一出,廳中所有人全都瞪大了雙眼,滿臉都是難以置信。

這番意義深遠的話,已經完全顛覆了他們對少年的認知,身為大理寺卿的周志清更是心神俱震。

這些言論從政治意義上來講,皇太孫的觀點是與皇帝完全相悖的,不符合儲君的定位,但從現實意義來講,這話可以說是無可挑剔。

因為有民才有社稷,社稷便是萬民,沒有社稷,又哪來的江山與帝王?

他知道皇太孫所思所想已經完全站在了帝王的高度,一言一行都是在以江山社稷為最重。

重法而不輕法,聽起矛盾,但這卻是大明律最該有的意義。

他為大理寺卿已有兩年之久,但仍然停留在為君分憂的層面,因此他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少年人說出來的話。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皇帝至高無上,這一點歷朝歷代都沒有人會否定,但存在意義卻鮮有人提及,說得最多的就是‘代天牧民’,可到底該如何牧民,恐怕每個皇帝都有不同的看法。

他是第一次聽到有帝王從律法的角度去言說至高無上存在的意義。

嗯,準確地說這位目前還只是儲君,並不是真正的帝王。

能與不容侵犯的律法講感情的,恐怕也只有一個王朝的皇帝了。

楊士奇與周志清的看法不一樣,他眼中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的聖賢明君在向他迎面走來。

朝中很多人都說大明皇太孫重武輕文,不僅改組了五軍都督府成立軍機處,更是責成舳艫侯朱壽成立了全新的大明海軍,所有水師皆歸海軍所統,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表明大興兵戈近在眼前。

以前他也是這樣想的,不過在他看來帝王想要彰顯自己的武功並沒有什麼不妥,只要不過度傷及民力完全可以成為一代大有為之君主,他曾以為自己將來的責任會在此處,現在他現自己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一個喜好武功的君主會去關心律法的修繕?會去關心律法有沒有溫度?這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君主該有的想法,完全是對一切的事物都有著自己的看法,不僅深刻,並且深入人心。

這樣一個以江山萬民為重的繼任之君,將來會是一個不顧民生,只為成就個人豐功偉績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