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理念之爭!(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殿下!杭州府急報!”

大軍出應天后,沿海各省的錦衣衛開始迅行動,沿途都是來回的錦衣衛緹騎。

由於倭患暫時平息,巡視東南本不在朱允熥計劃的範圍之內,然而派往各地的警務人員大規模傷亡,讓他不得不出面穩定警心民心及官心。

無論在何時何地,外來戶都會受到本地戶的排擠,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勾連,大公無私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於這一點朱允熥早有預料。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警務部才剛成立沒多久,傷亡就出了他的想象,這才有了鼎鼎大名的尚方寶劍問世。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錦衣衛傳來的最新訊息就是關於方孝孺在杭州府大開殺戒的事情。

方孝孺是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雖然迂腐了一點,但自小堅持的正義讓他無法做到和光同塵。

真這樣做了,那他就不是方孝孺了,面對惶惶大義,他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會殺。

朱允熥之所以晚出京一個多月,目的便是在後面進行善後工作,殺官一時爽,卻不能不顧治下的民生。

蘇州府是朱允熥的第一站,不是因為隔得近才來這裡,而是這個地方已經被方孝孺整成了一個大爛攤子,地方官的有一半都被殺了。

這還是茹瑺考慮到地方穩定的因素,不然三分之二的官員都將不復存在。

只因這裡是大明的財稅重地,貪腐自然要比別的地方更甚。

雖然手裡拿著尚方寶劍,但方孝孺是真的一個人都不想再殺了,才到兩個府他就被殺怕了,隱藏在陽光之下的黑暗讓他疲憊至極。

然而如果他不殺,那就是上愧於君王,下負於民心,接下了這趟活,他就只能一直殺下去。

世家大族早在宋時就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地方上的土豪劣伸,朝堂上表現的則是層出不窮的黨爭。

天下大勢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然而人性卻從未改變。

“難怪方師沒有再向孤再呈上文武之爭的意見,原來是蘇州府剛殺完杭州府又開始殺了啊!照這種情形展下去,入秋之前能不能趕到山陝之地還是個未知之數。”

隨著方孝孺和茹瑺的幾封奏疏呈上,連朱允熥都是備感頭痛。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在上奏的文字當中被顯現得淋漓盡致。

他本來還打算去雲南看看的,現在殺了這麼多人,雲南肯定是去不了了。

目前的情況已經很明顯,本來只是給死得不明不白的退役軍人一個公道,現在拔出蘿蔔帶出泥,有一個算一個的都被牽扯進去了。

“楊士奇,你說方師如此做,究竟是對!還是錯?”

這次出京朱允熥只帶了楊士奇,周志清,王叔英三個文臣,因為這三人都是他有意要重點培養的物件。

除了周志清官居大理寺卿,是實職的一把手之外,楊士奇和王叔英都只是六部的主事。

被點到名的讓楊士奇眼神微微一愣,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大腦下意識開始快轉動起來,因為這關係到他今後的仕途。

先錯肯定是不可能錯的,可要直接說對在這種場合又明顯不合適,太孫既然問了,那就必須拿出點乾貨。

殺一個地方行政主官很容易,可把一大半的官員都給殺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洪武皇帝下聖旨所為。

民生穩定還要不要?地方穩定還要不要?

“回殿下,御史大人剛正不阿,為民請命之心天日可表,然!過剛易折,如此殺法怕是於國於民皆無益處!臣以為當輕重並舉,同時抓大抑小,而後制定出嚴厲的懲前毖後之策,畢竟判斷官員的好壞不應僅僅只有貪腐,還有天道人心。”

“殿下,楊主事之言恕臣不敢苟同。”

楊士奇還待繼續開口,就被王叔英站出來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