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決意!(中)(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作為大明的高層建築,參與朝會的群臣自然是能夠深切感受得到朱允熥正位後給大明朝帶來的改變。

時至今日,早已沒有人再輕視這位年少正位的皇太孫,不過半年的時間,朝堂上的風氣就已然大變,這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

與其父懿文太子相比,他們感覺繼任的皇太孫簡直是洪武皇帝的翻版,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北伐之事懸而未決,可沿海的邊患卻因為一紙詔書而攻守易勢。

流亡於海上的張士誠舊部,已經有不少人加入了大明海軍,這也是海軍所向披靡的原因所在。

底都被摸乾淨了,除了跑回倭國這些人還能有什麼作為?

朝會上對於黃子澄的聲討還在繼續,他的一句為禍大明社稷之言算是點燃了所有勳貴的激情。

新君繼位這段時間歷來都是暗潮洶湧, 且死傷無算, 只有戰爭,他們才能夠遊離於朝堂這場無形的戰爭之外,黃子澄的話可以說在拿他們的性命開玩笑。

誰都清楚皇帝年事已高,雖然看起來身子骨還算硬朗,但誰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生不測,在這段時間裡,只有圍繞在儲君身邊才能高枕無憂。

“陛下!黃子澄其心可誅啊!我大明海軍剛成立就剪除了橫行沿海各行省二十年的倭患,這是天命在我大明啊!如此大勝,如此繳獲,如此的為國為民之舉,在這黃子澄眼中竟成了好大喜功?”

“如若這都是好喜功的話,那乾脆讓韃子和倭寇來京師聚寶門、定淮門、金川門算了,這樣一來,想必這黃子澄斷然不會再言什麼好大喜功,而是直接開城納降。”

耿炳文此話一出滿朝皆寂,這等言論簡直是要置黃子澄於死地。

齊泰是言詞鋒利, 李景隆是要皇帝降罪,而到耿炳文這裡, 竟是想要黃子澄全族的性命,出手真的是一個比一個狠。

作為當事人的黃子澄自是被震撼得無以復加, 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著耿炳文。

他沒想到當著皇帝的面,平日裡一副老好人形象的耿炳文居然敢如此大膽。

他本意只是想勸諫太孫要以民為本,休兵罷戰,現在卻直接被這幾人給理解成了另一個意思,並且話裡話外都要他黃子澄的命。

“你?耿炳文!!你!你胡說!!我何時說過殿下此舉是好大喜功?這只是防患於未然!”

“哼!防患於未然?我看不見得吧?”耿炳文還沒開始反懟,朱壽又站了出來,此時的黃子澄真可以說得上是孤立無援了。

“殿下雖然理政時間不長,但文治武功已是顯然易見,你黃子澄此等禍國之言到底是何居心?爾莫非是要亂我大明國政?”

作為海軍的上將軍,朱壽哪能讓別人幫他說話,雖然大家都是衝著太孫的面去的,但那也不行。

他現在是巴不得黃子澄快點去死,要不是他此刻是當事人,他也要像耿炳文那樣請誅黃子澄。

水師改組成海軍,這是多麼大的恩典?他朱壽為了等到這一天又等了多長時間?黃子澄此舉擺明了就是要斷他的根,這種事情放到誰的身上也無法接受。

“陛下,黃大人絕無任何藐視之意,皆是為我大明的著想啊!當下最重要的便是與民休養生息,戰端一開必將生靈塗炭!此舉有悖聖人之訓!不得不慎重行事。”

看到黃子澄被群起而攻, 方孝孺知道再不站出來說兩句,這位學識過人的太常寺少卿就真的危險了。

他不想大明如此的忠良之士就這樣落得個身異處的下場。

“御史大人所極是,臣也認為海軍不宜大肆打造戰船,既然海上之敵已除,沿海之民已安,那就沒有必要再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