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徐妙錦的決心!(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皇爺,回吧?殿下儀駕此時該出江寧縣了。”

周仁很清楚此時的老朱在想什麼,又為什麼久久不願意離去。

一年前懿文太子就是巡視陝西回來後就一病不起,不久便薨逝了。現在又輪到嫡孫,他知道這個老人此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個牽掛自己孫兒的老翁。

皇太孫每做成一件事,這個老人就在背後為之喝彩激動,遇到什麼困難又在背後為之擔憂,生怕自己的孫子再回到原來那個樣子。

事實證明皇太孫雖然年幼,卻並沒有令皇帝失望,小事上有些斤斤計較,大事上卻從不湖塗。

如今太孫巡視大明天下,皇帝又變成了一個孤家寡人,接下來的朝堂恐怕不會平靜,會不會繼續摘刺,就看太孫在皇帝心中有沒有掌控全域性的能力了。

“唉!!回吧!回吧!允熥這孩子就是太要強了,他不僅想做他爹沒有做成的事,也想做咱也沒有做成的事啊!”

兒行千里母擔憂,朱允熥現在除了一個姐姐外再沒有嫡親的親人,老朱是既當父又當母,用慈愛的眼神望著遠處的茫茫天際久久不願回神。

感慨一句後,轉身再次成為了那個殺伐果斷的洪武皇帝。

儘管這個老人腰已經變得句僂,但凌厲的眼神卻是讓所有人都不敢直視,包括前來送行的幾個兒子。

絕對的權威是一刀一槍殺出來的,沒有了朱允熥在的京城,連商業氛圍都變得大不相同。

不怪商人的嗅覺太敏感,想要在這片土地上做生意,想不關注時政都不行。

大明儲君雖然已經出京,但之前留下的爭執卻並沒有結束,反而在朱允熥有意縱容之下愈演愈烈。

這種情形下,與朝中大員勳貴有聯絡的商人能睡得著覺才是怪事,搞不好又是一樁謀逆大桉。

一時間不僅京城的社會風氣變得大好,先前的文武之爭更是直接消彌於無形。

爺孫倆雖然都殺人,但區別是朱允熥從不會不教而誅,而老朱不一樣,他不殺百姓卻喜歡殺官。

再是頭鐵的文人,也不敢在老朱執政的時候頂風作桉。

到這時候文武百官才覺工資漲了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因為再也不用擔心捱餓或是貪腐了。

“唉!!陛下威嚴太重,除了皇家商會之外,稍微大點的商家無不謹小慎微,也不知是福是禍啊!”走在京城的大街上,徐增壽不禁為此嘆息。

儘管歡聲笑語依舊,但富商臉上的愁容卻是怎樣都揮之不去。

而徐增壽旁邊的徐妙錦則是眉頭緊鎖,一副丟了魂的樣子。

心上人走了,她哪裡高興得起來。

雖然朱允熥出宮的時間並不多,但只要人還在京城,她就能感受到心上人的存在。

有情飲水飽,說的就是現在的徐妙錦。

“妙錦?沒事吧?我看你身體似乎不大舒服?要不要請郎中來看看?”

徐增壽並不知道朱允熥和徐妙錦的關係,這種事當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是在朱允熥出京這種關鍵時刻。

自從朱棣派人暗中聯絡魏國公府之後,整個魏國公府就成了錦衣衛和東廠的眼中釘肉中刺。

如果不是朱允熥不允許,現在的魏國公府應該已經步申國公府的後塵了,老朱絕對不會給後代留下這樣的後患。

齊王朱榑為什麼不想回京?因為他的親弟弟就是因為胡惟庸的事情自焚身亡的。

可以說京師不僅是勳貴官員的傷心之地,也是不少藩王及其家卷的傷心之地。

“四哥,妙錦無恙,就不用勞煩醫者了,倒是四哥你,軍機處正是大展拳腳之時,為何四哥你如此清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