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不留!(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絕對的權力真的可以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不管是一言而決別人的生死,還是盡攬天下的美色都在朱允熥的一念之間。

看著齊泰離去的背影,朱允熥真怕自己有一天會把持不住,因為他只需要一個小小的任性,就可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難怪有那麼多皇帝都倒在了半路上,實在是做昏君容易,做明君難, 唐玄宗就是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只可惜後來者都認為自己不會重蹈這個覆轍。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朱允熥腦海中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誰都知道要以史為鑑,可遍數幾千年的王朝的興替,卻沒有人能躲掉個規律。

在朱允熥陷入深思的時候, 張榮帶著從張懷義口中得到的準確情報駕駛著戰船出海了, 除了帶上自己本部的一千人,還另外從沿海各衛抽調了四千人隨行。

在張榮看來,之前那一千多斬獲不過是開胃小菜,真正大顯身手還是要在海島之上。

這一次他不僅要收拾負隅頑抗的張士誠舊部,更要把跑到大明海域上的倭人給一網打盡,他知道只要殺了這一批倭人,大明沿海好幾年都不會再有劫掠的事情生。

望著無邊無際蔚藍大海,張榮盡情地暢想著屬於自己,屬於大明海軍的未來。

他從沒想過水師會迎來如此巨大的變化,從父親過世以及舳艫侯張壽被閒置的時候,他就對水師未來不抱什麼期望。

對於朝廷的決策他也能理解,畢竟每年都要花費巨大的錢糧深入草原,進而掃蕩北元餘孽,再加上南邊也並不太平,時有叛亂生, 如此情況下, 水師不受重視並不奇怪。

然而自從皇上讓太孫監國後, 一切就全都變了。

總督漕運的舳艫侯朱壽出任大明海軍上將軍一職, 而他也搖身一變總攬浙江、福建兩省的抗倭事宜。

不僅如此, 朝廷來年應該還會花費更大的巨資打造新式海船,太孫想要進軍藍色大海的野心已是顯而易見。

身為軍人,最值得慶幸的就是能夠在年輕的時候,遇見一位英明果斷的君主,在最需要建功立業的時候,書寫出軍人保家衛國的決心和意志。

以前他以為此生沒這個機會了,因為太子也從沒有表現出對水師的重視之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沒人會想到太子會一病不起,更沒人想到正值盛年的太子會驟然薨逝,取而代之是年僅十四歲的皇太孫繼任。

起初他並沒有抱什麼期望,一個年幼的儲君能有多大的作為?。

但從朱壽復起開始,再到他接到進攻命令的那一刻,他知道屬於他張榮的機會來了,屬於大明水師的機會來了。

全新的大明海軍一定會在太孫的重視下,成為軍機處不可忽視的存在。

“將軍!按張懷義繪製的圖文所示,這座島應該就是倭人其中的一個據點了,不過具體有多少倭人盤踞張懷義也不清楚。”副將李達拿著一副草圖, 手指著不遠處的一座無名小島說道。

“終於找到一處了啊!”張榮說完神色馬上變得興奮起來,轉頭對著戰船上的人大吼道“今日咱們就拿倭寇的人頭,來向天下人證明太孫的決定是英明的!大明海軍決不會令殿下失望!令天下人失望!”

“戰!戰!戰!!”

這一刻, 沖天的戰意直入雲霄。

除了張榮帶來的一千人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居住在沿海之地,對於倭寇他們早就恨之入骨。

如今總算找到機會能夠一洩心頭之恨,戰意可想而知。

“張將軍,太孫密旨!”

見戰事即將開啟,隨行的錦衣衛從懷中拿出一封黃色信箋遞到了張榮的身前。

這封密信是朱允熥早就寫好的,只是一直沒有拿出來,因為他沒打過仗,不確定戰事是否順利,所以不到最後一刻這封信不會出現。

朱允熥意思也很簡單,先在信上肯定了一下張榮取得的成績,然後通篇就是搶和搜,能搶多少是多少。

至於搜,當然是刮地三尺也要找到大明需要的資源,並且明言這將是海軍今後目的和方向。

看完密信後,張榮臉色很是古怪。

他沒想到太孫建立海軍的真正目的竟然如此簡單粗暴,這讓他這個讀過幾年書的人很是不解。

真按上面說的去做,那海軍不就成了另類的海盜了嗎?

這要是在大明傳揚開來,朝中文官還不把海軍往死裡罵?若如此,海軍未來的錢糧怎麼辦?戶部願意一直出錢?太孫又將面臨怎樣的壓力與指責?

一連串的疑問從張榮的腦海中閃過。